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福》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笔者认为,小说中的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不能不说和其他女性人物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些和祥林嫂同性别的女性,直接将祥林嫂推向了命运的深渊。那么,小说中祥林嫂以外的女性如何"为难"祥林嫂的?她们为什么“为难”祥林嫂呢?从这些女性人物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也可以很好的挖掘主题。一.女人们“为难”祥林嫂的表现第一个给祥林嫂命运带来重大转折的女性是她的婆婆。小说中,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是以一个寡妇形象出现的。  相似文献   

2.
《婚礼的成员》是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一部长篇力作。作为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继续以美国南方小镇为背景,把叙述的焦点放在了一位刚满12岁的青少年女性身上,探讨人们的精神隔绝和人性的孤独。基于此,将该小说置身于女性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亚类中,从成长环境、成长领路人以及成长仪式三个基本要素出发,通过细读文本,探讨麦氏作品中女性成长的孤独这一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该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鉴于美国非洲裔儿童成长的特殊性,黑人儿童的成长一直以来是美国菲洲裔作家所关注的话题,美国著名的非洲裔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不仅拥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富有哲理的语言,在创作技巧上,作者还借助了典型的原型叙事,本文就成长小说的原型和引路人的原型来解读主人公奶娃成长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女性文学研究热潮中,有人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学是缺少性别意识的,所以根本就没有什么女性文学。事实并不如此。在这一、二十年间的不同时段,不仅仍然有像丁玲.白朗、草明、宗璞、杨沫、茹志鹃、刘真等一批个性鲜明、才华横溢的女性作家活跃在创作领域,而且在她们具体的创作中时时还会不可遏制地体现出一种女性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5.
成长小说超越时代和地域、超越文化和种族的特点使其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文学命题,其中成长领路人是成长小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罗门之歌》是一部典型的男性成长小说.本文以成长小说的理论为基础,解读主人公奶娃在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的形象,以及在形形色色的领路人的指引下,奶娃成功地迷离文化夹缝的尴尬境地,最终冲破种族的束缚和压迫,走上成长的道路.莫里森通过探索黑人个人的成长,从而探索整个黑人民族的发展道路:即只有继承黑人优秀的文化传统,才能真正地发扬黑人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青春之歌》是建国后出现的第一部正面描写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它之所以在广大青年读者中激起巨大的反响,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本文从横纵两方面分析了林道静性格特征及成长历程,并论述这一人物形象在当今社会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和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分别是各自时代展示女性精神成长的优秀作品。用成长小说的视角来比较和考量这两部小说,会发现"成长"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化,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某些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女性文学文本,《祝福》致力于中国封建女性意识独立性的探求。在男权制社会里,女性基本上是以男性的存在而存在,男性控制着话语权,封建神权又在很大程度上使女性意识失去了独立性。从封建女性意识和思想角度反映中国妇女的命运,呼唤女性解放,《祝福》具有特别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茜 《英语广场》2023,(18):76-79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伯家的苔丝》以其自然主义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人物描写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成长小说理论为框架,通过对苔丝成长经历的分析,透视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艰辛成长之路,并揭露时代环境、社会制度以及领路人对苔丝成长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灿烂千阳》是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继《追风筝的人》之后的又一力作。本文从女主人公之一玛丽雅姆的视角,展示了其面对男权压迫时,从困惑、忍耐到觉醒再到反抗的过程,分析了她的成长历程,解读了作品所蕴含的女性意识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1.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Khaled·Husseini创作的首部小说,小说以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之路为主线,详细讲述了他不同时期的际遇和心境变化。文章通过主人公童年、少年、中年的成长心路历程以及从不敢面对到勇敢弥补的救赎行为,来剖析主人公一生的变化,深刻解读其成长历程与灵魂救赎。  相似文献   

12.
肖滢  梁艳 《英语广场》2024,(3):62-65
《接骨师之女》记叙了母女三代横跨中美的家族故事。本文从空间批评视角解读《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人物成长:分别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空间层面分析露丝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迷失、困顿与顿悟,挖掘出空间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最终得出结论:华裔女性只有在两种文化中寻求平衡才能缓和文化冲突,避免身份迷失和价值观迷茫,最终完成自我身份探寻和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3.
林道静是三十年代一个女知识分子形象,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在党的培养指引下,逐渐成长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林道静的成长之路有深远的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的青春成长小说,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历程是通过一系列的叙事策略实现的:成长者的“接受”仪式和“洗礼”典礼展现了具有宗教修辞色彩的成长的“催生”策略;革命理想配置爱情选择是成长叙事中革命理想占领私人空间的“合一”机制;两次修改版本和规范文本是成长范式的“回补”手段。这种成长叙事是民族国家“合法性”的想像与喻证。  相似文献   

15.
各种小说都有自己的模式,女性成长小说也不例外。以《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和《水与火的缠绵》为例,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女性成长。作为成长对象的女性虽然各异但也有一定的共性。女性成长过程基本上都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的青春阶段,婚姻阶段,婚姻破裂及以后阶段。女性成长的方式主要为女主人公在与男性的关系、婚姻的关系和事业的关系中成长。成长的结果多是女主人公事业有成,心理独立,情感明晰。  相似文献   

16.
《青春之歌》是一部渗透着强烈女性解放意识的长篇小说,小说叙述了女主人公林道静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蜕变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长历程。通过林道静的人生经历,作者着意从婚姻解放、理想解放以及人格解放三个潜在方面来展现和探讨作者的女性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17.
薇拉·凯瑟与欧洲移民朝夕相处以及自己的历次迁徙,是以潜文本形式存在其作品之中。《我的安东妮亚》探索与考察了美国作家情有独钟的成长主题。小说在叙事线条并行和时间历时推进的聚焦中,通过对女主人公富有开拓精神形象的塑造,反映作者对工业文明的反抗与对农业文明的推崇,洞悉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变迁,文中成长历程的叙述、成长隐语使用、成长引路人的出现恰恰彰显了小说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8.
《他们眼望上苍》是左拉.尼尔.赫斯顿的一部经典作品。赫斯顿凭借着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自身的女性经历,在作品中塑造了女主人公珍妮这一黑人女性形象。本文从成长小说的特点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珍妮从幼年到经历三次婚姻,解读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女性在种族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压迫下不断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历程,充分展现了作品中黑人女性成长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母题。在东西方文坛,有两位作家虽在时代上跨越百年,却都在爱情的母题下叙述女性成长。运用性别叙事视角,阐释两位女主人公成长的相同之处与差异之源,通过中西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女作家在男权中心话语文化秩序下的真实声音。  相似文献   

20.
一晃眼,走上教师岗位快30个年头了,回顾这30年的草根教坛足迹,我深感自己专业成长的艰难,但我无怨无悔,仍然刻意执着,甘做乡村草根读书人,愿做愉快课堂构建者,誓做草根教育主人翁,痴情在乡村教育小径上踽踽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