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在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应发挥巨大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过多地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不够重视。美国教育家托马斯·克里纳把情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在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应发挥巨大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过多地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不够重视。美国教育家托马斯·克里纳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比作“沉睡的巨人”。思品课应该如何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值得广大教师思考。  相似文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思想品德课三维教学目标中的首要目标,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和德育功能。主要就教师增强社会责任感,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创设课堂情境;坚持平等、开放的教学模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开展思想品德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五个方面对如何达成思想品德课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个维度的立体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位于上述立体目标之首。对于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课来说,更应该重视人性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更应该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要促进情感目标的达成,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细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个维度的立体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位于上述立体目标之首.对于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课来说,更应该重视人性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更应该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要促进情感目标的达成,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细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思想品德课三维教学目标中的首要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策略为:精心预设,人格感召,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必要前提;注重体验,以情感人,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关键要素;化解盲点,关注成长,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德育为主,兼有智育性质的学科,其学科价值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人的灵魂。新课程改革,又把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品德课中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但是在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的大环境下,思想品德课作为中考的科目之一,人们往往片面追求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造成学生知行不统一的现状。本人做了一些调查研究与实践,以期实现本学科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孙芸 《林区教学》2010,(8):65-66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更是把情感教育、人格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受现行考试制度的导向和影响,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轻情感态度的培养,重理性能力的开发,轻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提高考试成绩成为其首要目标,而培养学生良好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成了思想品德课的"附庸",就如何把情感教育加盟课堂,把情感的种子深植于学生心田,从教学观念、教材挖掘、学生情感、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作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科学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和渗透的人文社会学科,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功能绝不仅仅能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和思想政治道德实践。当前,新课程更加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切实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是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思想品德课的课前策动,是指为了更好地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目标,教师依据课标、教材和教学对象,对学生进行谋划鼓动的教学准备过程。精心预设,方可精彩生成。从目前思想品德课现状看,课堂教学重考试成绩轻品德内化、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结果产生轻过程生成、重知识目标实现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课前策动策而不动、不策不动,不能从根本上真正达成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要改变这种现状,让思想品德课充满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必须进行课前策划谋动。  相似文献   

12.
地方红色资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补充。近年来,许多学校已经将红色资源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新的资源。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地方红色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增强学科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师可以针对开发地方红色资源提升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进行探讨,从而更好地提高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3.
要上活思想品德新课程,就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学生与教材和材料的关系,知识内化与运用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学情景的关系等,才能达到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前,作为"小学科"的思想品德课通常情况下是没有课外作业的,教师也只注重于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课外作业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似乎是没有什么功效的。然而,思想品德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还得在课外这一更为广阔的天地里陶冶与强化,所以,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思想品德课外作业,让学生有悲欢离合的体验,有酸甜苦辣的回味,有喜怒哀乐的宣泄,将成为提升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强劲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及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终极目标,是思想品德课的最高境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成为教师的教学难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政治课堂上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意义、策略、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作了一些探索,有如下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谈新课程下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上活思想品德新课程,就需要思想品德课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学生与教材和材料的关系.知识内化与运用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教学目标与教学情景的关系等,才能达到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王素连 《成才之路》2012,(11):12-I0007
正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是把情感教育、人格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教育的全部技巧就是爱。"而培养学生良好、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更应该从教材挖掘、教学方法、学生情感、教学观念、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在之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提高考试成绩成为其首要目标。系统知识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把对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列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终极目标,是思想品德课的最高境界。位置的改变与调换,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转变,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居于三维之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思想品德的执教者,我再次就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略谈自己的几点思考,以引起同行们的真正关注。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课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思想品德课必须实施活动教学。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教学主体是学生的自主活动,这是提高学生认识,培养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形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活动形式,并将各种活动有机结合,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新一轮课改在思想品德课中引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比其他学科有更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新课标明确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课程目标提出来,还了“情感”一个应有的地位,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而对思想品德课老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