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去了!上去了!”4月23日上午,在公司办公室,当我打开《军事记者》网页时,心里禁不住欢喜起来,因为我终于看到了最新的一期《军事记者》。  相似文献   

2.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名排长走上团新闻干事的工作岗位。在此之前,我是一个不知“五个W”为何物的“门外汉”,对新闻这个高深莫测的神秘殿堂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现在到了这个位子上,心里确实有点发怵。“既然组织上选择了我,就应该干出点名堂来。”我如是想。于是,我报名参加了军报第七届新闻函授学习,捧起《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新闻与成才》等教材一点一点地啃,并主动向编辑、老新闻干事请教,发现新闻线索及时进行采访,晚上加班加点赶写稿件,也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然而半年过去了,寄给编辑的百余篇稿件都…  相似文献   

3.
2008年3月.我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空降兵某师.成为一名基层排长。走出校门踏进营门,对于我这个视景仿真学的研究生来说的确有些不适应.战士们的“有色眼镜”、领导的“特别关注”、生活的千篇一律、训练的按部就班等等这一切,让我无所适从。想起导师离别时的箴言,心里落差越来越大.我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相似文献   

4.
2008年2月27日晚,北京展览馆剧场,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颁奖大会。当我看到获得“优秀出版人物奖”的名单中“唐瑾”二字时,心里不禁说道:“果然有她!”立即兴奋地对坐在旁边的陈至立国务委员说:“这个唐瑾是湖北教育出版社的,我们民进会员!”也不管她听清楚没有;轮到唐瑾和获得同一奖项的人一起站在高高的旋转台上出现时,我又给她指:“那就是唐瑾。”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一直苦练都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冲到起跑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他撑  相似文献   

6.
企盼展示挤出水分的精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逛书店是我一好,边逛边想是我又一好。前几天到深圳出差,在那里的“书城”一泡就是半天。各家出版社独辟蹊径的选题,构成了大小不一的种种系列图书,再加上书架旁席地而坐的读书人,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很是喜人。但是当看到重复出版、内容雷同的平庸堆砌之作也安然无恙地摆在书架上时,心里却不是滋味。可能是职业的自尊,感到对不住观众。如同去年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后,再次引发出我对“精品”这一概念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于1987年9月9日在北京举行首届韬奋出版奖发奖大会。王仰晨、戴文葆……等10位出版工作者荣膺韬奋出版奖。”当我看到这条消息时,我从心里发出了呼声:戴老师,您执著追求了40年,终于获得了您应该获得的出版工作者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8.
压根儿也没有想到,刚开始搞报道时,我写的第一篇新闻稿,寄出不久,竟大模大样地登上了《解放军报》头版,并相继被《前卫报》、《人民日报》刊用。1993年初的一天,在连队当排长的我来找连长邹宝德汇报值班情况,无意中发现邹连长的办公桌台板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邹宝德的住房要优先解决卜’这样一行字,落款署名为“傅锡寿”。当时,我的心里为之一动,脑子里闪现厂一连串的问号。傅锡寿是安徽省的省长,一个身在部队的现役连长是怎么得到一个省长的亲笔批条呢?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个日理万机的省长为解决一个基层连长的住房而亲笔…  相似文献   

9.
下午,我去一家银行取钱急用,等我心急火燎地赶到银行门口时,却看到奇怪的一幕,自动取款机前排起了长龙。我慌忙跑到银行营业厅,奇怪营业室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我心里想,那些人真傻,怎么不到柜台上取钱呢?我掏出储蓄卡递给营业员,说取点钱,营业员说:“先生您取多少钱?”我说:“取3000元。”  相似文献   

10.
入伍以来,我先后被授予"优秀地方大学生排长"、"优秀机关干部"、"优秀教员标兵"等荣誉称号,得益于自身"悦读"习惯,读书看报成为我成长成才的"助推器". 助我由"青年大学生"成长为"优秀排长".2000年我这个昔日地方大学生被任命为某团排长,而我学的是党史、法律专业,当排长虽然算不上艰辛,但因学用不"对口",总感到在工作上不能游刃有余.可我岗位工作、读书看报两不误.  相似文献   

11.
话说“说”     
“群众高兴地说……”“大家激动地说………每当看到报纸上这些描述群体的各式各样的“说”的报道时,我心里便不觉生发出一种别扭和不踏实之感。“大家是不是都这样说的?”稍懂新闻写作常识的人看了这样的报道,都会产生如此疑问。其实,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其中的破绽:每个人的思  相似文献   

12.
自从迷上了爬格子,我常常面对自己日渐丰满的见报剪贴本,暗自庆幸自己沾了《解放军报》函授中心的光。其实,当时我并没有函授中心的学籍,只是与《新闻与成才》中的“函授学员之页”专栏交上朋友罢了。那还是在刚入伍不久,一次偶然机会,我看到了《解放军报》上刊登了有关招收第五期新闻函授学员的通知,我心里一阵激动,真恨不得立即就报名参加函授学习。但当我小心翼翼地剪下报名表,端端正正地填写了表格后,被几十元钱的报名费难住了。我的家住在沂蒙山区的一个穷山村里,依靠家里寄钱来交学费不大可能。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我…  相似文献   

13.
《档案与社会》2009,(4):1-1
有一个人在地上倒了一盆水,地上的落叶随着就飘了起来。在落叶上正好有一只蚂蚁,看到四周的水无边无际。心里想:这下可完了。过了一会儿之后,倒在地上的水都蒸发掉了。而那只在落叶上的蚂蚁也随即爬走了。到了蚁穴后。它痛哭流涕地对同伴说:“差点我就见不到你们了!”  相似文献   

14.
文喆 《出版参考》2004,(1):23-23
第一次接触大型犬是在1995年舂。收养流浪动物的基地里,一个铁丝网圈着二三十只大狗。看到有人来,它们大叫着扑到网子上,网子摇摇欲坠,当时我心里真害怕。看到喂养它们的人进去了,我骨子里爱逞能的基因占了上风,也跟着进了门。我壮着胆子摸了摸围过来的大狗,它们就开心地站起来拥抱着我,热情地舔我的脸和头发。我冲动地抱起了一只比较小的,它竞撒娇地用两条前腿钩着我的脖子,两个后脚缩起来不肯落地,生怕我把它放下。当我不得不离开时,大狗们有的叼裤腿,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成功,就在下一步等你  还是在我初学新闻写作的时候。那天,我捏着第100篇稿件,心事重重地来到办公大楼的邮筒前,在把稿件塞进筒口的一霎那,我对自己说:如果这篇稿子依然石沉大海,就向主任辞职回连队当排长。  其实,我当初到机关就是个错误,从陆院毕业不久,便调到机关担任新闻干事。我惶恐地想,连新闻“五个W”都不知道的人,能担当得起指导全团新闻报道的重任吗?然而主任在听了我的百般担忧后,只是笑着拍拍我的肩说:“小伙子,我相信我不会看错人的。”  为了主任的这句话,我卖命地在新闻领域里折腾。为了写稿,我常常…  相似文献   

16.
1993年夏天,当我第一次看见白岩松在电视上露头时,心里当即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抵触,他那张硬梆梆加紧绷绷的脸实是既严厉还不好看,于是心里顿生偏见,接着又看了几回电视仍然觉得他很不顺眼,于是想也没想随笔就在南方一家大报上点着名把他恶损了一通。眼光浅的人还不只我一个,还另有一位外地观众也跟我一样眼浅,他当时一见白岩松在“东方时空”露头,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把一张明信片寄到白岩松手上,上面这样写:“每天早上都看见你那张哭丧的脸,之后弄得我一天心情都不好。”一个初登电视门槛的毛头小伙,心里哪受得住这般…  相似文献   

17.
讲话是一门艺术,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见什么人讲什么话,大有学问。写文章亦如此,平铺直叙读来亲切,引经据典眼界大开,一针见血痛哉痛哉!那叫“写”在“点”子上。“说”不到人心里,“写”不到“点”子上,会被耻笑为傻瓜式的“对牛弹琴”,或叫空脑壳的“信口开河”。2005年11月25日晚,66岁的辽宁男子篮球队主教练蒋兴权,在山东临沂率队取得一场胜利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心平气和地说了几句话突然脸色一沉,话锋急转,对着当地一家媒体的记者大声斥责:“我今天在你们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说我是什么‘骨灰级’的教练,这对老人很不尊重。我年龄是大…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你们好! 首先感谢你们言而有信,当我接到邮递员送给我的《新闻爱好者》杂志时,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今年第7期第37页的《编读往来》栏目刊登了我给编辑部写的信,下面还刊有贵刊编辑部的复信。看后,我心里非常激动。我坚决克服目前生活上的困难,节衣缩食,要继续订阅贵刊,并积极宣传。今年8月10日洛宁县广播电视局召开全县优秀通讯员座谈暨表彰会的间隙时间,我就取出《新闻爱好者》向在座的同志们热情地介绍。他们中间大部分通讯员都是年轻人,看到这本杂志后,争相传阅。县委宣传部的摄影记者李中灿同志看到这本…  相似文献   

19.
我在大学是学物理的。“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时人们都说学理科的人是交了好运。加之是上师范院校,觉得学好物理能上好课就行了,对写文章没多大兴趣,压根就没想到以后去当个记者、编辑。1965年,我大学毕业后分在随州搞“四清”运动。记得我写的第一篇新闻稿,是“四清”工作队员到一个大队支援麦收,第一次领略到当“记者”采访、写稿的艰辛。如果说王维的作品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话,那么,我在写第一篇稿件时则是划了又撕,撕了又划,多亏当时襄阳地委统战部的罗卜瑞同志帮助修改,才得以出笼。后来,我被分配到原地委宣传部工作。到1968年初,地委机关工作瘫痪了。说的是搞“斗、批、改”,实际上人心散了,干部职工干不成事,呆在家里“斗炉子,劈(批)柴火,改善生活”。我当时是光身汉,没有“斗、劈、改”可干,心里总不自在:“党培养了我十多年,教育我入了党,成天吃了玩,玩了吃,不是滋味。”我看到地区报社的同志成天有事干,便  相似文献   

20.
短有所为     
“看报看题”,这并非经验的经验之谈,是否与报上的有些消息过长有关,不得而知。然而,翻开1991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二版时,这一经验却不灵了。当我看到《乐做“洋劳模”,愿当“主人翁”》的消息时,竟感到好像有一个闪光点紧紧地吸引着我。虽然,这条消息并不在显眼的位置,可我仍爱不释手地少说看了三遍,并且确实“咀嚼”了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