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开文 《科教文汇》2008,(10):181-181
鲁迅的作品,鲁迅的思想,鲁迅的人生哲学造就了不朽的鲁迅,鲁迅是永远的先知者,他将与我们同在!  相似文献   

2.
孔庆东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2006年,孔庆东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鲁迅,引起众多国内外鲁迅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他以大众化、当代化的视角看鲁迅,刻画出鲁迅生活世俗的一面。他口吐莲花,妙语迭出,毫不掩饰自己对鲁迅的顶礼膜拜之情。他评价鲁迅为“纵横18年,天下无敌手,战士多智慧,独孤求败苦”。  相似文献   

3.
王吴军 《知识窗》2011,(5):37-37
对于鲁迅对待客人的态度,徐志摩在给周作人的信中曾经说道:“只有令兄鲁迅先生脾气不易捉摸.怕不易调和.我们又不易与他接近。”由此可见.徐志摩认为鲁迅的脾气不大好.所以.做他的客人很不容易。但是.鲁迅有时候对待客人是非常可亲的.比如唐彼就在文章中写到鲁迅见到青年人时的平易近人和一见如故的热情.  相似文献   

4.
郑瑾 《科教文汇》2011,(20):53-5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中有一篇鲁迅的《风筝》,教师用书上的解读提到了鲁迅对小兄弟的兄弟亲情。笔者从这篇课文入手,探究一个不一样的鲁迅。  相似文献   

5.
解晨 《今日科苑》2010,(4):140-140
鲁迅终其一生都在进行反封建的民主斗争,运用思想和文学的武器,为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妇女作为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自然进入了鲁迅的文学世界。小说《祝福》不仅透视出鲁迅对于一般劳动妇女悲剧境遇的关注,更深入到国民性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1936年10月22日,上海,鲁迅的葬礼上.章乃器亲自主持,欧阳山、蒋牧良执撑着一幅自布制的特大横额"鲁迅先生殡仪",蔡元培、宋庆龄、沈钧儒、李公朴、胡愈之、王造时等名流,站在送葬队伍中,鲁迅的遗体上覆盖"民族魂"的旗帜.上海市区西北部几条绵延相连的马路上,形成了一条数万人的送殡队伍,人们用黑纱、挽幛和呼喊声来表达对鲁迅的哀思.  相似文献   

7.
对鲁迅历史小说《故事新编》中"油滑"的创作方式进行阐释.首先,指出"油滑"的创作风格如何而来,并举例说明了其运用油滑的不同方式.透过对古人"不敬"的"油滑"背后,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油滑"而不"庸俗",揭示历史又不受史料的羁绊,体现了鲁迅深厚的写作技巧和睿智.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为纪念他而决定出版的《鲁迅大全集》一书的出版过程却一波三折……案由为纪念历史文化名人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弘扬鲁迅精神,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与北京大学历史人物研究中心决定以出版《鲁迅大全集》的形式来纪念伟人鲁迅先生。双方于2008年8月1日签订了出版合同。该合集系鲁迅文集全集,分36卷,共计1500余万字。其内容是之前版本的两倍多,书中不仅包括  相似文献   

9.
语言观是人们对整个语言体系的基本的看法。以鲁迅语言观为出发点,对鲁迅语言变革主张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正是鲁迅所持的"语言是一种‘民族灵魂’的表达方式"的语言观,使其将中国语言的变革视为中国文化变革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从而提出了汉字拉丁化、语言大众化的语言变革主张。  相似文献   

10.
小说《祝福》为鲁迅先生所著,鲁迅的笔锋很犀利,他总是用很现实主义的手法去描摹那些草木无声息的产生,无声息的消失,鲁迅先生的作品批判性的居多,文字上又黑又硬,精神上又是绝望中带有希望,《祝福》这篇小说是比较典型的悲剧,在悲剧的艺术领域占据着比较领航的位置。本文就是对鲁迅先生的悲剧艺术手法和小说《祝福》在悲剧艺术领域的位置结构,进行理解和剖析,对悲剧艺术的进一步深刻的研究,进而去体会鲁迅先生所要表述的悲剧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1.
1927年1月18日下午,从厦门乘苏州轮的鲁迅抵达广州,第二天在许寿裳和许广平帮助下移入中山大学。但很遗憾,“四·一五”事件后不久,鲁迅选择辞职,而中山大学最终也在6月6日经数次挽留无效后,同意鲁迅辞职。此后鲁迅虽然身在广州,但身份上和中山大学已经毫无瓜葛了。鲁迅在广州和中山大学的时间不长,但意义重大。其中,  相似文献   

12.
鲁迅幼年时就表现出对博物知识的喜爱,接受过系统新式教育的他有过赴日学医和翻译科幻小说的经历。随着对西方科学的认识不断加深,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理性精神充分体现在鲁迅文学转向之初,相继完成的三篇科学史论述当中。以"科学史教篇"为代表的这批早期作品,不仅位于《鲁迅全集》首卷开篇的关键位置,其中所体现出的科学理性气质,更是后世理解鲁迅弃医从文,从科幻小说翻译转向文学创作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3.
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及J.R.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以鲁迅的作品《祝福》为文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我"和祥林嫂的对白进行了言语分析.以期更加理性地探讨和欣赏鲁迅的语言艺术和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鲁迅逝世后,许广平和鲁迅纪念委员会决定编辑、出版&;lt;鲁迅全集&;gt;.虽然不到半年的时间,&;lt;鲁迅全集&;gt;便已编定,但出版单位却一直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思想,这也是开展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观。鲁迅作为大文学家,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其作品风格也存在着批判性质,可见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成为了鲁迅杂文生产的基本语境之一。基于此,本文重点对鲁迅杂文作品风格和马克思主义批评话语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阿Q正传》作为鲁迅的代表作品,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集中表现出了鲁迅的思想,特别是其改造国民性的思想。鲁迅在《阿Q正传》中,从中国的现实生活出发,真实地描写了一个落后、麻木、健忘,有着严重精神胜利法的、不觉悟的悲惨农民的形象。这篇论文将从三个层面两个阶段,对阿Q这个人物进行比较全面的剖析。所谓三个层面,是指阿Q性格内涵的三个主要方面,即一个贫穷的流浪雇农;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农民;一个有着严重精神胜利法的人。重点是对他的精神胜利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所谓两个阶段,是指阿Q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不同表现。通过对阿Q革命的分析,进一步反映出他的麻木、愚昧和不觉悟。通过分析,试图达到更加深刻的理解这部作品,理解鲁迅的思想及其精神。对以后人们研究鲁迅的作品及思想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鲁迅历史小说《故事新编》中“油滑”的创作方式进行阐释。首先,指出“油滑”的创作风格如何而来,并举例说明了其运用油滑的不同方式。透过对古人“不敬”的“油滑”背后,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油滑”而不“庸俗”,揭示历史又不受史料的羁绊,体现了鲁迅深厚的写作技巧和睿智。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章,是他对现代中国文学的最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对鲁迅文章的语言特色,作一粗浅的探索。一、幽默的讽刺幽默、隽永是鲁迅文章语言的显著特色。所谓幽默的语言就是能使人发“笑”,而又比较含蓄深沉的语言。如果说老舍的幽默特别富有北京下层人民的口语味儿、赵树理的幽默乡土气息非常浓的话,鲁迅的幽默则是独特的学者式的。在这里,幽默与讽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足以将那丑恶社会彻底烧毁的熊熊火海,将那丑恶社会穿戴的华服丽裳烧得一干二净,使那腐躯烂体顿现眼前。而这幽默讽刺的火焰…  相似文献   

19.
从四方面对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李刚 《今日科苑》2009,(18):161-161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祝福》是鲁迅先生写的反映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短篇小说。这篇名作,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从而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