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生学习》2005,(3):25-25
取一瓶浓氨水,一个剥了壳的熟鸡蛋.一个口径比鸡蛋略小的实验瓶。如图所示,将氨水瓶盖打开,将实验瓶倒扣在氨水瓶上,经2~3分钟后,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气(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就会充满实验瓶.驱走瓶内的空气。将一团蚕豆般大小的吸水纸,吸透水后。贴在鸡蛋的一端,将鸡蛋堵住实验瓶口,并使有吸水纸的一端在瓶内,就可以看到鸡蛋慢慢地被吸入瓶内。  相似文献   

2.
1、鸡蛋入瓶将一个鸡蛋放在醋中浸泡 2 4小时 ,鸡蛋壳就会慢慢变软而有弹性 ,取一个瓶口比鸡蛋略小一点的玻璃瓶 ,用燃着的纸片投入瓶中 ,将瓶内的空气赶走 ,同时把软壳的鸡蛋直立在瓶口 ,鸡蛋就会被慢慢吸入瓶内。隔一两天 ,鸡蛋壳逐渐变硬 ,鸡蛋就从瓶中倒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3.
我们来做两个很简单的小实验。第一个实验:准备一个热的空牛奶瓶,另外一只鸡蛋,去掉壳。把鸡蛋放在牛奶瓶的瓶口,你会看到,鸡蛋被慢慢吸进去了。第二个实验:这次用冷的牛奶瓶,在上面做一层肥皂水膜,然后把瓶子加热,有没有发现,肥皂膜会自动鼓起来哦。从这两个小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原来空气也会热胀冷缩。第一个实验里瓶内空气冷缩,瓶中压力小于外面的压力,所以鸡蛋被吸进去了;第二个实验则是由于空气受热膨胀,肥皂膜便会鼓成肥皂泡。牛奶瓶的小实验@高盛一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有一个显示大气压存在的演示实验:瓶“吞”蛋。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取一只口径比鸡蛋略小的广口瓶,将燃烧的酒精棉放置瓶内,再将煮熟后剥去壳的鸡蛋放在瓶口,鸡蛋一下子就被吸了进去,这个实验的成功率极高,可见度大,很吸引学生,也很说明问题。对于瓶“吞”蛋的基本原理众说一词,是气压差所造成,但为何会有气压差却解释众多。第一种说法:当酒精棉燃烧时,一部分气体受热膨胀跑出瓶口,气体少了,当然瓶内的气压变小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正因为有气体从瓶内跑出,就足可证明瓶内的气压大于瓶…  相似文献   

5.
初二物理第十章显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鸡蛋将怎样?”这个实验在取材方面(多个平行班)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学生容易产生鸡蛋是由于受到重力而落入瓶内的想法。我采用析滤瓶,三个颜色不同的气球及抽气机(或两用气筒),实验时将气球依次放在析滤瓶口的上方、侧面和下方,用抽气机抽去瓶内的部分空气,学生便可清楚地看到气球从不同的方向“吞”入瓶内的精彩场面。这个实验可快、可慢,并可反复进行,具有直观、省时、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1形成密封的条件1.1在物理中证明大气存在压强———大气压器材:一个去了壳的熟鸡蛋,一个细口瓶(其口径略小于鸡蛋)或锥形瓶。步骤:①选择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外径的瓶子;②点燃几根火柴并放入瓶内,接着把去了壳的熟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现象:火焰熄灭后,鸡蛋被瓶子"吞"入瓶肚中。分析:火柴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大部分气体被排出。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被压入瓶内。1.2在化学中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接现行初中化学课本的要求,作 CO 还原 CuO实验,会有部分 CO 逸入空气,污染环境。我们在教学中对这实验作了如下改进:1.课前用排澄清石灰水法收集近一瓶 CO 气体,即塞上橡皮塞取出待用(瓶内仍留有少量澄清石灰水)。2.将一根擦亮的绕成螺旋状的铜丝,一端插入单孔橡皮塞后,放在酒精灯外焰灼烧至表面生成一  相似文献   

8.
陈烨  张守法 《化学教学》2002,(2):10-10,28
镁能在氨气中剧烈燃烧 ,本文将对该反应作些实验性的探讨。1 实验装置2 操作步骤及现象解释用小刀在橡胶塞上切一深口 ,并把一弯成“几”字形的光亮的镁条插入深口中。用橡胶管连接A、B两瓶 ,打开止水夹C。在A、B两瓶中充满氨气 (B瓶瓶塞上的另一根长玻璃管和大气连通 ) ,将插在橡胶塞上的镁条点燃并迅速插入A瓶中 ,塞紧瓶塞 ,发现镁条能继续燃烧 ,瓶内充满棕色烟。火焰熄灭后 ,关闭止水夹C ,取下A瓶瓶塞 (保持瓶口朝下 ) ,发现有橙色和黄色残渣落于塞上。迅速取下残渣 ,再赶紧将橡胶塞塞紧A瓶 (尽量防止空气混入 )。将D处橡胶…  相似文献   

9.
我们按省编高一化学课本里的关于氨接触氧化实验的装置和操作步骤,反复试验多次,均未获得明显效果,总结其原因有二:第一,当先将浓氨水倒入广口瓶后,挥发出大量的氨气会把瓶里的空气排掉,即使没有全部排出,剩下也很少,结  相似文献   

10.
取一圆口玻璃瓶和一个用稀盐酸处理过的生鸡蛋。鸡蛋的最大直径应明显大于瓶口直径。然后将引燃的火柴放入瓶中,待火柴即将熄灭时,将鸡蛋堵在玻璃瓶口,鸡蛋会自然地落入瓶中。然后取少量干冰放入瓶中,把瓶慢慢倒置,使鸡蛋堵住瓶口,随着干冰的挥发,鸡蛋又会被挤出来。鸡蛋皮的主要成份为碳酸钙,在实验前把一外壳均匀的生鸡蛋放入盛有浓度为1%左右的稀盐酸中浸泡,生成了可溶于水的氯化钙和气体二氧化碳,待鸡蛋手感柔软止。引燃火柴可使瓶中气体膨胀。待冷却后瓶内压强降低,瓶内外压强差可把鸡蛋压入瓶中。而干冰的放入,由于其大…  相似文献   

11.
分辨生蛋打赌,你无法用一个煮熟的鸡蛋骗我!试一试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鸡蛋分类专家!游戏开始吧:一个生鸡蛋、一个煮熟的鸡蛋。不能把鸡蛋打破,你能通过旋转它们,识别哪一个是熟鸡蛋吗?不漏的洞打赌,你不能使瓶里的水从洞里流出来!试一试预备好一把剪刀,一个带盖的塑料瓶。用剪刀尖在瓶子底部扎一个小洞。用手指堵住小洞,把瓶子装满水(最好在水池上做),把瓶盖拧紧,确保瓶内没有空气。把手指移开吧,瓶里的水流出来了吗?神奇的科学魔方(3)——美国中小学科学课300个小实验  相似文献   

12.
在做氨的“喷泉”实验时,需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一瓶氨气并“迅速”塞上带尖嘴导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塞。若操作稍慢,则可能因瓶内氨气的逸出而导致实验失败。而改用如图1所示装置,则操作简便,成功率高。1实验准备a.给250mL圆底烧瓶配上1个双孔橡胶塞,一孔中插入1根约150mm长的尖嘴玻璃导管,另一孔中插入1根约60mm长的玻璃导管。将其塞紧瓶口,再在两导管口分别接上一段约50mm长的橡胶导管并各夹一止水夹(A,B)。b.检查气密性后,把烧瓶倒夹在铁架台上,打开止水夹A,B,从尖嘴导管口B处通入氨气,空气则从短导管口A处被排出。可将滴有酚酞试液…  相似文献   

13.
1 课前演示 引入新知在导入新课时,为了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对即将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设计一些新奇的演示实验,能很快抓住学生,达到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的效果。在教学《大气压力》课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瓶吞鸡蛋”的实验:将一个煮熟的鸡蛋放在牛奶瓶口,掉不下去,然后将一团棉花用酒精点燃,问学生:“猜猜把棉花放进去会怎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了,这时我把棉花放入牛奶瓶内,立即将鸡蛋堵在瓶口,一会儿,牛奶瓶将比其口径大的鸡蛋“吞”了下去。学生惊奇地瞪大了眼睛,一个个跃跃欲试,我乘机问学生:“看了这…  相似文献   

14.
1.取空可乐瓶或矿泉水瓶一个,把盖子去掉,换上橡皮塞,在橡皮塞中间钻孔插入一细玻璃管。实验时,用嘴对着玻璃管吸气,瓶子在外面大气压作用下变得扁平,停止吸气后,外界空气又重新充入瓶内,瓶子又恢复原状。这个实验如果用两用气筒抽气或充气效果就更明显。2.取玻璃广口瓶一个(要求金属瓶盖,能密封),在瓶盖中间安装自行车气门芯一个,另外准备一个气球,一个两用气筒。实验时将气球充少量气,用线扎好放入瓶内,将盖旋紧,外接两用气筒。抽气时,瓶内气压减小,可见气球不断胀大;充气时,瓶内气压增大,可见气球又不断缩小。这两个实验都能非常直观地感…  相似文献   

15.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好奇是初中生的一个显著的心理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实验的好奇比对理论知识的好奇更为明显。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设计实验,将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向研究与探索的轨道。如讲“大气压强”时,为突破“大气压强”概念这一难点,可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取一粗一细(相差不多)的两个试管,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较细的试管插入粗试管中(约一半深度),将两个试管倒置,放开细试管后,学生往往会认为细试管和水由于受地球引力作用会一起下落,但实际上水沿两试管壁缓缓流出,而细试管在粗试管中缓缓上升。学生被这奇妙的实验现象“惊呆”了,迫切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此时,教师再加以分析和引导,学生便能深刻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让学生课外做“瓶吸鸡蛋”的有趣实验:找一个煮熟剥了皮的鸡蛋,放在广口瓶上,蛋的小头能放进瓶内,蛋的中部直径稍大于瓶口的直径,因此鸡蛋不能放进瓶内。拿下鸡蛋,将点燃的纸片投入瓶内,再迅速将鸡蛋放在瓶口,一会儿,鸡蛋便被吸入瓶内。通过这些奇妙的实验,学生学得有趣,理解得深刻,记得牢。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一种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好奇是初中生的一个显著的心理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实验的好奇比对理论知识的好奇更为明显。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设计实验,将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向研究与探索的轨道。如讲“大气压强”时,为突破“大气压强”概念这一难点,可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取一粗一细(相差不多)的两个试管,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较细的试管插入粗试管中(约一半深度),将两个试管倒置,放开细试管后,学生往往会认为细试管和水由于受地球引力作用会一起下落,但实际上水沿两试管壁缓缓流出,而细试管在粗试管中缓缓上升。学生被这奇妙的实验现象“惊呆”了,迫切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此时,教师再加以分析和引导,学生便能深刻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让学生课外做“瓶吸鸡蛋”的有趣实验:找一个煮熟剥了皮的鸡蛋,放在广口瓶上,蛋的小头能放进瓶内,蛋的中部直径稍大于瓶口的直径,因此鸡蛋不能放进瓶内。拿下鸡蛋,将点燃的纸片投入瓶内,再迅速将鸡蛋放在瓶口,一会儿,鸡蛋便被吸入瓶内。通过这些奇妙的实验,学生学得有趣,理解得深刻,记得牢。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一种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图 11-4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该实验的优点是取材容易 ,但操作却有一定的难度 :如要挑选与瓶口直径相吻合的鸡蛋 ;鸡蛋压入瓶内后便无法完整取出重复演示。为此 ,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的改进。材料 :①医用洗耳球两个。②下部开有小孔的透明瓶子一个。整套装置如图 1所示。使用方法 :①演示大气压的存在 :将瓶内空气抽出 ,瓶内洗耳球下落。②演示瓶内压大于大气压 :给瓶内充气 ,瓶内洗耳球上升。图 1 大气压演示器证明大气压存在 演示实验的改进@黄臻臻$广东省韶关市第五中学!512026 @杜耀光$广东省韶关市第五中…  相似文献   

18.
1 滴管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的妙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安排有这样一个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如图1所示).实验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压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流入集气瓶补充氧气的体积. 该实验在秋季学期开学后的9月份进行,而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大气压强知识,学生则在11月前后的物理课中才能学到,头脑中没有大气压强知识,学生不明白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流进集气瓶,更不明白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中空气里氧气的体积的道理.在这次教学中,笔者将小小滴管派上了用场.  相似文献   

19.
一、将模糊变清晰 如《物体的热涨冷缩》一课,关于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在烧瓶口中堵一个插着玻璃管的塞子,在管里滴一滴带颜色的水,外面用线做个标记,然后用热毛巾捂住玻璃瓶,瓶内空气逐渐变热,管里的小水滴就会向管口移动,放开热毛巾,瓶里空气变冷,管里的小水滴向相反方向移动。这个实验可见度小,且移动距离短,搞不好小水滴会  相似文献   

20.
一、改进要点:不是按课本直接用浓氨水,鼓空气的方法做实验。而是用氨气和空气直接混和实验。催化剂改用铜丝。二、操作方法:取一个100ml 干燥且预热的平底烧瓶,按下图1对准浓氨水的试剂瓶口,收集氨气5至7秒钟。然后将烧瓶口朝下平移开,立刻将带有烧红铜丝的橡皮塞插入烧瓶(如下图2)。铜丝继续红热,然后正放在桌上(如下图3)。约过5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