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晚明小品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小品代表了明代中叶崛起的人本主义思潮。其突出表现是个性解放和对自由的追求。晚明小品突破传统散文“微言大义”模式 ,把主题引向人的日常生活 ,注重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方式。晚明小品为后来的文学变革注入了本土文化的基因 ,成为近代以后个性解放思潮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归有光的散文,相较于前代和同时代的散文家的作品,出现了很多新变因素,如:受心学的影响而将描写生活琐事的题材引入用以载道的古文中;体制日趋短小灵活,在文中突出了情、真、趣的审美特质。而这些新变因素,或直接影响了晚期小品文,或者由于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在晚明小品文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由归有光的散文到晚明小品文,反映了传统散文的转向与自我突破,对颠覆古典审美理想,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施蛰存与晚明小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蛰存选编《晚明二十家小品》,除倚文谋生外,还与周作人倡导明人小品密不可分。该选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为以风趣为主、注重表现人格风骨的文字与倡性灵、反复古的文学见解。施氏景仰王思任的人格气节,推崇张岱小品文的艺术风格。在散文表现人物奇僻个性及吸取诗歌抒情性特征方面,施氏与张岱颇有相似之处,但施氏的散文渗入了心理分析小说的技法,比明人小品写得更细密、婉曲一些。  相似文献   

4.
论晚明小品的世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形式上的篇幅短小和审美上的独抒性灵,世俗性是晚明小品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它主要表现在描写对象的广泛性,题材内容的生活化和语言的通俗化追求上。晚明文人在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经济环境影响下时代心态的变化导致其自身的世俗化,正是小品文具有世俗性的根本原因,同时,市民阶层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晚明文人的赠序传赞和墓志铭、祭文中来考察某些晚明女子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她们一如既往地把自己投入到为媳为妇为母的角色中,同时又空灵超然从脱世俗,重人性情,极具现代人文精神和人格扭力。  相似文献   

6.
晚明小品研究概观(1931~200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出版和发表的年代依次介绍和分析1931至2000年间中国有关晚明小品研究的重要著作,探讨了“晚明小品”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轮廓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归有光的散文,相较于前代和同时代的散文家的作品,出现了很多新变因素,如:受心学的影响而将描写生活琐事的题材引入用以载道的古文中;体制日趋短小灵活,在文中突出了情、真、趣的审美特质。而这些新变因素,或直接影响了晚明小品文,或者由于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在晚明小品文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由归有光的散文到晚明小品文,反映了传统散文的转向与自我突破,对颠覆古典审美理想,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继儒是晚明大山人,小品文大家。他对晚明小品的兴起、发展、风格、价值都有精到的理论见解。他的小品创作注重对凛然正气的张扬、真情至性的崇尚、个性自我的肯定、闲逸生活的追摹,意象淡静典雅,语言整丽细婉,意境清逸放旷,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总目》对晚明小品的评价以否定性为主。四库馆臣针对晚明小品存在的离经叛道、内容杂乱、不著出典、慕奇好异、语言纤佻、体例不当、考证疏舛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同时,《总目》对部分持论笃实、文辞雅洁、考据精核、富于史料价值、作者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晚明小品,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总目》的晚明小品批评,主要是受官方哲学即程朱理学以及考据学风的影响。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总目》对晚明小品积极和进步的一面认识不足。不过,《总目》也敏锐地指出了晚明小品的一些弊病。客观看待《总目》的晚明小品批评,有助于今人全面把握晚明小品的优缺点、理性评价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以名士式的小品文为创作主要体裁的文本,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散文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学革命运动.其散文中所表现出的与明代小品文相近情趣,是建立在二者背景近似的基础之上的.周作人对晚明散文理论有意识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散文的语言上,要自然大方;二是对晚明小品文平淡境界的继承;三是提倡不为情牵,不为物累的情感表达方式,以期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平淡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判断文学作品的地位及影响,必须考察文学刊刻状况。明代女性散文的编撰刊刻经历了零星出现、数量增多、繁盛的过程,明代人主动对女性散文加以阅读和品评,说明女性散文作品已经进入当时人的视野,展示了他们对女性散文的关注。这个过程还与当时文艺思潮相呼应,或推波助澜,或水涨船高,体现出女性散文编撰刊刻所受到的特定时代氛围和编纂者刊刻意图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冯梦龙以“三言”形象地表现了晚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近代嬗变。他的话本、拟话本小说中既表现了晚明时期重利轻义、逾礼越制的普遍风气,也反映了当时悖离礼制的婚姻观念以及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形成的诚信、友谊等新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3.
程春亚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5):69-70,73
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用赠送定情信物的方式向自己的心上人表达爱意、盟定终身。中国自古以来存有大量与定情信物有关的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曲,其中明传奇在反映这类题材方面最具代表性。本文着重探讨中晚明爱情剧中男女定情信物的分类、作用及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尤其是科举制度对骈文的依赖和支持,唐代古文运动在韩柳之后迅速跌入低谷。孙樵在古文衰落的时代大力提倡古文。在理论方面,针对晚唐破碎细巧的文风,孙樵系统地提出了从审美理想到创作方法的文论主张,特别强调史与文的关系,认为史是文的最高境界。在创作方面,孙樵的古文关注社会现实,兼具奇崛与平易两种风格。尽管孙樵多方努力,但是他并没有成功地从自己的时代突围。孙樵是古文运动中奇崛一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结束了古文向奇崛风格的发展,为后来者暗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一书,产生于晚明这一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淫乱时代,书中的男主人公西门庆具有“钱的占有狂”、“权的摄取狂”、“性的变态狂”的“三狂”特性,其人正是晚明颓靡世风所育化出来又受其保护的“狂徒”。  相似文献   

16.
晚明时期,在书院、旅舍、监狱、戍卒之中,以及官绅与男童仆、男优之间均存在同性恋现象。"男色"靡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第一,明武宗、明世宗、明神宗好"男色"的示范效应;第二,学术上宋明理学的衰落与心学兴起对人性束缚的缓解;第三,明政府取消官妓制度而导致声色市场的缺失,晚明市民社会成熟而导致的"性取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晚明山人与山人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人诗人的崛起构成晚明诗坛一个突出的现象,在其冲击下,明中叶之后诗坛“朝”与“野”的对立终以“诗在布衣”的变化结果告一段落。这一创作主体的变化,对明代诗歌的演变走向产生深远影响。本旨在揭示晚明山人诗人的生存状态,山人诗坛的概貌,山人诗的学取向与艺术创造,展示晚明山人诗在明代诗史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明代国人对先进兵器的需求,有了事关国运家邦命运的迫切性。外来火器,在明末辽沈战场上发挥了举国震惊的威力,也受到具体操作者素质、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清代通俗小说的描写却依旧承袭道教和民间秘密宗教中的法术,叙事偏重在以辉煌的结局强调宝物的威力,缺少一种战争工具本身的技术性展示。小农经济下的平民心理,考虑的依旧是眼前易于操作,并不真正关注具体操作过程和操作者素质,把事情简单化和理想化了。同时,将宝贝兵器视为百试不爽的万能法宝,也极为形象地状写出人们受到时代、观念积习的限制,在先进兵器期盼方面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一反传统古文的“明教载道”宗旨,以其独特的文学特质给中国散文带来了新观念和新风格。晚明小品文的文学特质主要表现在其文学思想的离经叛道,创作目的的自娱性追求,内容题材上的生活化、个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晚明戏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人,曲学虚实论逐渐成为晚明曲论者注目的课题。从李贽到汤显祖、谢肇浙,再到王骥德等曲论研究者,无不强调戏曲创作虚实结合的基本原则,这从叙事的角度确认了戏曲构撰故事的虚构性文艺本质特征。另一方面,晚明曲学虚实论的精神实质又赋予了戏曲叙事强烈的情感色彩,从理论的角度肯定了戏曲抒情写意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