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名学顾炎武最先提出的。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学名。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淮安城驸马巷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幼时即过继给叔父周贻淦。四、五岁时,嗣母陈氏就教他识字,背诗、习字。1904年,周恩来随父母、嗣母及两个弟弟一起搬到淮阴外祖父万家,这期间周恩来在家塾中学习旧式课程,自由地阅读万家的藏书,与同辈兄弟嬉戏,但这段欢乐的童年生活因为生母和嗣母的相继去世迅速结束。1908年,周恩来重回淮安并开始当家。靠借债度日的贫困生活,奔走当铺、应付债主的艰辛经历,使他很早就认识了社会万象、人世沧桑,磨练了同他年龄很不相称的精明果断、富有条理的办事能力。“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处深山有远亲”的世态炎凉,在他的心灵里埋下了对封建家庭和习俗的强烈憎恨。  相似文献   

3.
<正>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于是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  相似文献   

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5.
《快乐阅读》2013,(20):76-77
顾炎武自督读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  相似文献   

6.
<正>一、王家有男初长成,才貌双全公子维公元701年,在山西运城,一户姓王的人家喜得贵子。这个王氏可非同一般,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五姓七望”之一啊!这位公子的父亲出身于太原王氏,母亲则是博陵崔氏的子女。生于名门望族的他,自幼身上就流淌着贵族的血。他的母亲信佛,据说母亲生他的那一夜,梦见了一位菩萨。这位菩萨是古印度的得道高僧——维摩诘。在梵文里,“维摩诘”是无垢的意思。所以,母亲为这位公子取名王维,字摩诘。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梁启超,他的学术研究范围很广,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教育、文学、语言、历史、地理各个领域.“语文教学”仅仅是他浩翰的学术之海中的微波.可是,就在这个不被常人所看重的领域里,他亲自实践,潜心研究,初步建立起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语文教学法理论,值得我们认真探索.(一)清朝同治十二年(即1873年),梁启超诞生于广东省新会县.他的祖父梁维清曾任“教谕”,是管理一县文教事业的小官,他父亲梁宝瑛在乡里当私塾先生,母亲也略知诗书.在这个家庭里,梁启超“四五岁就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诗经.……六岁后,就父读受中国略  相似文献   

8.
一、婴儿出生后就应予以重视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婴儿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就能辨认母亲的说话声。这很可能由于胎儿在母体中时,就已听惯了母亲的声音。当母亲同婴儿轻声细语时,他会盯住母亲瞧个不停,没多久就会作出反应。早在孩子对母亲的话语一无所知的时候,他就会跟母亲“咿呀”地“交谈”起来。很多大人用不了多少日子就能懂得婴儿划动着的手势和“喃喃”声的意思。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以“回答”,就象你同别的任何人交谈一样,切不可闭上口一走了事。你的“回答”也就是给婴儿的一种鼓励。这种早期的“交谈”会使婴儿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学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还会逐渐明白你的说话声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9.
编辑手记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叫埃里克的美国男孩,不论学习怎样努力,成绩却始终不好,那些写着“C”的成绩报告单总是令他伤心落泪。他的母亲为此忧心忡忡,儿子已经16岁了,如果不能学有所成,将来靠什么生活呢?然而,儿子在祖父葬礼上近乎完美的爱心表现却让母亲对儿子有了全新的认识。从那一刻起,母亲知道她绝对不会再因儿子考不出好成绩而严厉斥责他了。因为母亲所预想的那个仅仅考高分的儿子形象根本就无法与已经非常出色的儿子相比。儿子的善良和爱心,都是上帝赐给他的无价之宝。如今,儿子已经20岁了,他仍旧在继续传播他的善良。无论走到哪…  相似文献   

10.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一位高风亮节的爱国志士,也是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他的成长与母亲王氏的言传身教有着直接的关系。顾炎武出生之后,父母就把他过继给顾炎武叔祖顾绍芾的守寡儿媳王氏为子。顾炎武在王氏的抚育下,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王氏性格刚强,虽然是个女人,但很有主见,遇事敢说、敢干、敢于承担责任。她心灵手巧,勤劳节俭,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她非常重视对顾炎武的教育,在顾炎武四五岁时,就开始教他读书和写字。后来,顾炎武进了家塾,每逢他放学之后,王氏便停下手中的活计,认真地考问他一天学到的功课。她期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一个品…  相似文献   

11.
一、譚嗣同的“以太”性質是什么? 1.譚嗣同的“以太”是一种物質的微粒子似的东西嗎? 李澤厚同志認为,譚嗣同的“以太”的基本特征,“是近代中国哲学史上一个物質性的或接近物質性的概念”。不管是前年發表于“新建設”的那篇文章,或者是今年發表于哲学研究的这篇反駁的文章,他的第一点論据,都是認为譚嗣同的“以太”,“基本上是被規定为一种物質的微粒子似的东西”。在前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人仪式。一个人有3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即5岁、10岁、15岁。他们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5岁的人,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动。母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坎那边接着;到了10岁,父亲把他领到田边,由祖父在田坎那边接着(没有祖父则请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意思是孩子初步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下一步要向祖父学习并锻炼意志、培养耐性了。到了15岁,则由祖父把他带到了田边,对面田坎没人接,从这时起,意即你长大成人了,需要自己去体味人间的艰辛。侗族人的孩子,母…  相似文献   

13.
母亲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  相似文献   

14.
14岁那年,我成了一名借读生。靠着外婆的软硬兼施,表姨夫终于答应去找他的老同学——邻县重点高中的校长,托他让我进校借读。母亲交齐了8000元的借读费,我的高三生涯开始了。高三之前三岁读小学,在居住的镇上,我算得上是一个“人物”。那时,我是父母的骄傲,更是祖父的骄傲。  相似文献   

15.
“母亲”意象是谢默斯?希尼诗文中的重要元素和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在学界却鲜有评述。事实上,希尼对“母亲”以及“母亲”这一原型意象所代表的女性因素怀有深厚的情感。有鉴于此,论文试图结合希尼的诗文,从母亲的“遗产”、“儿子与情人”式的母子情结以及“生母”与“养母”之间的张力三个角度切入,从中解读出希尼诗文中“母亲”意象的深层意蕴:“母亲”不仅是给予希尼丰厚教养遗产的启蒙之师,亦是他眷恋仰慕的心理依靠,更象征着维系家国情怀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6.
林肯的家教     
有一句美国谚语说:“林肯的真诚与宽容。”在这位伟人的身上体现出的这种美德,与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亚伯拉罕·林肯于1809年出生在美国一个退伍军人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维护当地治安的上尉,薪水不高,还得经常去做伐木工人来养家糊口。林肯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但不幸的是他9岁的时候生母去世了,父亲又娶了黛丝。林肯的继母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她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很会理家,把家里的一切东西都收拾得整整齐齐。林肯刚开始不接受这位继母,对她充满了敌意。我们可以理解这位不幸儿童的心理,他逢人总是说他继母的坏话:“我的继母连…  相似文献   

17.
弃官寻母     
《语文天地》2014,(5):1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相似文献   

18.
今年1月17日 ,浙江省金华市一名不满17岁的高中二年级学生 ,因无法忍受学习成绩名次和家长的压力 ,竟挥起榔头将亲生母亲活活打死!血案震惊了金华 ,震惊了全国。杀害生母的徐力 ,决非逆子恶少 ,他性格开朗热情 ,学习成绩列班级前10名 ,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们真的无法想象 ,当高举的榔头敲下去的那一瞬间 ,当母亲殷红的血迸溅出来的时候 ,这个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也许那该是一片空白———他早已被那个梦靥一般的“名次”逼迫得走投无路了 ,对于“名次”的恐惧想必早已压倒了对于杀人的恐惧 ,不然 ,一个不满17岁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亲亲的额吉     
额吉,是蒙古族人对母亲的称呼。第一次见她,她正站在门口。我大大方方地叫了一声:“妈妈!”她拉着我的手,眼睛眯成一条细细的缝:“叫额吉!”于是,我就叫她额吉。这一叫,就是十年。十年前,我和毕力格相爱了,但遭到他父亲的坚决反对。毕力格的父亲是地道的蒙古族人,希望自己的独子也能找个蒙古族姑娘。  相似文献   

20.
田文是战国时期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是齐国宰相。他之所以成为齐国的宰相,是因为他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感动了亲生父亲——当时的宰相田婴,更由于田婴宽宏大度,知错即改。田文是田婴的妾所生,生日又是阴历五月初五。按当时的说法,凡阴历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会长得同大门一般高,将来不利于父母。因此,田文刚一出生,田婴便命仆人把田文丢弃或弄死。田文的生母舍不得亲生儿子,就偷偷地抱着他离开了相府。田文慢慢地长大了。田文的母亲把此事一直深藏在心底,并未向儿子吐露。随着年龄的增长,田文产生了疑惑,有一天,他问母亲:“从我记事起,我就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