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期刊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络的日益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印刷品方式交流和传递科技信息已不能满足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期刊成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又一重要手段。本文对我国网络期刊的发展概况作了简要介绍,结合网络报刊的发展历程,对未来网络期刊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期刊上网到网络版期刊发展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网络技术普及与发展过程中,网络道德成为了我国网络信息建设的首要问题.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我国网络行为规范、网络社会秩序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重要性分析入手,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化,网络已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影响着各个阶层的人们;大学生网民是青少年网民的中坚力量,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得知识、获得信息、相互沟通的重要渠道.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在大学生上网获取信息、获得知识的同时,网络也给他们的思想上、道德上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原载<当代图书馆>2001年第3期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成为人们的时髦用语,图书馆已从传统图书馆中走出,正在发生一系列角色的变革.思想观念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从实体到虚拟、从书刊到信息、从进馆读者到网络读者;办馆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由封闭办馆向开放办馆转变,由独立办馆向协作联合办馆转变,由政府投资向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多元化资金来源转变;馆员角色要适应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员的要求进行调整,图书馆除做好文献信息管理工作外,开始转向读者阅读指导、网络信息导航、各类信息载体的开发和不同信息载体的提炼整合.馆员角色应由文献服务走向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由文献传递走向信息导航,由提供原始文献走向提供信息产品,由直接交流为主走向间接交流为主;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工作方式进入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读者服务由传统手工操作到电脑操作,由复杂到简单,文献采购由四处奔波到足不出室,管理工作由传统方式到科学规范.网络环境图书馆的职能在不断延伸,功能在不断地拓宽,除继续履行保存职能外,其信息传递、开发与服务职能将作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尤其是网络信息的开发与服务,静态的图书馆转向动态的文献信息中心,静态单一的印刷型载体服务转向动态多种载体多种服务形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信息工具,信息的发布与传播皆依赖互联网这个载体才能得以加速运行。尽管信息的采集、开放程度以及保密性使得互联网成为一种比较公平的信息载体,但是,由于网络信息具有难以掌控的特性,这就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网络语言暴力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形式。网络语言暴力作为一种恶劣的网络交流现象,不仅仅破坏了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更会对人类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人肉搜索"所衍生的网络暴力已经将这种网络负面影响从网上传递到网下,并带入现实生活之中,这不但破坏了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更不利于法治社会的构建。本文从吸收外来国际经验和丰富本土实践两方面着手,通过对网络暴力案件的成因与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提出保护网民合法权益与维护绿色网络环境的有效举措,以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将康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校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存在许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我国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由此看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不仅大有必要,而且势在必行。互联网已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针对新时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务必大力加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作为时代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已成为舆情的新载体。随着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影响日益显著,从网络舆情的概况及其特点出发,分析网络舆情为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引导对策,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及科技信息高速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使互联网这一信息的巨大载体在短短的20年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窄到宽,逐渐地延伸到全球的每一个脚落。大学生置身其中,深受影响,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观的教育也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互联网将人们带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日益成为科技、文化、教育等传播的重要载体,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人们意识到:网络带给我们的并非全是福音。网络已经引发和正在引发社会、家庭、学校诸多的焦虑。青少年学生是多种年龄段中接受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最快的群体,他们是上网的主体。处在童年阶段向成年阶段过度的青少年学生,由于辨别信息的能力有限,极可能成为网络时代不健康信息的最大受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在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存在很多道德缺失的现象,道德的缺失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影响我国网络事业的发展,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从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相关的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农业杨凌     
关中腹地,陕西杨凌。 因隋文帝杨坚陵墓在此而得名之地,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现在农业科技的中心。从一座名不见经传的西北小镇,成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的、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的发展被注上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标签。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论坛、微博、贴吧等载体迅猛发展,网络正逐步成为我国公众监督政府及公职人员行为的重要手段,成为反腐败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网络反腐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信息真假难辨、网民缺乏自律意识等不足。分析网络反腐现状,将网络反腐纳入制度和法律的轨道,构建科学严谨的反腐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区在我国发展迅速,成为大众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由于网络社区存在信息超载、信息冗余、自发的组织性不强等问题,文章以新浪微博为例,在分析微博信息基本特征的基础之上,从微博平台、个人及互动三个方面分析了新浪微博的信息组织方式,研究了网络社区信息组织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各地区网络规模的急剧膨胀,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各地区网络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文章基于当前网络安全的现状及特点,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结合互联网,成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十九大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使用互联网也越来越生活化。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网民的各种生活信息紧密结合在一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更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信息资源已成为重要的资源.在所有的信息资源载体中,期刊由于出版快捷、内容新颖和信息量大而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信息工具之一.在网络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传统的期刊管理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为此,要努力加强期刊资源的建设,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信患产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广播电视产业作为我国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重要信的息渠道之一.数字电视的研究与发展,到今天的逐步实施对广播电视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中就数字电视对广播电视增值服务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播与高校德育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中网络信息传播已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现代化传播手段,针对网络传播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制定网络行为规范,使网络传播更好地为德育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9.
孙斌 《华章》2012,(20)
本文着重从我国城乡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发展现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该领域在市场条件下的发展战略,通过对其整体构架及运营模式的探知,找出我国城乡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的关键问题并试图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育过程中,积极使用网络课程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高中信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网络课程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课程系统,让学生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网络课程学习.一、网络课程的教学构成信息技术高中网络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将信息技术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