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笔者理解所谓“掌握”一是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二是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学法指导”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而主动学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比如识字、组词、造句、阅读、作文的具体方法;二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学生在变化的情境中,能恰当地选择并灵活地使用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改的尝试中,我喜欢博采兼蓄老师们成功的经验,更愿意探新求异,磨炼自己不断进取的意志。教学生会学教学生会学走当前语文教改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从语文教学全过程来看,学生始终是主体,最重要的不是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而是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学”。我是以“训练学生学会‘比较’”为突破口,开始摸索怎样教学生会学的。三年前,我接受了部颁重点中学语文新教材的试教任务。教学中,我首先从改进教法入手,利用新教材“比较”教学因素比较多的  相似文献   

3.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学语文习惯,一旦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就会成为一种能力。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着手,培养语文能力是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规律的,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苦乐巧”指的是“苦学——乐学——会学”。“苦乐巧”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法,引导学生从“苦学”的困境走出,通过“乐学”,掌握技能,达到“会学”。一句话,就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一种转化过程。“苦乐巧”目标实施办法的关键是课堂语文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的复写,教师的“应声虫”,而是要体现同“个性的、生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只限于老师的“教”或让学生“学”,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会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法指导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国外有些学者曾预言: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因此,我们在研究教的同时应注重研究学生的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进行学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通过教学过程,教给学习方法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掌握知识一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相似文献   

9.
杨勇 《语文天地》2009,(11):16-17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激励的教学策略.培养阅读兴趣.语文学习就变成了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阅读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会解决问题远不如会提出问题重要。同理,使学生“学会语文”远不如使学生“会学语文”重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实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这一理念正在教学中得以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正在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就必须研究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  相似文献   

11.
何振耀 《新疆教育》2012,(16):65-66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就犹如鱼与网;会解一道题,就犹如捕捉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犹如拥有了一张网;所以,“学数学”与“学好数学”的区别就在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拥有了一张网。学习方法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授人以渔”成为我在教学中的主旋律。我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让学生掌握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我认为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才能少走弯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从“学”到“学会”到“会学”,才能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和学生只有充分感悟数学的精华,才能达到科学高峰。  相似文献   

12.
一、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掌握学习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自能读书,不等老师讲,自能作文,不等老师改。”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把精力放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上。为此,我改变了过去老师教、讲,学生死记硬背、被…  相似文献   

13.
当前许多初中毕业生毕业时的语文成绩较其他科目偏低很多,根本原因是学生学习语文太死板,学习语文的范围太狭窄。记得有位语文教育家曾经说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如果把学生放到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去学习语文,那么他们就会学得轻松、愉快,我想这样就会事半功倍的。要想成功的去引导学生,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起: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是以帮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为根本目的和任务的基础课程。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过程”,应该是“内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即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自我实现。如何实现这种转化和内化呢?只有一种途径:实践。一、转知为识语文课程中有很多是必需的语文知识。学习生字新词,可以说是阅读教学课中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教师会带着学生认读。但是如何实现知识的转化,这要求教师必须思考能促进转化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感知事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善于拔动学生情感的心弦,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语文素质是民族素质的“根”,语文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其他素质的提高,“教会学生学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不可缺少的因子。从理论上说“教会学生学习弥补了教学论长期的管教不管学的空白.从实践上说教会学生学习的教与学两者间找到了结合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书本的基础知识.最重要的是教给学习方法,给学生以“如何学”的启示。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授以学生观察方法的指导,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写作时常遇到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学生自己读书也就是说学生主动学习,而学生主动学习,需要教师的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让学生具备自我阅读的能力,掌握方法和技能,能自己阅读,会自己阅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热忱的语文学习状态中,使他们对语文渴学、乐学、会学,学而忘忧、孜孜不倦,就成了每位语文教师重要且必须探索的课题。我对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一、对“读”“写”的认识 (一)“读”——生活与学习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强调“读”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常常会强调语文教师抓“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不仅是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的一种本领。  相似文献   

20.
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教学工作从实质上来说,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教师的任务应该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让学生认准最佳的学习途径,遵循学习的客观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古人曾说:授人以鱼,以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享乐无穷。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才能在校时学得主动,离校后能独立钻研,自学深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