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由于儿童缺乏鉴赏能力.我们老师更应该谨慎选择其所读书目.予以正确指导.并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强自己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吸收书中的精华和作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整本书阅读可以在“实践、使用、运用、实现”中抵达“服务美好生活”的“有用”意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形成以指向“立人树人、交流沟通、作文作品”的实用性育人价值。文章重新从新课标整本书阅读的视角下关注整本书的阅读意义,探索指导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应正确理解“自主阅读”的思想内涵.把准指导“自主阅读”的“操作度”,做到“为激发兴趣而讲”、“为创设情境而讲”、“为释疑解惑而讲”,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特点灵活把握,真正做到讲解是服务于学生,更有效地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2.与学生一起阅读,感受作品的糟粕与精华,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阅读目的。 3.和学生共同实践,鼓励其保持读书的深厚兴趣,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阅读,能够润泽儿童的绿色童年。然而,现实中儿童文学阅读却离小学生很远,儿童阅读还处在“非本位”、“非快乐”的状态。如何改变儿童阅读“非本位”、“非快乐”现状呢?本文以“儿童本位”为视角,从精选作品、巧激兴味、师生共读等三个方面做了一定的阐述,试图给当前的课外阅读指导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滕秀平 《农村教育》2006,(12):56-5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朽,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想扩大阅读面.读整本的书,就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现实中很多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却不感兴趣,不愿意读书.却把有限的一点时间花在电视上、网络上。如何改变现状,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笔者在多年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积累了点滴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指导.是小学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活跃校团文化生活的最佳途径。重视时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加强阅读指导,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图书馆要更新观念。正确引导。合理推荐优秀读物,完善阅读环境与借阅机制。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能量的激素”。对一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人们的智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作品的知识点,理解作品的重难点。欣赏作品的“风景点”,进而有不断阅读的欲望。教师就一定要培养学生阅读作品的兴趣。而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分析文章,乃是激发兴趣的途径之一。但“教无定法”,分析文章也一样,方法因篇而异,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9.
一次大班阅读活动《风在哪里》的教学研讨,引发 了我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的思考。许多老师的阅读活 动教学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大声跟读—死记硬背”模式中,如何 站在儿童的立场,追随儿童的兴趣,开展阅读活动呢?本文提 出建构阅读“指导模型”的早期阅读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10.
浅谈促进当代儿童良好阅读心理形成的外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和作品相互作用,构成意义的动态过程,对作品的解读应该是学生、作品、编者、老师之间的平等对话,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阅读的角度而言,阅读是一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2001年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语文阅读主要由课内和课外两部分组成。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各个年级段的阅读量。1~2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相似文献   

12.
赵秀娟 《天津教育》2013,(13):107-107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产生主动阅读的需求。因此,教师只有科学地指导阅读,有效地开展阅读{舌动,注重阅读延伸,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得积极主动,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目标,尽享阅读乐趣。  相似文献   

13.
一、引导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关键 “如何使阅读课上得生动有趣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备好课很重要。为了使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感兴趣,我打破常规。没有在第一节课大谈阅读的重要性和阅读方法什么的,而是讲了“伟人是如何阅读的?”“阅读是如何开启伟人心智的?”这些会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用伟人阅读的经历吸引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整本的书”。《青铜葵花》是曹文轩教授纯美小说的系列作品之一,比较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小说告诉孩子们如何正确对待苦难与痛苦。作者笔下的苦难不是生活中的意外,而是生活中的常态;苦难不能摧毁人们的意志,反而会使人们呈现人性的熠熠光辉。  相似文献   

15.
教学《名著推荐与阅读》课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课堂教学要做好引导工作,运用多种有效方法创设良好情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整部作品;细读精彩片段,品味其精妙之处;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体悟作品魅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当前图书馆闼读现状.对以网络阅读为主的“浅阅读”和以纸质阅读为主的“深阅读”进行比较。并就少儿图书馆该如何开展阅读指导,正确应对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着意审美体验,强化人文关怀,促使知识向能力迁移,是今年中考语文阅读测试的亮点和难点。此类题型在前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也不多见,但绝无超“标”之嫌,它是根据新“课标”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阅读要求第8条设计的。该条内容可归纳为:阅读作品时要领悟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感知作品的  相似文献   

18.
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兴趣不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症候阅读法”是拓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觉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可行性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作品过程中,学会从“沉默”“悖谬”“空白”处入手去发现和探究作品“症候”。  相似文献   

19.
“和大人一起读”是自2017年教材改革后,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新增的教学内容。“和大人一起读”提供的是阅读策略,从字义来看“,大人”泛指成人,在阅读中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父母。本板块是首次将课外阅读融入课内阅读。对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刚入小学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正在培养中,“和大人一起读”既营造了一种阅读环境,也是一种阅读方法。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0.
顾菊香 《语文天地》2015,(11):65-6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但目前大多数学生因缺乏阅读兴趣而导致阅读量偏少,课外阅读难以实施。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有针对性地实施阅读指导呢?一、推荐读物,激发阅读兴趣人的兴趣往往建立在“知”与“不知”之间,对已经熟悉的、别人不说也知道的,很少会感兴趣;对根本不了解的、根本看不懂的,也不会感兴趣。令人感兴趣的往往是那些雾里看花般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