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经济新闻信息的“含金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新闻媒体的经.济报道比重都已加大。但是经济报道中有价值的信息还不够多,所以,如何提高经济新闻信息的“含金量”和利用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各种媒体,对娱乐新闻的报道泡沫越来越多。例如某某明星近期准备离婚.某某明星的开车略快了几码被交警处罚了.甚至就连某某明星晚上在哪儿吃夜宵都算是新闻.而且图文并茂地占据很大的一个版面。不仅娱乐杂志报纸是这样,甚至在一些地方党报上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吴超 《军事记者》2006,(1):46-47
信息时代,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信息流速加快、信息流程变短、人们接受信息的选择性更强。以向受众提供信息作为第一要务的现代媒体,其信息含量多与寡直接影响着媒体的受众认同度。这一点反映在地方报纸媒体上,直接体现出来的就是发行  相似文献   

4.
论"无效信息"与"泡沫版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新闻知识》2002,(4):12-1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需求。报纸的版面越办越厚,电视的新闻类节目播出的时间越来越多,就是顺应这一需求的有力证明。在报纸一浪又一浪的扩版潮中,有些报纸的版面已多达七、八十个版。可是,让人遗憾的是,许多报纸的“含金量”并没有随着版面的增多,而成正比的增加。不少读者反映,有些报纸厚厚的一摞,可翻来翻去,也没有多少可看的东西,常常三五分钟,就把几十个版看完了。放下报纸,也没有什么能记住的东西。长期以来,报人都把增加报纸的信息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认为信息量的多少是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忙碌的编采人员每天都在思索:新闻在哪里?好新闻在哪里?每个记者都希望手里握有多多的新闻线索和素材.都渴望拥有充足的可支配的新闻信息,每个记者都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富”记者。的确,在这个激烈竞争的信息时代,媒体的新闻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就取决于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占有和利用程度,而对新闻信息资源的充分占有和有效利用.也正是一个记者扎实功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今年“3·15”之后两天,《羊城晚报》刊发《新闻也要3·15 2006十大假新闻的背后》专题报道。该专题自揭新闻界短处,批评媒体在曝光厂家商家的假冒伪劣产品的同时,自己却屡屡“生产”此类“产品”。笔者认为,假新闻的作者编者当然应予追究,那些转载假新闻、让假新闻广为传播的时事编辑亦应警醒。[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05,(7):1-1
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报道,现在不时面临假新闻的侵扰: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不同媒体上。对于社会和受众,这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这是致命的毒瘤。我国新闻界决心采取一系列严厉举措向虚假新闻重拳出击,坚决遏制这种“新闻公害”的继续蔓延。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图书情报机构在复制信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有关著作权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夏颖 《新闻前哨》2006,(12):42-43
这是一个媒体飞速发展与激烈竞争的时代,处于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挤压下的传统纸质媒体无不竭尽所能,求新寻变。它们一方面通过提高报道的深度与力度继续巩固自己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紧跟“读图时代”、“视觉革命”的时代风向,倡导以生动、美观的图形化内容来报道、阐释新闻。图片、插图、图表等视觉元素在现代报纸编辑中已不再是简单地丰富、美化新闻报道,一场从“写新闻”到“画新闻”的角色转换正在悄悄进行。  相似文献   

10.
新闻策划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已在新闻界取得共识。如何进一步提高新闻策划的水平,关键在于有效运用创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
王军 《新闻界》2003,(5):29-31
当前,随着谈话节目的走红,尤其是凤凰资讯台的《凤凰早班车》、《有报天天读》等栏目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不断攀升,国内多家电视台开设了“电视读报新闻”类栏目。但从目前已经播出的节目来看,栏目策划理念陈旧,毫无新意,主持人居高临下的说教味浓,缺乏创意的突破和形式的创新,播出效果自然和期望值相距甚远,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结合具体案例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一、多重新闻业如今,在美国和欧洲,“多重新闻业”悄然兴起。所谓“多重新闻业”就是指不同媒体之间素材的共享与重构,对一则新闻素材以多种形式加以表现。比如首先在报纸…  相似文献   

12.
石坚 《传媒观察》2006,(3):55-56
为什么一些自诩为“主流媒体”的报纸面目可憎,版面千人一面,标题千篇一律,内容乏味,缺少读,缺乏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当厚报时代降临中国新闻界时,中国的新闻从业人员所面对的是欣喜与无措。时光流走,岁月轮转,厚报所带来的“厚利”的可能在市场化的运作中希望渺茫,报纸成本的高居不下令人进退失据,“缩版”的呼声因此日渐高涨。冷观这场“扩版”与“缩版”的潮起潮落,不难发现,大部分报纸的黯然失色,报纸的厚度与新闻的厚度失衡,似乎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曾经是厚报旗手的广州的几家报纸,在办报上、赢利上仍在前端,恐怕很能说明问题。不要低估了读者,报纸内容的充实与否,读者是心明眼亮的。本文无力为厚报的尴尬开出治病良方,但却愿意探讨一下如何让一张报纸…  相似文献   

14.
韩晓玲 《新闻前哨》2007,(10):52-53
在文化领域,文物考古报道"含金量"较高,受到各媒体的重视。湖北是文物大省,屡有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但文物考古报道也向来被视为一块"难啃的骨头"一专业性很强,圈内较封闭。如何找到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是文化记者不断探索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积极运用,各种新型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萌生,并呈现出相互融合的态势。这也为人们获取各种新闻的途径增添了很多新的模式,可以不再依赖于阅读报纸刊物获取最新的资讯,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更是可以让人们在阅读新闻信息的时候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大众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智能手机客户端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在这种境况下,传统报纸及媒体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报社产业的发展道路也因此变得更为崎岖难行。为此,报社领域的工作人员应该将自身的经营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将宝贵的工作经验同先进的经营理念进行有机融合,有效促进报社行业拥有一个更为璀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纸质媒体普遍受到冲击。但"福为祸所依,祸为福所倚",网络搜集信息的便捷、传播新闻的迅速、影响范围的广阔,又为地市级报纸记者一举打破行政辖区限制,放眼全省、全国观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向,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提供了难得契机。本文作者结合自己荣获黑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的报纸消息《给瓦斯套上"笼头"去发电》的采写过程,从稿件主题提炼、素材选择、项目定位、标题修改、社会效果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记者采写经济新闻的一些本质性、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当信息技术再前进一点,当手机屏幕再大一点,当笔记本电脑再轻薄一点,当它们融为一体,成为一张“纸”,仅仅是一张“纸”,这一张“纸”就可以是有图文的“报纸”,可以是有视频的“电视”,可以是有音频的“收音机”,可以是信息海量、没有疆界的、互动性强的“电脑”,可以是随心所欲通话的“手机”,可以是储存大量文件的“公文包”。它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它就是一张“纸”:E纸——“跨媒体”时代的媒体,在原始成本完成的基础上,可以“零成本”无限复制和无限生产的媒体。信息时代,E纸必将风行天下,每个人只需携带着这一张纸,就可以掌握“世界”。核心提示二:网络无时空限制的特点,已经使“跨媒体”面临并实现了国际化传播。国际化传播的形态,使媒体之间的竞争以及国与国之间话语权的争夺,由传统媒体时代的“局部战争”升级为“跨媒体”时代的“世界大战”。这不仅仅是一个业务的问题,而将成为一种政治性问题,是文化的争夺,政治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张琪 《新闻与写作》2004,(7):24-24,27
“新闻链接”、“关键词”、“新闻闪回”等词语在报纸媒体上的频繁出现,映证着网络链接时代报纸新闻背景的新变化。在社会变化纷繁复杂、传播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报纸新闻背景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的问题与矛盾。20世纪30年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事物复杂化,就事论事的纯新闻报道已不能向读者完整地展现新闻所描述的历史。再加上科技向人们生活渗透力的加强,也使得科技新闻报道越来越不是少数专家的阅读专利。于是在美国,出现了需要提供大量背景材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我们已从一种“信息匮乏”状态一跃进入“信息过载”、“信息过剩”、“信息爆炸”状态。受众在尽情享受信息资源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种尴尬的状态:一面大呼“信息过载”──信息来源多样化,信息的急剧膨胀,甚至于多得无法收看、收听或阅读,从而产生大量信息垃圾,也导致了信息的自然流失;另外一方面,又感觉到信息根本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