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关于中国文化建设的理论探讨,一直是新时期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如果说,八十年代学术界沸沸扬扬的论争之中,颇带点主观感情用事且实用功利主义色彩很浓的话,那么九十年代,人们已从躁动不安中冷静了下来,进而用更深层的理性思维方式,去从容地分析探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的本质性]司题。我认为,最能代表这一时期学术品格的,当属杨春时先生的新著《中国文化转型》《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以下简称《转型》一书。》这部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学术力著,从对近百年来中国文化艰难走向世界的历史过程的总体描述,以及对中国…  相似文献   

2.
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93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以后这部小说又被评为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从小说的题记上可以看出作者要组构的是“一部民族的秘史”。不少评论者认为它有史诗的价值,甚至说它“是一部大书,历史学教科书,社会学教科书,政治学教科书,心理学教科书。综括起来说,它是一部文化大书。”①笔者正是带着这种心境去读这部“大书”的,力求去体验和感受这部作品给人带来的“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实感”②,但当掩卷沉思时,内心又觉得极度的失落。也许本人的期望值过高了,总之,它带给我的是历史…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的编选以现代性为线索,符合20世纪中国文学追求现代性的历史任务。同时,追求现代性意味着文学必须对时代作出回应。尽管这样会使文学及其研究难逃实用目的,但以现代性的核心——理性精神来回应时代不同于以往政治实用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以回应时代为灵魂,以现代性为线索,在论文集的编选上达到了形神兼备,成为论文集编选的学术规范典范。  相似文献   

4.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是第一部论述文学思想史的专著,也是一部颇具份量的专著,继此之后,罗先生又撰写了《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已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这两部书为我国文学思想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研究方法,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本书一改传统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常用的以人为纲的体制,而以时间段落为线,将公元581年至959年近380年间文学思想史的面貌做了详细论述,深入探究了影响这一演变进程的种种原因,并积极探索其发展演变的规律。思维缜密,脉胳分明,覃思精论随处可见。该书自始至终贯彻着如下两条基本原则:第…  相似文献   

5.
正西学东渐以来,治唐诗者名家辈出,然能于高山之巅,踵事增华,亦每每有之。今王伟博士《唐代关中本土文学群体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一书,立足地域、本土、家族诸观念,生动还原了唐代关中士人的创作场景与书写体验。因于宗族与家族、本土与地域、历史场景与个人书写三题,为读后之杂感,呈教于方家。一、士族与家族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钱理群、吴晓东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略》共六章。即第一章文学的转型;第二章下四新文化运动;第三章建立规范;第四章战争年代;第五章歌颂与放逐;第六章文学的归业。限于篇幅,本刊将选登第一、第二、第四章。一第一章文学的转型一、历史孕育着变革1862年,随着中国第一个现代兵工厂——安庆军械所的诞生,现代机器的隆隆声打破了中国古老的宁静;1894年5月,东方最大的钢铁厂汉阳铁厂高炉出铁,火光映红了中原大地与高空。谁也没有意识到,一个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新世纪”正在悄悄降临。谁也无法预计,…  相似文献   

7.
东盟国家是我国的重要邻邦,东盟组织是亚太地区以及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建立和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是我国外交的重要课题,对我国开创和维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与国际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东盟在东南亚10国的基础上已形成一个整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在进入21世纪之际,系统、完整地研究当代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总结我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个重要任务与课题。对此,刘少华副教授的专著《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一书作出…  相似文献   

8.
《白鹿原》被誉为代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到目前为止)文学最高水平的作品,文章从三个方面对《白》进行评述:(一)思想内容深邃厚重,小说半是赞歌,半是挽歌;(二)故事情节跌宕曲折,作者设置了六个境遇,描述地处关中平原的白鹿原,在历史艰难的蜕变期中,上演了一出出斑澜多彩、触目惊心的活剧;(三)人物性格复杂多变,本文分析了具代表性的白嘉轩黑娃、田小娥等人物性格特征内涵;文章最后略评《白》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化》将20世纪中国学与基督教学的关系问题,整合成关于20世纪中国学内部的基督教化的意义追问,揭示了20世纪中国学意义的复杂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可以说不》充满着爱国激情,但语言格调不高,表现在词语误用,语句晦涩以及充斥着大量的辱骂和恐吓之词,因而大大削弱了此书的表现力。这种情况是由作者的急功近利心理,自大且又自卑的心理使然。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通过对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分析,认为作者运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向我们形象地展示了汉藏交界地带土司社会的存在状态,并通过这种展示,对摧残人性的不文明的生存方式给以否定、进而呼唤美好的人性和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灯下展读祝敏青先生新著的《小说辞章学》部分书稿 ,敏青的女学者形象似乎又浮现在眼前。敏青1987年曾在复旦进修一年 ,当时她那扎实的基础知识、奋发的意志、清晰的思路和流畅的文笔即己引起我的注意 ,我认定她是一个难得的科研型人才 ,希望她在修辞学方面能有所建树。离开复旦之后 ,她果然不负殷切期望 ,在十几年里 ,捧出了著作四本 (其中除一本为合著外 ,均为独著 )、论文 30多篇 ,可谓硕果累累 !我发觉这些文章较为集中地论述了以下三方面内容 :第一 ,探讨文学语言。如《文学语言的音乐美》、《论文艺修辞的鉴赏》、《词语鉴赏瑕瑜说…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历史是在时空中展开的.人类社会历史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对历史的把握,除了必须从时间角度进行贯通性考察外,依照空间的不同,分地域展开研究,也应是不可忽略的一个视角.这一历史观念对历史研究的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都成为历史学家孜孜探求的对象,于是在历史学内部就形成了国别史、区域史和地方史等一系列重要的分支.尤其对于地方历史的研究,在20世纪更成为一个热点,吸引着许多历史学家专注于某一地方历史的探究,在特定的领域中精耕细作.这在西方以及我国历史学的发展演变进程中,都是十分典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如何正确评价两汉经学与文学的关系,这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原因至少有两方面:一是经学和文学分属不同的学科范畴,两者之间的关系决非简单的学术思想和外在表现的关系,而是有着深层文化背景下的互动关系,即两者常常相互接触,虽可分离而又有渗透,虽可辨析而又不易把握。况且两汉历经四百余年,不同时期的经学与文学各自又有不同的演变状态,两者的关系更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二是前人的比较研究虽有点线之功,但并无既定的准的可寻,所以研究者须用才胆识力去梳理有价值的文献,以便较公允地观照经学与文学之间的若即若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明科《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一书从文化反思的视角对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新的开拓研究,首先指出中国文化现代化与现代性之建设论域中的十景病情,其次分别从无名氏、鲁迅、沈从文、杨义等四位文化大家出发,考察了反抗、建构、回瞥、实践等四个方面的文化现象,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传统与现代的悖论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矛盾,传统与现代的各自内部本身也是个悖论性结构,在双重内在驱动力的多元文化冲突下,现代作家于互相矛盾的三大向度上试图去建设中国现代文化,这个新系统不是完美的,而是能够推动当时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有某种选择甚至缺陷的新系统。  相似文献   

17.
<正>自林传甲编纂第一部《中国文学史》以来,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既有通代文学史,又有断代文学史;既有以题材编撰者,又有以体裁编撰者,不断推陈出新,各放异彩。但不可否认的是,以朝代划分方向,仍是文学史写作的主流。这固然有助于突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但其局限也是明显的,即遮蔽文学演进的过程。而文学之演进,往往需要特定的历史节点,发生在朝代更替之  相似文献   

18.
由河北师范大学黄存林教授、邢台学院张振朝教授合著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稿》(以下简称《史稿》),于2005年4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全书凡34万余字。《史稿》分为十七章。第一章绪论阐明了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主题、内容、特点及方法;第二章至第十七章对1919—1  相似文献   

19.
《月食》是新时期文学中最早对党和人民关系进行反思,从社会批判转入自我批判,呼唤党性回归的作品之一。在艺术表现上,着重人物心灵的揭示,既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技法,更继承了中国古代美学虚实相生,传神写照的创作精髓。人物形象富有诗意,叙述语调饱含深情。整篇作品达到了思与诗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中国现代文学僵硬陈旧的研究范式,形成了新的整体观研究范式,这种整体观范式基本上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并沿用至今。但是,当文学批评实践未能充分体现这种整体观时,这就需要重新审视、拓宽整体观研究范式的内涵,将文化研究作为整体观研究范式的内涵外延加入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讨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