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以学故事的方式轻松进入课文 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文中几乎都有故事。有些课文本身就是故事,像《草船借箭》、《三借芭蕉扇》、《负荆请罪》等都是故事类课文。学生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理解应该不成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读这样的课文,感受故事的精彩.激起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训练学生讲故事的方式多样,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为例,探究"复述故事"的教学方法:借助课文插图激发学生想象,利用故事结构特点和关键词语理清课文条理,抓住课文留白和结尾等让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相似文献   

3.
《惊弓之鸟》的故事逻辑性很强,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在教学中,我重点围绕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 更赢为什么能够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2. 课文按怎样的思路安排内容的?3. “惊弓之鸟”这一成语怎样应用?我的做法是:一、通读课文,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学生初渎课文以后,我就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以学故事的方式轻松进入课文 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文中几乎都有故事,有些课文本身就是故事,像<草船借箭>、<三借芭蕉扇>、<负荆请罪>等都是故事类课文.学生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理解应该不成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读这样的课文,感受故事的精彩,激起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自读课文,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扩大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学能力而编排的,一、二年级共编排了18篇自读课文(其中包括第一册的四篇略读课文)。自读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故事、儿童生活故事、名人的故事、科学知识故事,以及儿歌、谜语、古诗等。课文深入浅出,富有儿童情趣,可读性强。其目的是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儿童学好语文,发展思维,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行为习惯。自读课文是供学生在学习讲读课文后阅读的文章,没有学习生字的任务。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在讲读课…  相似文献   

6.
"讲故事"是低年级学生语言训练的重要载体。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故事类课文的语文要素主要是"借助提示讲故事"。要讲好故事类课文,教师就要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借教材提供的各种支架,引导学生梳理故事内容,厘清故事顺序,丰富故事语言,完整、有序地讲述故事。  相似文献   

7.
《草地夜行》是第七册第一组的讲读课文,教好这一课,对落实本组训练要求“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有重要作用。我想这样指导学生阅读。一、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探索课文的真谛1、让学生读懂课题。《草地夜行》是一个革命故事。“草地”,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是当时的环境。“夜行”,是故事的主要内容。整篇课文围绕一个“行”字,“行”者,走也,课文中用的都是“走”。这一点要提醒学生注意,要帮助学生弄懂。2、让学生读懂文章的结构,分清段落。指导学生先把课文分作“环境”(第一节)和“行”(其余各节)两部分。“行”的部分是本文重点,也是  相似文献   

8.
思品故事型课文一般都以一个完整的故事为主,小学生易于接受,兴趣较浓。我以讲课、问卷、访问等形式对本校五、六年级学生作了调查,对故事型课文大致有如下几种学习情况: 一是故事的适应性。79名学生中,有86.1%的学生喜欢思品课上听故事,10.1%的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听讲状态,还有少数学  相似文献   

9.
《一路花香》是一则寓言故事,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复习课文,概括故事;然后再读课文,体会角色;继而让学生发现哪些同学也给我们带来了"花香"呢;接着再读课题,总结谈话;最后课后积累,续写故事。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第十册《跳水》这篇课文,故事内容比较简单。猴子、孩子、水手、船长是故事中的人物,他们在相互联系变化中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个故事旨在告诉人们:在事物发展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处理问题果断的方法。学生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有时会出现偏差,因为课文大量篇幅在讲孩子、猴子和水手的关系,最后出现的船长,课文描写较少。这样,学生在理解上往往就会停留在故事的表面,不能正确体会故事要告诉人们的深刻道理。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了在学生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后,直接把带有发散性和…  相似文献   

11.
【设计说明】《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浅显,但文本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有点长。为了摆脱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略读能力,本课教学设计创设的情境,采用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讲故事的主题活动中提高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综合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一、课始激趣   1.故事引趣。人人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小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精神会更振奋,学习热情会更高涨。一些短小的故事,教师可添枝加叶,娓娓道来,面对一些情节曲折,内容宠杂的长故事,教师可精选一个片断,巧设一个悬念来激起学生对整个故事产生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诱发出求知的强大内驱力。   2.揭题导趣。课题是整篇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些课题本身就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吃墨水的故事》这个题目就很新奇。我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是这样通过揭题来导趣的:我在…  相似文献   

13.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一堂语文课,最重要的也是本节课的导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既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又要根据不同课文灵活地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新课的导入有以下几种方法:故事导入故事导入用于篇幅较长且本身就有很强故事性的课文。为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可迎合  相似文献   

14.
教学《将相和》一文,我立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从不同纬度预设了本课的难点:理清课文思路,抓住人物特点,生成价值取向。一、激趣设疑,理清课文思路课前首先出示了《和氏璧》文配画故事,读完后,学生兴趣盎然,我趁势设疑:《将相和》一文就是由和氏璧引起的几个小故事,你愿意了解吗?学生怀着极强的好奇心读完课文后,引导他们说出课文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学生通过整体感悟,很快了解了课文内容。接着,再次向学生设疑:课文题目为《将相和》,最后一部分就是讲了这个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前两个故事?学生通…  相似文献   

15.
【教学案例】《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小语六册课本,安排了历史故事《西门豹》、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和狼》、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这三篇课文。篇幅长于其他课文,内容较之其他课文生动、完整。编排这样的课文,旨在通过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加强段的训练的同时,向篇的训练过渡。因此,从学生对故事兴趣浓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初看课题"螳螂捕蝉",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想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八字成语,想必课文就是讲这则寓言故事的。读完全文后,我们就会发现这篇文章故事中有故事,它先由历史故事引出"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再由寓言故事又回到"吴王攻楚"这个历史故事,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像这类型的课文学生在中年段就接触过,如《争论的故事》《天鹅的故事》。那么到了六年级了,这类型的课文  相似文献   

18.
小学思想品德课文体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在故事叙述中融入了说明的成分和行为要求。综观每篇课文中的故事,有的单则成篇,有的环环成篇,有的整合成篇,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那么,教学中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故事唤醒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呢?这就要力求体现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激发儿童主动参与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采用学生“点评故事法”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19.
《小珊迪》是人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 ,在为“我”换零钱时 ,穿越马路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 ,临死前托付弟弟还“我”零钱 ,牵挂弟弟没人照顾 ,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文章语言质朴 ,但富于深刻的人文内涵。一、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1 师 :(板书课题后)《小珊迪》这篇课文 ,讲述的是一百多年前 ,发生在英国爱丁堡的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认认真真地读课文。读过之后 ,看谁能把这个故事具体地讲给大家听。(学生自由读课文后 ,抽一学生讲故事。)2 师 :刚才的同学把故事讲得…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阅读历史课文,往往是只对有关故事的段落和课文中的插图感兴趣,而对课文内容不能整体感知、理解和掌握,也就是说,学生不能从课文中获取知识,阅读课文的能力不强,所以有的教师上历史课只是教师讲,学生听,但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能读课文,掌握简单的历史常识,是小学历史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