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对于构建技能型社会的价值研究,从技能竞赛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转变传统社会观念、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国际地位三个维度,阐述了建设技能型社会所需要的"理论实践并重""人人皆可成才"和"追求精益求精"新发展观念,从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服务适应力"和"创新发展力"出发,分析了技能竞赛在构建技能型社会中对于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作用,以发挥好技能竞赛的"窗口作用""名片效应"和"平台效应"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中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向世界推介、中国制造和中国技术标准走向全球、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技能力量"等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
水利职业教育是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水利产业升级对水利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福建水利职业教育将水利产业链、专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相融合,从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开展水利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最初的"技术员"到当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转变,是社会经济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进行梳理,对其内涵衍变进行思考,可以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西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弱化了家庭养老服务供给,但为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需要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家庭、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等其他供给主体的发展,实现养老服务供给多元化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水平以及能否不间断地向社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是其改革的基本依据,这个内涵及其核心决定改革的重点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置、校企合作等.  相似文献   

6.
对高职教育“三个转变”发展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职教育正在经历三方面的转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由技术应用型人才向高技能型人才转变;二是发展路径从产教结合向产学研结合转变;三是办学从单一院校模式向集团化模式转变。"三个转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0):216-219
由技能型人才向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转变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更是迎合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社会大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计算机软件专业特点、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要培养高端技能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公路铁路、水利水运等基础建设跨越式发展,行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大,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标准要求,促使我们在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上进行改革与探索。本文对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角色认知来看,服务乡村发展是职业教育自身的历史传承,面向乡村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融入乡村振兴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使命担当。从角色预期来看,职业教育需要立足乡土人才规划建构人才培养新体系,聚焦乡土人才培育建构人才培养新内容,服务乡土人才成长建构人才培养新渠道。基于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主渠道"、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产业培育企业成长的"助推器"、乡土文明传承创新的"能量场"这样的角色定位,职业教育应在组织形态上从学校向平台转变、在办学定位上从面向向适应转变、在发展模式上从合作向融入转变、在参与路径上从推动向共治转变。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职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改革呈现出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性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课程体系由“三段式”向“理实一体化”方向发展、教师队伍由“单一型”向“双师型”方向发展、人才培养由服务技能型向复合技能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拟合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拟合情况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从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等方面研究了广州市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拟合状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地方化"是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特色发展的应然之举。新兴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努力成为区域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地;通过调整完善学科、专业建设,全面对接和服务地方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开展应用型科研,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争取成为地方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主体;引领区域文化,促成内外共生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现状的调查,充分吸取社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根据职业岗位和企业的要求,构建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开发基于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使培养的人才从单纯技能型向高素质复合技能型转变,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已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工业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是近年来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目前,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相关的理论研究及试行经验均未成熟,普遍存在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内涵等认识不够清楚的问题。本文依托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背景,通过对普通本科、应用型本科、高职专科三种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比分析,并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初步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揭示了其内涵。相关成果可以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建设等举措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有效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了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波  伍百军  颜凤 《成人教育》2014,34(12):99-101
现如今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动手本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国家教育部调整了教育培养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将部分本科院校陆续转换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无疑成为这一转变模式成功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基地的基本职能就是培养具有应用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本文选取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旅游专业发展要求,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解决办法和创新型建议。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需要高素质技能型的教师队伍,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符合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总要求。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从规模化向内涵建设转变,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需要解决在"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影响其内涵发展的问题:高职院校对"三师型"教师培养认识不足、缺乏"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尤其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缺少企业实践经验,职业指导能力不足。在详细分析这些困难的基础上,提出如何促进"三师型"教师内涵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在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发展观念、教育质量、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内部管理和服务社会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应进一步重视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发展模式上,应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从学历文凭取向向提升学习者的就业能力和软能力转变;在专业设置、项目开发、课程与教学模式上,应从学科型、理论型向需求和实践导向型转变;在办学模式上,应从封闭式、学院式办学向紧密联系工作、职业与社会转变;在管理模式上,应从注重管制向注重服务转变;在学习方式上,应利用现代通讯信息技术,促进成人学习者从被动受教向自主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其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应改革办学模式,探索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模式,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深入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近几年发展的新兴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的需要,探索适合行业要求的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配套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从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进一步专业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