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社会,作为"学术精英"和"社会良心"的大学教师,虽然心理上有着知识分子的角色归属,但实践中却难以担负起社会批判的历史责任,其根源在于现代大学教师"学术自主性"和"人格独立性"的缺失.真正践履社会批判的使命,大学教师必须具备这一前提条件,并采取适切的路径选择,即批判要理性清明、"通向根基",且以自持和内敛的品性保持对社会介入的恰当距离和张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机构,大学需要"学问",更需要"精神"。大学精神归根到底是创新精神与批判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学术自由精神与社会关怀精神。当前我国大学精神出现的危机,迫切要求我们重建大学精神。为此,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现代人文精神的重塑和大学引领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就成为重建现代大学精神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力的基础:学术批判反思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力的基础之一学术批判反思能力出发,探究提升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力的策略。文章首先对大学教师的学术批判反思能力的概念、构成要素进行了解读,继而论述了学术批判反思能力对于提升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力的意义,最后讨论了提升大学教师学术批判反思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谭胜 《江苏高教》2012,(2):12-15
"史上最牛的毕业证"的网络报道表现出大学学术价值取向,而"24岁女孩任大学副院长"的报道则折射出现代大学价值取向的多重性,两则报道共同描绘了现代大学价值取向传统意蕴与现实价值博弈的现象。大学价值取向传统意蕴突出表现为维护知识权威、自由自治以及批判反思精神,但受到官僚主义、市场行为以及偏执科学理性等价值观念的冲击。现代大学价值取向就是应在这博弈中进行理性选择,即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在批判理性中引领社会进步文化及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耦合。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及责任与使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不同于一般教师,大学教师集教育者、研究者和知识分子三种社会角色于一身.不同的社会角色要求大学教师担当不同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教育爱";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追求真理、追求学术;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通过社会文化批判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正确认识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对于探讨大学教师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术评价的目的在于保证学术的严肃性,保障学术活动质量,建立规范的学术秩序与环境。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主导着大学教师的学术行为方式,其价值导向依次为: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弘扬大学精神,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当前我国大学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术评价制度不仅使大学偏离了其学术评价的目的,且极易引起学术道德的失范。完善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需要"破""立"统一,即: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政府退出评价主体;加强社会参与,推行社会中介评价机制;强化同行评议制度,完善同行评议方法;形成约束机制,建立学术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7.
大学批判精神对大学生厌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从事社会批判的中心,批判精神是大学本性的一个集中体现。大学批判精神的失落造成大学教师人格魅力和学术威望下滑、导致教育内容陈旧和教学方法单一,而教育者、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的任何缺陷以及社会上毕业大学生不尽人意的表现都对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非正式学习是大学教师学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丰富大学教师的洞察想象能力、提高综合交叉能力、发展知识谱系能力、增强学术自主能力、促进合作分享能力、提升反思批判能力,对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力的提高意义重大。为了促进大学教师更好地开展非正式学习,实现其学术创新,社会、政府和学校应该从转变学习观念、优化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能力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大学文化尤其是教师文化深受大众文化、科学文化、学科"割据"文化等影响,大学教师的自我批判精神逐渐弱化.大学教师理应通过坚守对高深知识的理性探究、守护学术自由等举措强化自我批判精神,促进专业发展,提升教育素养,培育健康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教师具有"经济人"、"社会人"、"道德人"、"学术人"四重身份标识,其中"道德人"身份是贯穿其中的灵魂和关键,对大学教师的"经济人"、"社会人"、"学术人"身份起着统摄和调节作用。现实生活中,大学教师的"经济人"、"社会人"、"学术人"身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化现象,造成这种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从伦理学视角理性地认识大学教师的"道德人"身份。只有突显大学教师的"道德人"身份,才能纠正大学教师作为"经济人"、"社会人"、"学术人"的异化问题,使大学教师的人格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师职业是一种学术职业。随着大学职能的演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变迁,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在横向层面发生了功能性和类型的分化,即教师由原来"单一身份承担单一功能"发展为"单一身份承担双重功能"再到"多种身份承担单一功能或多元身份承担多元功能"。明确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概念与内涵,进而明晰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内在规定性,这是构建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体系的理论逻辑,也是解决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带来的教师学术职业管理实践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师专业化是必要的,是对教师的职业的认同和价值的肯定。但由于专业化过程中受到工具理性和专业主义的影响,导致大学教师的发展存在功利化、教育失责及学科划分过窄化等不良倾向。回归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将有利于抵制大学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不良倾向。大学教师要从学术忠诚、坚持批判、善于反思、追求学术自由、关心社会及积极进行学科交流等方面回归“知识分子”角色。  相似文献   

13.
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大学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工具理性盛行的背景下,大学教师"学术成果"的数量和教学工作量往往跟其生计与职称挂上了钩,"学术"异化为仅仅满足谋生需要的活动,偏离了原初的学术之道。大学教师要以学术为业,就要坚守学术之道,履行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学术职责。以学术为业蕴含着为神圣的责任和义务而奉献并实现自我学术生命价值的内容。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逐步树立潜心学术活动、遵循学术范式、恪守学术伦理的学术态度,不断完善与提升教学技能,谙熟教育教学方法与技术,理性分析人类社会需要,通过学术应用转化活动来增加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的动力,承担起对学术和社会的神圣责任,完成教师的自我超越。为了在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实现教师以学术为业,大学需要在文化、制度和组织环境三个方面提供系统支持。  相似文献   

14.
社会批判是大学本质特征之一,是大学对社会各阶层托付的回应。新时期,大学要重拾自己社会批判的历史使命,更要完善大学进行社会批判的体用之道。需以深厚的知识基础、自由的学术氛围和独立的学术立场、敢于干预社会的精神和具有前瞻性的当代视野增强自己的本体功用,从而增进自身社会批判的底气;与此同时,需要与新型的社会媒介深度融合,探寻进行社会批判的新路径。具体来讲,在视野格局上,确认社会媒介对大学社会批判环境的再塑造;在认知态度上,认可社会媒介对大学批判言论传播的承载力;在思维认识上,习得社会媒介对大学批判信息传播的机理;在实践行为上,掌握社会媒介对大学社会批判运作的工具;在效果建构上,增强社会媒介与大学社会批判发展的相互力,不断提升自己社会批判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西方大学和我国大学都正在经受"学术资本主义"浪潮的考验,由此,有必要吸取西方大学的经验,探析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如何变革与坚守。"身份"建构于"个体—情境"互动中,大学组织、学科部落和教师个体的学术生活等三者是大学教师"学术身份"建构最为重要的意义来源。受"学术资本主义"浪潮的影响,当下大学组织情境存在程度不同的"市场化生存"问题,学科部落情境存在学科地位分化和知识生产方式变化问题,教师个体学术生活存在契约化变革和自由空间被挤压问题。随着大学"情境"的变革,大学教师"教育者""研究者"和"社会服务者"学术身份将面临重新建构,还将可能生成一种新的"创业者"学术身份。很有必要从传承历史的传统精髓、借鉴成功的变革经验和回应现实的迫切需求三个维度来反思大学教师的"学术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1):134-143
2005-2014年间,大学教师发展研究成果丰硕、涉及面广:大学教师发展模式研究深入推进,大学教师发展课程和机构研究兴起,大学教师发展国际化研究成为热点,大学教师发展内涵研究进一步拓展,从教学学术视角研究大学教师发展成为主流范式之一。已有研究呈现出基础理论研究热度高、应用研究稍"冷清",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双线并进、专题研究有待加强,经验研究和解释研究较多、批判研究和实证研究较少等特点。今后,大学教师发展研究的方向是加强实践研究、深化专题研究、推进域外研究以及开展批判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教学学术视野下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及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是特殊的学术活动,教学学术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促使大学教师发展回归大学本真,平衡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以及批判传统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教学学术促进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注重以完善教师内在素养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教学研究,完善大学内部教师教学评价和奖惩制度,建立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18.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继"985工程""211工程"后又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高素质、高质量的一流师资队伍是建设"双一流"建设的基本支撑。现行大学教师管理制度下,部分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功利化价值取向明显,教师管理制度对象相对区分度不够,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优化周期长,教师伦理道德管理监测制度亟待加强。这些问题制约了大学教师自我学术劳动力的解放,滞缓了"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双一流"大学必须建立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秉持学术至上的教师管理制度设计理念,确保教师管理制度的价值正确;立足教师学术职业、学术劳动的基本特征,建立大学教师分类分层管理服务制度;参照学术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趋势与特点,适时调整优化大学教师待遇激励制度;全覆盖从严大学教师道德伦理标准建设,坚守大学教师履行学术职业的最底线。  相似文献   

19.
张焱 《江苏高教》2012,(3):88-90
大学教师既是教师,也是学术人,学术人是其职业的本质属性,具有更丰富的内涵。现代大学老师的学术人角色存在育人职能淡化、科学精神式微、功利主义凸显、学术道德沦丧等异化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样,如现代大学教师所处的社会背景、失重的评价体系、不健康的学术环境等。因此,重构大学教师的学术人角色刻不容缓,重构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学者使命、学术原则、大学文化等几方面的要素。  相似文献   

20.
在清末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中,明道致用的传统学术理念在得到极大张扬的同时,遭到清末启蒙学者和民初学人的批判,最终被求真求是的现代学术理念所取代。五四一代知识分子明确要求将求真求是的现代学术理念制度化,以庇护学术活动的自由独立展开。这便为当时国内大学成功改造成为现代学术中心提供了学术契机和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