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疾病不但是医学上的关注对象,而且在文学中也具有极其深广的内涵。孙频的小说中不乏对疾病的描写,疾病已经超越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生理病象与具体的文学作品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孙频的疾病书写多具有指向性,既有形而上的反映又有形而下的思考,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时代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隐喻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河内之行》是美国著名作家、批评家苏珊·桑塔格于1968年访问北越后写的纪实散文,该文表达了桑塔格作为一个年轻的公共知识分子在当时环境中的政治信仰,讨论了个人与公共经验之间复杂的关系,也反映了桑塔格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的政治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文化研究的词语分析——雷蒙德·威廉斯《关键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表象上,词语似乎仅仅只是赋予了某些意义的符号而已。但在雷蒙德.威廉斯看来,它们却是社会实践的浓缩,是历史斗争的定位,是政治智谋和统治策略的容器。而某些成为关键词的词语,就更是对社会、文化的总体状况、历史流变、生命内涵及其相互关联的表现与反映。因此,对关键词的分析,其实就是对我们整个生活世界、整个文化社会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太原大学学报》2016,(6):58-62
作为一篇后现代主义叙事风格明显的小说,《解体》以"能体"的口吻,展现了一个因为社会转型而失业的画家从身体死亡到意识解体的经历。除在个体与社会层面破除"癌症"的疾病隐喻外,这篇小说也表现出西西的本土意识和文化观照。延续着西西小说中一贯的本土论述的线索,《解体》以身体场域影射香港社会,以"身体=空间地理上的香港""能体=意识形态上的香港"的隐喻建构,表达出对香港文化身份确立的当下和走向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隐喻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文化体验.并表现为具体的语言形式.隐喻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是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的部分.同时也反映语言与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有其共性与差异.因此.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疾病隐喻是《哈姆雷特》突出悲剧氛围的重要手段,并且体现出剧中人物的独特认知方式。通过对比田汉、朱生豪和卞之琳的三个译本对疾病隐喻的处理方式,发现卞之琳的译本最为贴近原文,再现了原文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研究认为中英两个民族对于疾病的体验是相似的,因此,译者应该在不牺牲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原文的疾病意象,才能重现原作的风貌。  相似文献   

7.
《疾病的隐喻》收录的是美国女学者苏珊·桑塔格1978年连载于《纽约书评》的一组文章,后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引进。此书成功地运用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疾病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一步步地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一种道德批判,或者一种政治压迫。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所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最典型,也是最主要的分析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俊娜 《文教资料》2008,(15):28-30
艾丽丝·沃克的短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由于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同时故事中大量的文化隐喻的运用也是造成读者理解误区的主要原因.对文本中文化隐喻的理解是正确理解文本主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阎连科是当代著名作家,也是一位多产作家。其作品题材多涉及耙耧山脉为主的农村和以农民军人为主的军营这两个领域,内容上有大量关于疾病和死亡的描写,这些文学意象的背后承栽着作者对于城市、对于权力、对于生命、对于亲情、对于生活的深切的痛苦、恐惧和思索。通过这些揭露生活的苦难、人性的灾难并以此来表达一种对人性的反思和批判,向人们展示了独特的文化视域以及作者对人生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0.
疾病是人类自然的生理过程,然而对于疾病的阐释却使它产生了特殊的隐喻意义。通过对《蝴蝶梦》中疾病隐喻的解析,能够进一步揭露社会实质,鞭策并促进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了《恩主》和《死亡之匣》两部作品为例对桑塔格理论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桑塔格理论的实践意义:世界和人生是荒诞的,并且梦幻和死亡充当了实践载体的角色;同时桑塔格的反对释义理论具有局限性,即实践的不彻底;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了后现代主义的情绪,从而表现出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习丹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3):22-23,30
文章选取了《恩主》和《死亡之匣》两部作品为例对桑塔格理论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桑塔格理论的实践意义:世界和人生是荒诞的,并且梦幻和死亡充当了实践载体的角色;同时桑塔格的反对释义理论具有局限性,即实践的不彻底;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了后现代主义的情绪,从而表现出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隐喻的认知功能与跨文化隐喻的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今有关隐喻研究的最新理论,隐喻不仅是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并比较了英、汉两种文化背景下隐喻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人类重要的人生体验。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在情感概念的形成和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模式限制我们对隐喻的选择。我们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下,借助一定的语料,试比较英汉情感隐喻的差异,并分析差异背后的文化模式动因。  相似文献   

15.
程漫春 《海外英语》2014,(15):169-171
The essay consists of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devoted to demonstrating the power of metaphor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 The second part deals with the cultural value of metaphor, in which investigation gene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 are involved.  相似文献   

16.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认知现象.本文从诗歌语言、日常用语两方面论证了认知隐喻的普遍性,并从认知隐喻方面来探讨翻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桑塔格的美学思想研究在国内还处在初步阶段,主要是零散的介绍和少量的单篇论文,论著也有史大于论的问题。外国的研究起点较高,但仍大有余地。如果能够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艺术色情学、新感受力和形式论结合起来研究,那么对她的美学研究可能更为有机化和容易涵盖其他话题。  相似文献   

18.
英汉比喻所负载的文化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比喻呈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同时,人类思维与文化的共性又使英汉比喻具有某些共性。该文从文化传统观念、生产劳动、历史背景、神话与宗教、时代的变迁、地域环境几个方面分析了英汉比喻所负载的文化信息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认知隐喻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采用在线实证方法开展研究。近年来,相关研究虽然数量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存在研究材料、方法或手段的局限,很多研究结果差异很大,甚至大相径庭,因此需要更深入的探讨。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在线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找出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岩 《辽宁高职学报》2007,9(5):37-38,47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不同文化的隐喻差异给口语交际造成理解障碍,而对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对高职英语教学来说,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加强对文化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口语教学中,先从表层文化差异入手,过渡到中层文化差异再延伸到深层文化差异。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策略研究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