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薛志新 《天中学刊》2009,24(5):52-53
剖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讨论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认为金融危机在席卷全球经济的同时,也推动着国际金融秩序不同程度的变革,但美元霸主地位仍不可撼动,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投入方面一定要结合国内外环境应冷静观察、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国际金融和经济体系,也对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深刻影响.文章以金融危机为背景,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着重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摆脱就业危机.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遭受的最严重的外部经济冲击,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在阐述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据此提出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亚洲金融危机是通过国际性金融深化导入亚洲的外部危机,并不完全取决于东亚国家金融体制本身的不稳健性或东亚政府的危机解救措施,它反映了东亚国家在推行金融自由化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时的转轨风险;而危机的实质则暴露了当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是在金融资本全球化及其风险具有高度传染性时,缺乏相应的全球监管机制所造成的区域性危机  相似文献   

5.
美国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金融危机发展经历流动性危机、信用违约危机、利率市场危机、美元地位危机阶段,重创了国际金融体系,冲击了实体经济,引发了社会危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经济危机,具有相对过剩、消费异化两个层次。全球通过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和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应对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特别是国际金融旧秩序的产物.因为国际金融旧秩序不仅是国际金融市场监管机制缺失的主要原因,也是美国金融危机迅速国际化而国际社会应对手段不足的主要原因.旧的国际分工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的侵害,是国际金融旧秩序的重要条件;日趋扩大的发展差距和贫富鸿沟,是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国际政治旧秩序不仅是国际金融、国际经济旧秩序的重要条件,也是国际金融危机引起大规模战争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作为资本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国际金融危机反过来推动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化.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全球化必然被共产主义全球化所替代;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因全球遭遇7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而面临巨大挑战之时,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协调机制正从G8向G20转化的过程中,深入研究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美欧主要金融大国的货币政策协调历史很有现实意义.1936年美英法<三方货币稳定协议>就是在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达成的具有明显国际金融体系转型含义的协议.该协议及其附属协议中规定的国际汇兑安排将美元的黄金价格作为买卖通货的标准,这种安排实际上是一种非正式的"美元本位",它表明英国和法国开始接受美国主导的新的国际金融协调机制,显示了美元的"准霸权"地位,也为二战后国际金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9.
源起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进入了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作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劳工权益保护。回顾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其对我国劳工权益的冲击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害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1.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各国实体经济,导致大量劳动者失业;2.美国通过金融创新手段而掠夺劳动者创造的社会财富;3.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了劳动法规的实施从而损害劳工权益。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劳工权益保护问题不同于以往,使其具有了国际性、金融性和强依赖性的新特点。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应对和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对劳工权益保护的冲击和损害,要求政府必须将劳工权益保护视为政策调整之核心,要求政府不能出台违反劳动法律的政策和措施;更重要的是,要求政府必须拥有驾驭金融资本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本国劳工权益。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我国的实体经济,由于全球贸易量骤减,流动性紧缩,直接导致国内众多的物流企业面临生存危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面向中小型民营物流公司输送人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必然要面对严峻的考验,因此,研究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性质是美国实体经济相对衰落引起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大调整。这场危机要经过四个阶段,有两种走向。究竞走向何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和美国的宏观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12.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是全球化背景下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当前国际金融监管框架和协调现状的基础上,从标准难统一、权责难平衡、组织体系难协同三个方面探讨国际金融监管协调难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完善协调主体、明确协调内容、创新协调机制的建议,并对后危机时代中国如何在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3.
美国法律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规范不力、金融信贷管制法律松弛、金融监管体系存在法律漏洞、法律长期缺乏对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保持协调发展的规范等是酿成金融危机的关键因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必须坚持依法推进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实现相辅相成,强化金融监管措施,强化对金融创新风险的防控,力求法律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全覆盖,依法防控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深入.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最明显的特点是由住房次贷危机开始引发的,并且它所危及的范围空前之广.当前的危机虽然表现为由美国住房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但其实质却是由美国主导的跨国移动的世界性生产过剩危机,是由美国实体经济空心化与居民过度消费和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相结合而产生的一次世界性生产过剩危机.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遭到严重的影响和损失.这次危机给我们两个重要的启示:一是新自由主义彻底破产;二是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海啸肆虐横行,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也不大可能独善其身.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之策和关键所在.直面危机,要扩内需、保增长;破解危机,要调结构、上水平;迎战危机,要抓改革,增活力;化解危机,要重民生、促和谐.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是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特权地位发展的必然结果。金融危机造成了我国外向型企业的诸多困境,如贸易缩减、市场萎缩、利润下降、市场门槛提高等。由于这一缺陷在未来可以遇见的时间里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我国外向型企业制定应对危机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为了有效地抵御类似危机,中国外向型企业应当在实现国际市场多元化的同时有效地扩大国内市场的销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并把这些措施制度化使之形成长效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引发了世界各国对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关注,可是欠缺制度建设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并不可信,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离不开建立健全国际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本文以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法律制度的作用和价值观为切入点,对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法律制度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业是高风险产业。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严重危害世界经济,促使世界各国重新认识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并在金融监管改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与之同时,国际金融监管的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统一有效的金融监管机构尚未建立,美国仍然占据国际金融霸权地位。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给中国带来很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我国的教育发展也受到相应影响.文章在讨论教育与经济相互关联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现实国情,分析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教育发展造成的影响明显大干所带来的机遇.因此,面对挑战,我们应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结构,同时促进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旅游与文化水乳交融的关系: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以旅游传播文化,以文化提升旅游品位.在目前的“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把本来似乎分属于不同领域的旅游与文化两个产业相融合,对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