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教育是一个传递并反馈信息的过程,它也应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地吸收能反映社会发展特点的新科学来改革和充实教育科学。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日益被不同程度地应用到教育领域。教育作为传递人类文明的社会功能系统,以培养人为明确目的,而教育目的的实现则以控制为条件。所以说,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控制系统,控制得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兴衰成败。一、教育控制论中的反馈教育控制论是用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控制现象的一个学科。它运用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的控制系统、控制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2.
结合“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有关观点分析认为,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应由四个要素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同时,重新思考与阐释教育的定义,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者的“教”与受教育者的“学”的双向互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普通教育学的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构建。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八年美国科学家维纳发表了《控制论》一书,标志着控制论的正式诞生。在不够四十年的时间内,这一和“信息论”、“系统论”并驾齐驱,被合称为“三论”的新理论,迅猛地发展。由于这“三论”研究的对象既不同于哲学,又不同于各门具体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而是以客观事物的共同相似性作为研究的基础,所以成为一门研究各种系统共同控制规律的综合性横向科学,被广泛地应用到工程、生物、通讯、人工智能、社会、经济、教育、军事等几乎一切领域上,并取得辉煌的成果。控制论教育学,就是一门将控制论基本原理应用到教育科学领域的新兴边缘科学。传统的教育学,早已形成完整的学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控制论在各个领域里成功地应用,出现了科学控制化的趋向。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人们也在试图以控制论的方法,具体解决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我们称之“高等教育控制论”。本文将重点阐述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中的控制论问题。 (一) 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控制系统在高等教育管理这个大系统中,教学过程的管理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小系统。教学过程管理,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控制系统,以保证信息流通。  相似文献   

5.
秦鹰 《职教论坛》2003,(24):1-1
我们传统上对“教育”的定义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也就是说,教育是改变受教育者行为方式的过程。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1997)中把“教育”定义为:引发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进而把“学习”定义为:任何行为、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或技能方面的长进。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加工”,教育者处在主体地位;而新的教育强调的是学习者的“长进”,学习者是主体。应当说,新的定义揭示了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这…  相似文献   

6.
能不能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来研究语文教学呢?我想应该是能的。因为“三论”共同构成了当代横跨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它不仅可用来研究自然科学,也可应用来研究社会科学。“三论”是什么?简言之,控制论是用来研究关于生物系统和机器系统间的控制和通讯的学科,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的活动就是控制。信息论是关于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概念(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概念“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是巴班斯基教学论思想的核心。最优化原是数学的一个分支——运筹学或决策论中的一个概念,今天成为系统论、控制论中的重要概念。“最优化”就是指按照一定标准来寻求  相似文献   

8.
结合"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有关观点分析认为,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应由四个要素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同时,重新思考与阐释教育的定义,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者的"教"与受教育者的"学"的双向互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普通教育学的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构建.  相似文献   

9.
“反馈”来自于“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基本原理之一的反馈原理。“通过反馈实现目的的活动就是控制,系统的输出转变为系统的输入就是反馈。”(《教育研究》1984年第5期第16页)。教学活动是通过反馈来实现有目的的活动,它是一个可控的反馈系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教育控制论这门为加速培养人才而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具体应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拟就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运用控制论及其方法,培养和发展自学能力,作一个初步的探讨。控制论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各种系统的信息变换和控制的共同规律。控制论的特点在于它撇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和能量方面的差异,并不深究“这是什么东西”,而只研究“它作什么”的功能效应,研究控制系统中的要素、层次、结构以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一些中小学德育工作常常事倍功半或南辕北辙,原因之一就是没能做到“有的放矢”、“从实际出发”,既不研究教育对象,也不了解教育结果。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既研究教育对象,又了解教育结果,从而不断调整和改进工作。这就要加强德育的信息反馈,实现德育的优化控制。这是克服德育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的关键问题。一、信息反馈是优化控制的基础“反馈控制原理”是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基本原理之一。这个原理认为:  相似文献   

12.
同“突变论”、“协同学”、“耗散结构理论”相对应而被称为“老三论”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现的新科学,则当代科学技术交叉综合发展的结果。、系统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控制论是关于在生物系统和机器“系统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信息论则是关于研究各种系统中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贮存和使用的科学。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系统论、控制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著的《论系统工程》、《工程控制论》等,推广应用于军事运筹、社会经济、社会法制、农业生态、人体科学、思维科学、行为科学和美学等领域,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与科技发展有着不可依估的重要作用。大量事实表明:“三论”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对当代教育改革有着要的指导意义。当代教育改革不仅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来指导,还需有反映社会发展特点要求的一般科学——“三论”作为中间层次来具体的剖析、了解和研究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3.
组织行为学     
《河北自学考试》2007,(11):21-22
一、简答题1、简述控制方位论与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答:(1)内因控制论者更喜欢利用取得工作成就的工作场所;(2)内因控制论者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相信绩效靠的是自己的技能而不是运气;(3)内因控制论者更值得信任,并且更容易忘记工作中的失败;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从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来看,德育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养成过程,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知识、情感、意志、操行是德育的最终目的。在有关德育本质的研究和讨论过程中,德育的主体问题争议很大,出现了“学生单一主体论”、“互为主体论”、“主体转换论”等,这些“不同主体理论之所以出现,最主要的是关注我国教育活动中忽视学生主体的理论和实践所带来的问题,从而对单一主体中教师主体的怀疑和否定的结果。其实质就是反对传统教育观念中的‘教师中心论’,本身具有积极意义”。对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教育都根本地依赖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加工或塑造的预成论,由于以机械论哲学为形而上学基础,预成论教育哲学必然地使受教育者“物”化。“物”化了的受教育者失去其可能性的未来,从而丧失其个人意志和自由。揭示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是生存论教育哲学必须究问的方面。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的生存论分析关乎受教育者的生存方式及其“教育”方式或“受教育”方式。受教育者的生存可能性源于存在的可能性、此在对存在领会的可能性以及此在意志可能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一、教育过程中“主体—客体”两极模式的缺陷  长期以来 ,我们把教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 ,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 ,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观 ,是一种单一的对象化的“主体—客体”两极模式 ,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 )单一的主体观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客体”模式 ,只承认一个主体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 ,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客体 ,教育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训练 ,其教育学的人性假设就是赫尔巴特所说的“以学生的可塑性作为其基本概…  相似文献   

17.
经济控制论是用当代控制论的科学方法(特别是控制论的分支自动控制论理论)分析经济过程的科学。控制论研究的系统是由依靠因果关系链连结在一起的集合。组成系统各种相关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叫做耦合。因此,控制论可以说是关于耦合运行的系统的功能的科学。控制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在理论和经济实践中都是很重要的。由于控制论使经济学从元素之间的关系和经济系统的功能考虑问题,从整个社会经济形态和它的局部(如市场机制,货币流通,对外贸易中的商品交换等)分析问题,因而控制论对经济学很有启发。还没有一  相似文献   

18.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教育是一个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包括了人类的终身各个阶段的教育如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包括了学校、社会、家庭、自我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总之一个人在一生中,总是从一个教育阶段进入另一个教育阶段,从一种教育形式进入另一种教育形式。不管是何种阶段,何种形式的教育,按照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观点,可以把教育的实质看作是:按一定的社会目的和要求,调整控制“人”的发展,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才”。在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受教育者“人”作为被控制对象,在一定社  相似文献   

19.
反馈与教学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迅速发展,反馈控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反馈这种思想已经超出了工程技术的范畴,应用于很多非工程技术领域.经济、生物等学科利用反馈原理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在反馈又被成功地运用在教育上.什么是反馈?绪方胜彦认为:“反馈控制是这样一种控制过程:它能够在存在扰动的情况下,力图减小系统的输出量与参考量(或任意变化的希望的状态)之间的偏差,而且其工作也正是基于这一偏差基础之上的.”(《现代控制论》[日] 绪方胜彦著,卢伯音等译)控制论之父维纳把反馈定义为:“信息传递和返回的过程.”(《控制论》[美]维纳著,郝季仁译)不难看出,所谓反馈,就是把输出信号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送回到输入端,以增强或减弱输入信号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自我控制是德育得以实现的必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在德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切实解决德育中“要我这样做”而不是“我要这样做”的问题,改变德育被动为主动的局面。实现由“自在之我”向“自为之我”的飞跃。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按照教育控制论的观点,如果把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作用称为教育者的输出,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作用称为受教育者的信息输入,那么受教育者的输入质和量就不一定等于教育者的输出量和质。因为,高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道德认识和评价标准,接受、拒绝或不完全接受教育者对自己主体的信息输入。这种输出与输入之所以出现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