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教育》2007,(7):37-42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知识梳理 农业经济,是相对于工业经济而言的经济形式。中国古代农业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主要特色,而“男耕女织”又最为根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的重心所在,直至南宋时,江南才超越黄河流域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在农耕时代,土地是一切财产之母。从氏族公社到夏商周的漫长岁月,耕地公有始终居于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2.
一、热点概览 我国北方大地常被称作“黑土地”与“黄土地”。这里分布着以肥沃的黑土著称的东北平原,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由黄河、海河、淮河所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华北平原,是我国耕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黄河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北宋以前历代王朝几乎都在黄河流域建都。按传统朝代计算,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长达3300多年,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黄河  相似文献   

3.
郑州至开封古代水运兴衰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流域曾长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形成和巩固这一中心地位的诸多因素中,黄河水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郑州至开封位居黄河中下游相接之际,其古代水系西达洛阳、长安,东抵汴京转至江淮,从先秦、汉魏,至唐、宋的1400多年间,一直是全国水路交通的总枢纽,被誉为“黄金水道”。  相似文献   

4.
黄河赞歌     
黄河,既是一条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这条川流不息的大河两岸,孕育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原始文化,进而进发出灿烂多采的人类文明,谱写了一首华丽的优美乐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中国盐文化     
·盐与人类· 1、滚滚黄河,河东大地,河东盐池。” 解说词: 为什么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为什么说黄河中下游会交处的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历史的回声说:因为这里有盐池,这里有一个宝地——河东盐池! 盐,在一般人的视野里只是普普通通的调味品,他们也许没有想到盐在人类生活中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展示过无与伦比的魅力。 现在,就让我们一道走进盐的领地,观赏一下盐的世界,了解一下中国盐文化的历史进程;这样,我们也许就会眼界一开,真正地认识盐,认识中国盐文化的绚丽光彩!  相似文献   

6.
自然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发展,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在她周围形成的文化,特别是当文化处于萌芽时期。我国南北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不同也造成了我国古代南北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有些至今仍保留在我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中。出土的文物是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状况、思维方式与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本文据此谈一下我国南北文化的差异。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黄河及其众多的支流联系着原始农业村落,河水则是维系原始农业不可缺少的乳汁。古代的黄河流域气候比现在要温暧、湿润得多,黄土土质疏松肥沃,便于耕种,加上这里地势平坦…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知识梳理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 ,是中国开发最早的的地区 ,人口集中 ,经济文化发达 ,成为最早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 ,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表现。历史 :(一)南方经济的发展过程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 ,南方得到重点开发。2.东晋和南朝时期 ,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南朝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要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论述,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认同,讲好“黄河故事”与百年党史相结合,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淬炼出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谱系,为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立场和方法去研究沿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积极探索新时期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伍箴强 《历史学习》2001,(10):28-29
对中国地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黄河下游流经山东,在胶东半岛北部注入渤海。读中国古代历史地图稍加留意,便会发现:黄河的下游河道及出海口在不同的时期差异甚大。是何原因?许多同学未加深究。笔拟对此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雅合达拉合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渠,全长4,845公里,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之一。我们祖先很早就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开辟草莱,辛勤经营,创造出我国古代黄河流域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唐代以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人口密集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固然与历代劳动人民对黄河流域的肥美土地辛勤开发分不开,但黄河水利的被利用,也起了有力的保证作用。古代黄河流域的灌溉事业,一直很发达。根据考古学的证明,古代黄河流域不仅有着  相似文献   

11.
这里说的旧时代官僚式学术,是对今天以前的时代里中国旧学术发展的一种概括,其目的在于指出这种旧学术研究和研究者本身带有较深的官僚式的特征.这里所指的旧时代学术不仅指古代的人文科学,多少也包括一点自然科学的成分,因为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区别二者,尤其在特定的学者身上区别是很困难的。本文力图指出,由于官僚式学术的存在,那种为研究而研究,为科学而科学,为学术而学术的趋向在中国是不存在的,文人——学者——官僚的模式显示出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与中国妇女严琬宜,曹大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这种传统文化毕竟是宗法农业社会的产物,也必然刻有浓重的封建烙印。妇女问题,在家国同构的中国古代,最为集中典型地反映了宗族农业社会...  相似文献   

13.
汉唐时期山西文学地理环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古代山西的文学创作实践。这一点可以从海鸥在古代中国的活动谈起。海鸥在古代中国的活动表明在黄河流域中游曾经出现过一个“泛水乡”的气候地理现象。与此相一致,10世纪前,黄河流域中游特别是包括山西中部南部地区的气候地理具有“水乡”特征。这一自然禀赋直接影响着当地的人文环境,影响着唐代诗歌的繁荣发展。牧童驱犊、竹喧浣女、莲动渔舟、独坐幽篁等水乡意境无疑也是“山西水乡”的真实写照;从这一大背景下来理解《清明》诗所反映的气候地理,不仅使得《清明》诗的创作归属地与山西杏花村高度契合,而且有利于理解宋代以后山西杏花村气候地理变迁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4.
溯源中华     
中国是我们国家名称的简称。但中国名是怎知演变的?中华一词的内涵是什么?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回答出来的。笔者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供读者参考,请批评指正。一、关于九州的推演我们的祖先,自传说的炎帝黄帝时代,就繁衍生息在黄河流域,至今已有5000多年。经过五帝、三代的开拓发展,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结合的国家。远在上古时期,炎帝临魁、帝承、帝明等就已在黄河流域建立了部落,并开始有部落联盟,至炎帝第八代榆罔时任部落联盟长,亦称天子。后来黄帝部落由黄河上游逐渐发展到中游地区,经过深鹿之战打败了量尤,又经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总体来说,存在着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现象,即从北方的黄河流域向南方的长江流域转移.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重大的历史现象,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重心.但随着南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全国的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最终稳居南方.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位于黄河上游的兰州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建国前后的大量考古发掘工作,在今天的兰州境内,已发现了众多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它们分布在黄河两岸,体现了古代人依山傍水而居的特点。从这些遗址中出土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等实物资料中可以看出,早在距今4000—5000年间的古代,先民们就已在兰州这块土地上定居,并过着以农业经济为主、渔猎经济为辅  相似文献   

17.
唐朝时期,河东地区包括现在山西全境。当时中央政府在这里设置了中都、北都,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河东地区南部的黄河边修建了蒲津桥。政府如此重视河东地区,是因为河东地区不仅是唐王朝的根基,而且当地有优良的粮食生产条件,有丰富的盐业资源,是政府的“粮仓”与“钱柜”。  相似文献   

18.
一、中原文化古摇蓝古都洛阳,历史悠久,地势雄胜,物产丰富,在古代的中原诸地是素负盛名的。它位于今河南省西部黄河中的伊洛盆地中,北负邙山,南对伊阙,内涵伊、洛、(?)、涧诸水,东镇虎牢,西阻函谷。孔颖达曾称之为“山河拱戴,形势甲天下”,是并非过誉的。根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四、五十万年之前,我们勤劳勇敢的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解放初期,在洛阳西边的渑池诸地,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的遗物,其时间的上限可追溯到著名的“北京人”相当;此后又在市区伊、洛两河沿岸发现了五十余处新石器时代村落的遗址,当时人们不仅从事于农业生产,而且纺织业也开始了。这里是闻名中外的仰韶文化区域之一。古代的洛阳不但是黄河流域最富庶的地区,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在中国早期的制陶、冶烁等工艺思想中,还是在后来有着相当长时期发展的本草学、炼丹术、农学等学科中,都大量散见着许多宝贵的古代化学思想。这些尚不系统的,然而又具有开拓意义的古代形态的化学思想、观点、认识以及实践,从自然观、运动观、方法论诸方面对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发展都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河湟”地区,是唐王朝西北方的战略要地,国都长安的西部屏障。“河湟”又称“陇右”、“河陇”,包括今青海省东部和甘肃省一部的黄河谷地、湟水谷地和黄河湟水交汇处附近地区。这里是初唐十道、中唐十五道中地域最广大的道——陇右道的中心地区。今人所说的河煌诗,一般即指当时反映这一地区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