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迎柏 《教师》2014,(16):87-87
正前些日子看了一篇有关北京十一学校特级教师王春易的报到,题目是"讲"还是"不讲",看的过程中,我想到去年在网上的一次研讨,关于体育课的"留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体育一线教学,我的思想在看这篇报道的过程中被洗礼着、反省着。现结合平时的工作实践,尤其是课改以来的教改体会谈谈体育课上的"讲"与"不讲"。1.体育课中"讲"的概念及意义(1)课堂教学中的"讲"也就是教学语言,是以学生交流为对象,以教育学生、传授知识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口语。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家布鲁贝克认为,教授法是大学传递高等学问的主要教学形式,它为教授们提供了补充和解释教科书的机会。这与侯长林教授提出的课堂教学内容"三讲两不讲"的理念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三讲"的具体内容为: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要讲,学生无法查询到更多信息的知识点要讲,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全新的理论知识要讲。"两不讲"的具体内容为:学生容易自主学习的知识不讲,浅显易懂的知识点不讲。  相似文献   

3.
教师只有把握时机,抓住要点,适时精讲,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本文对语文教学中的"讲透、讲厚、讲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就是"讲"课,课堂上教师"讲"几乎成为教师活动的唯一方式,人们把这种教学方法叫做"满堂灌"(或填鸭式)。尽管专家们一直呼吁要改变"满堂灌",但现实情况是:"讲"仍然是教师的主要活动,"满堂灌"仍然占据着课堂!冷静分析一下,是下列原因所致。1.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解决了大部分  相似文献   

5.
"照着讲"与"接着讲"是教育学研究的两种不同方法,逻辑上呈现递进关系。建构当代民族立场的教育学需要系统梳理和接续前人的研究,即照着前人的研究理路讲,进而开创新的研究。这两种方法的合理把握成为提升教育学研究质量、革新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主张限制教师课堂讲授的。因为学是主体,讲也只能是学的辅助。让教师限讲,似乎犯了嫌疑,比如有人就气急败坏地说,这是对教师的不尊重,中国教育几千年,谁见过不讲的课堂,不讲还叫课堂吗?我只能这样说,传统课堂的确是主张讲的,并且鼓励讲者要"舌绽莲花"。主张讲的人,我不说是没有远见,但一定是缺乏对现实教育的分析,为什么不"抽出点宝贵的时间"到教室里看看?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分为"讲什么"与"怎么讲";就特定的课程而言,"讲什么"并不能随意选择或取舍,而"怎么讲"则是因人而异、其异如面。同一门课程或选题让不同的教师来讲授,其质量和效果可能会完全不一样。就课堂教学质量及效果而论,"怎么讲"甚至比"讲什么"更为重要。"怎么讲"才能更出彩?一是要有别出心裁的总体设计,二是要有立体交叉的学术视野,三是要有其异如面的课堂风格。  相似文献   

8.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讲"仍然需要重视。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掌握分寸火候,有的放矢。"讲"在品词析句时;"讲"在多元解读有误时;"讲"在体验不到时;"讲"在对话不明时。  相似文献   

9.
领导者在工作中要正确地履行其职责,应该自觉做到"三讲"。所谓"三讲"是指讲境界、讲能力、讲良好的个性与习惯。境界是领导者正确履行职责之基础,能力是领导者正确履行职责之依托,而良好的个性与习惯则是领导者正确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有一个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那就是"讲后思讲",即讲课之后的思考.讲课的经验如何才能得到总结和积累?讲课的质量和效益怎样才能得到提高?有经验的教师,在每次讲课之后,总是能认真地进行"讲后思讲",回顾和审视自己的讲授经过,然后取其精而凝于笔端,择其要而收入稿中,在对讲授过程的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课质量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讲全、讲透、讲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全方位地讲授马克思理论,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理解,同时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透,进而加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加强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2.
<正>"学讲"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新的方法和全新的模式,"学讲模式"对教学提出更大的挑战,教师在学讲课堂上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学生的发展观",不论是课前,还是课堂,都应该注重任务的设计、问题的妙设,通过巧设妙引,促使学生真正"学进去",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讲出来"。下面,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以《百家争鸣》为例,谈谈践行"学讲计划"、构建"学讲"模式的实践体会,重点谈谈历史教学中"讲出来"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哲学发展初期经历了"听着西方讲""照着西方讲"的历程,带来先进思想的同时造成中国教育哲学自我话语的隐匿。我们只有通过"自己讲"才能确立话语主体地位,实现中国教育哲学自我的觉醒。"自己讲"通过"讲自己"而实现,因此教育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自己讲"作为话语前提,还需要"讲自己"以构建话语的"中国范式"。但教育哲学中国话语不能局限于传统,也不能自说自话,要注意古今融通、中西融合,凸显出我国教育哲学研究的时代精神和国际视野,并能够在国际平台上与国际学界进行对话交流,在对话中得到国际的接受和认同。  相似文献   

14.
正现在的课堂教学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和"以学生为主体"等教学原则,因此,很多老师都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的教学原则,甚至有些学校明文规定一节课教师只能讲10~15分钟,其余的必须为学生活动。如果是"评优课"、"示范课"等,教师不敢多讲,而是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展示,让学生活动、讨论,然后总结发言,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样做真的是改变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了么?如果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或理解的问题,放手给学  相似文献   

15.
赵万文 《辽宁教育》2012,(15):54-56
当今,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愈发谈"讲"色变,该讲的也不讲了。深入探究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弊端,可以发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讲",而是在于"讲什么"和"如何讲"。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应该"靓"起来,当讲则讲,不要畏畏缩缩,瞻前顾后。如果教师能够在讲的过程中做到信息质量与传递手段有效性的统一,就能够获得调动学习主体能动性的效果,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生成更多的学力。教师的"讲"应是真情的传递,是人文的关怀,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情感的唤醒,是传递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手段之一。阅读教学离不开"讲",阅读教学呼唤智慧的、有效的"讲"。但应该把握适时、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师很忌讳“讲”,甚至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自己教学的一个原则,尤其在执教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时,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就是“越俎代庖”。至于评课,则更把“讲”的多少作为评判课的优劣和执教者教学理念是否更新的标准之一。于是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总能得到老师夸奖的放羊式的随便乱说,热热闹闹的无聊问答,逗笑取乐的庸俗对话,等等。难道这就是语文教学?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创新?其实,这是学风浮躁、教风花…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师很忌讳“讲”,甚至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自己教学的一个原则,尤其在执教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时,更是不敢越雷池一步。  相似文献   

18.
讲,讲解,是各门学科教学都要用到和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不过此法的名声却不太雅。人们总批评用讲解法会使课堂空气沉闷,枯燥无味,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虽然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这的确也是常有的事实。然而,一堂课,又不宜教师像作报告似的一讲到底,唱独角戏,不必讲、不用讲的也要讲就不妥当了。教学不宜用"讲"  相似文献   

19.
<正>评书艺人有个祖传技巧,即说到肯綮处,来个"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以吊听众的胃口。近十几年,不少家长认为不少教师也学会了这一手:课上不讲课下讲,以诱导学生到自家参与补习。这个看法不仅是民间的,也成了官方的。教育部下达的文件及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的四方联席会议也有类似的表述。"课上不讲,课下讲;校内不讲,校外讲",这种现象范围有多大?哪些学科哪些学段如此?特别应该关注的是:哪些老师如此蝇营狗苟、有辱斯文?官方没有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美学更应该从李泽厚"接着讲"。朱光潜先生本人的理论就是在自己"意象论"基础上"接着讲"的。李泽厚实践美学也是在自己理论上不断"接着讲"而形成的。当代其他主要美学思考也是接着实践美学讲。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在李泽厚实践美学基础上"接着讲"的成果之一。这一学理语境是学术生态自身淘洗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