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作人在创作《知堂回想录》时,大量引用其日记,据统计凡120则。他对日记在何时引用、引用数量、引用内容以及对原内容的修改等都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有其特别的考量,这是颇耐人寻味的。周作人对其人生不同阶段所作日记的引用数量相差悬殊,对绍兴童年时期日记大量引用,是晚年的知堂老人对童年的温馨追忆以及时过境迁而记忆有所不逮,故而借助早年日记以求准确;“五四”前后也多有引用,颇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之感;绍兴“卧治”时期百无聊赖,故而无所引用;苦雨斋时期是周作人身心苦闷彷徨的时期,故而引用不多;至于“落水”生涯,因触及周作人内心深处的隐痛而讳莫如深。对引用日记内容的选取,多是关于人事交游、饮馔起居、出游行止、读书写作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周作人的趣味和思想,同时也蕴含了其日后文学与人生选择的若干线索。此外,对引用日记内容的某些删改,或因爱憎,或因敏感,或因避嫌,也展现了其不为人知的隐秘的内心一角,值得耐心咀嚼品味。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一生出版了众多散文集,其中1934年问世的《夜读抄》具有特殊的意义。20年代末30年代初,周作人面临一种人生姿态的自我调整,从"叛徒"成为"绅士",从"十字街头"走进"象牙塔";与此同时,他的散文文体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所谓"书话体"逐渐成为周氏小品文的招牌。这一时期的创作大多收入《夜读抄》,因此重读、细读这本散文集,对深入理解周作人彼时的转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一)且看周作人怎样看《游山日记》 周作人散文中有一类“笔记体散文”,钱玄同曾戏称为“文抄公体”。此类散文最易引起争论,因为全篇以引述他人原文为主,其中仅用少量作者自己的话相连缀,不识者常批评其“专抄古书,不发表意见”,言外之意即失去了作者“自己”,这就犯了散文之大忌,也与周作人自己的一贯追求相违。据说周作人的老友林语堂晚年所写的一篇文章里就提出过这样的批评,周作人知道后颇有隔膜之感,在给友人的信中曾略作辩解。强调自己是在作文体实验。举出的例子中就有收入《风雨谈》中的《游山日记》。或许我们正可以从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早期散文 ,指的是周作人三十年代以前的散文。在以往的研究中 ,人们往往将周作人的全部散文放在一起考察 ,对其早期散文缺乏专门研究 ,这便给深入研究留下了断层。散文是与作家本人生活史、思想史关系最密切的文体。周作人作为新文学史上第一流的散文家 ,本人经历了生活的大起大落 ,又有着极其丰富复杂的思想。他的早期生命历程产生出来的早期散文本身就与其晚期散文面貌精神不同 ,应该划出一个时间段 ,对其早期散文作一专门深入的考察。其次 ,周作人的后期散文要比其早期散文影响大[1 ] ,闲适文章要比正经文章影响大[2 ] 。 (其实 ,…  相似文献   

5.
关于周作人的散文文体观,学界向来以为萌生于"五四"文学革命,其实,在20世纪初年中外文化交汇的历史语境中,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化/文学界先驱之一,在留学日本之际已初步确立了启蒙主义的现代文学观念,也蕴育了现代散文观的初始型貌,为"五四"后周氏散文文体观的进一步形成与发展奠立坚固的基础。本文旨在探究周氏早期的散文文体观及其与中外传统之关系,藉以填补周氏文体理论研究的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而特殊的历史贡献,在散文理论方面大力提倡小品散文,确立了小品散文在现代散文中的重要地位,并在研究散文流变方面对现代散文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散文创作实践方面,周作人的独特的美学追求、文体和语言的革新,促进了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颇具现代性的散文创作是其文学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20世纪现代中国散文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及理性启蒙。张扬"言志"派的个性文学创作倾向,强调文艺创作应持守"清醒的理性精神"来呈示人生之"现实感",重申文艺创作应是"为人生"而非"为艺术"。对周作人于20世纪的散文创作中对现代中国文学的贡献作一深入的考论与透视,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的“打油诗”在其创作中的重要性丝毫也不亚于他的散文写作,它是周作人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人生、艺术转向的伴生物,是步入中年之后的周作人表露个人心迹、抒发人生感喟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些旧体诗为我们窥测这一时期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人生变故的周作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个窗口,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功利化的文学观的疏离与超越,转向一种将人生艺术化的审美主义;二是以此表达一种“古老的忧惧”.一种置身于乱世的忧患、悲悯意识;三是其附逆后的心迹流露,一种“不辩解”的辩解。  相似文献   

9.
李广田20世纪30年代乡土散文的创作是一个师承、借鉴和创新的过程。周作人作为李广田乡土散文创作的引路人,他的文学理论与小品文创作在文学观念、文章内容、文体样式、文章风格、取材方式上对李广田30年代乡土散文的创作影响很大。在周作人的影响下,李广田的散文集在乡土想象中以风景、风情、人物为基本内容创造了一个富有诗性的乡土画廊。李广田师承周作人,但他30年代的乡土散文绝不是简单地去重复周作人的散文,而是在师承中创新,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散文大家,周作人是少数能在散文理论和创作方面均有建树并影响深远的作家之一。在为俞平伯散文集《燕知草》写的跋中,周作人提出了散文必须将文词、内容、文风等"适宜"地安排起来写作的审美构想,倡导节制有度的写作。本文将通过对周作人散文创作的分析,从周作人散文的理性思想、苦涩而幽默的文风、杂糅调和的语言文字和兼具知识与趣味的内容四方面来阐释周作人散文"适宜"的审美追求和实践,以助于对周作人散文及美文写作的审美要求和美学构想有更清晰、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从周作人的散文观出发,探讨周作人散文理论及创作对台湾现代散文理论和创作的影响。指出台湾现代散文理论是对周作人"美文"传统的承续;在台湾散文创作中,无论是题材、语言,还是风格等方面,也都明显地借鉴了周作人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失节的思想文化解读杜春海在《对周作人失节的思想文化解读》(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周作人的各个思想层面都是以个人本位主义为中心轴呈放射状展开的,个人本位主义的思想本质已经渗透到了他思想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个人本位主义已经成为周作人复杂思想的核心与灵魂,由此而演绎出来的“世界民”思想、现世思想及双重人格等思想因素共同作用于周作人各个时期的人生选择。因此,我们认为,周作人最后选择背叛祖国、民族的道路是他个人主义思想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他的堕落失节不是哪一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是一位具有典型的自由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从文学史上看,他是现代“美文”的倡导者和成功的实践者,是中国现代闲适派散文流派的开拓者,他对散文的语言和文体笔调等也有独特的创造。其散文既有古典风味,又有现代气韵;既有中国名士风,又有外国随笔风;规范与不规范,单纯与复杂,传统与现代杂糅互渗,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日记》有许多关于李大钊的记录。在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牺牲之前,周作人在日记中一共记录了45条与李大钊有关的内容,其中,1919年22条,1920年18条,1921年3条,1922年2条。1923-1927年无相关记录,李大钊牺牲后,《周作人日记》中再次出现关于李大钊的记录。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李大钊与周作人的交往时间只维持了短短的4年,交往频次呈递减趋势,而且后两年交往次数更是断崖式下跌,以至最终断了往来。"五四"前后周作人与李大钊这段人生轨迹的短暂交集,可以用北大同事、新文化运动健将、新村运动的同志三个方面来概括。  相似文献   

15.
刘露 《文学教育(上)》2014,(12):106-107
周作人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的人生苦和乐与所处时代有关,这也造就了他的散文冲淡闲适的艺术风格.他的散文中的这种平淡自然的闲适风格,需要我们深入去阅读,才能体会到其别样之处.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的人生苦和乐与所处时代有关,这也造就了他的散文冲淡闲适的艺术风格。他的散文中的这种平淡自然的闲适风格,需要我们深入去阅读,才能体会到其别样之处。  相似文献   

17.
饮食散文在周作人的散文创作中占有一定比例,但与同时期或稍后的其他饮食散文作家相比,周作人的饮食散文创作有明显的特殊性。这既与其丰厚的学养有关,也与其复杂的思想背景有关。周作人饮食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充满知性,二是富有人情味。事实上,这两个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周作人散文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重视文章的"味",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他对别人文章的评价中,"味"都具有一种突出的文学价值."味"不仅是我们理解周作人散文创作的关键,更是我们研究周作人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散文在发生时期,经过周作人"美文"的提醒,散文有了艺术的自觉。上世纪20年代,"闲话体"散文有着杰出的成就,但随着文体意识的不断发展,"闲话体"从理论到实践都受到了质疑,"独语"的美文浮出水面。何其芳30年代的散文创作,将"诗"的品质和"现代主义"的手法融入中国现代散文,进一步加深了散文的文学内涵,是中国现代散文文体建设过程中一块重要的碑石。  相似文献   

20.
这篇述评涉及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周作人早期散文的研究状况及其反思。对关于周作人早期散文的外部探索分为几个方面加以概括,重点探讨了周作人与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的关系(周作人与“语丝”);对于散文文本的内部研究则重点评述了“浮躁凌厉”与“平和冲淡”的关系。并指出周作人早期散文研究应采取整体性眼光,要高度重视周作人散文的思想价值,加强对于早期杂文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