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玲玲 《广西教育》2013,(45):84-8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利用问题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将复杂的知识融人到一个又一个细小的问题当中,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达到预先想要的教学效果。可是,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发生了质变。一部分数学教师一味地追求“热闹”的课堂,设计出一波又一波的“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毫无意义的问答式教学虽然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上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在滥竽充数,教师也仅仅是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并非锻炼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依赖教师的问题而学习,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学习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王晓春 《师道》2002,(12):20-20
在一个学习社会里,所有人都要学习,终身都要学习。教师作为教育者,作为专门研究学习的人,当然更需要学习。教师也确实在学习,有学历进修、各种培训班、研讨会、报告会、教研活动、公开课、科研课题等等,都是学习的机会,还有自学。但是学习效果总的说似乎并不理想,教师的学历层次日渐提高,人们对教师素质的评价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倒是“教师素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呼声越来越高了。学生学得非不苦也,教师教得非不累也,效果为何不佳?我认为是“非素质型”学习造成的。我把学习分成“素质型学习”和“非素质型学习”两大类。…  相似文献   

3.
学历案能呈现学习过程,具有明晰的逻辑指向,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学习的真实发生与进阶,帮助学生逐步建构核心素养。学历案关注的是“如何学”和“会学”,因此教师可对比传统教案,从“学习目标”的制订与表述、基于“问题解决逻辑”的任务设计、指向建构核心概念的“单元整体学习”等角度,对学历案的设计进行探索与实践。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核心概念为指引,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落实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建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 (一)过于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目前,我们评价语文课堂教学重心是语文教师“教”的设计、“教”的过程和“教”的效果,是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一种评估。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经常出现如下现象:有的教师上课风趣幽默,口若悬河,结果学生在一片笑声之后却感觉什么也没学到。有的教师讲课井井有条,将知识分析得很透彻,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遇到稍微变化的问题却又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讲课设置许多问题,师生、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对教学技巧的过分重视,已经导致了教师过分追求表现教学技巧而忽视学生学习效果,从而使一些课成为“作秀”课,好看而不实用。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毋庸置疑,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情境富有趣味性与生活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促进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然而,实践中,一些教师由于过于追求情境的生活化与趣味性,不自觉地走进了追求“情境秀”的误区。“情境秀”是什么?笔者以为,它是指一种过于强调感官刺激,过于迁就学生趣味,偏离数学学习本质目标,导致课堂“假性繁荣”的情境创设行为。我们先来看“情境秀”的几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还给学生精彩的“舞台”,就是把“精彩的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应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追求!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自主化”,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应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奋斗目标。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的直接保障是解决好一个“还”字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下英语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更新理念,优化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质量或“某种独特的心理气氛”是决定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而造成这种气氛的条件不是别的,而是“情感的态度”。他认为:愉快活泼,充满理解信任和友好的气氛能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改观。实际上这是涉及到一个学习方式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学习以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个体学习和被动学习为主,教师满足于学生听懂、听会、理解记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盛装的容器,而不是追求发展的生命体;他获得的是结果的成功,而缺少过程中的丰富体验。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  相似文献   

8.
精心设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火花,追求真知灼见,促进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提问要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要巧妙、灵活多样。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动机中的主要原因。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适当地、灵活多样地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让学生钻进教师精心设计的“圈套”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学习“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可将根结构、茎木质部、叶蒸腾等知识点纵向联结后提问:“我们常看到老树顶尖发出新绿,这说明植物有什么现象 …  相似文献   

9.
“单元学历案”是教师为学生学好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而开发的一种课程文本,其旨在落实“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的新课标要求,引导教师从“课时教案”走向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单元学习方案设计”。“单元学历案”重在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任务情境,重在“单元贯通”,文本编制分单元概览、分课时学习方案、单元整体作业与学后反思三部分,以期促使学生进入高投入、高认知、高表现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0.
“导师”相对于“讲师”和“教师”而言,除了具备扎实而宽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方法之外,更善于营造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心理氛围。实现从“讲师”、“教师”向“导师”的转变,是人文主义教学的追求,实现这一追求,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教师继续教育中“唯学历”目标的终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学历教育,是与非学历教育相对应的形式规格。本文提出的“唯学历”目标,特指在学历教育中某些学员仅以获得学历文凭为目标,忽视甚至无视与之相应的能力水平目标的教育现象。学历和文凭原本指学习的历程及在历程中所达到的水平的凭证。凭证是形式、符号,水平是实质。没有经历或经历不足,没有水平或水平不合格,却想方设法地去追求自欺欺人的虚假文凭,就是“唯学历”目标现象。 教师继续教育,受教育者同时又是教育者,其培养目标关系到国家民族之百年大计的教育,如果“唯学历”,其危害就不只是自欺而是欺人,欺人也…  相似文献   

12.
对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超 《天津教育》2005,(2):48-49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同时倡导学生学习数学应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上述新课程所体现的重要理念中,都涉及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恰当的“问题情境”不仅为儿童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也会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的动力。然而,有的教师仅仅追求时尚.为了设计“引人人胜”的“问题情境”而绞尽脑汁,但结果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3.
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新课改的亮点,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前景令人欣慰。为了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主动而有个性地学习,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教学多样化的背后,也潜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把“自主探究学习”变成“放羊”,有些教师只叫学生自己练习、摸索,没有检查、反馈,学生在毫无目标的情况下学习,教师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与引导作用;2.小组合作学习“有形无实”,有的教师盲目追求课堂小组合作探讨学习,只要一上课,就开始小组讨论,不管问题是否具有讨论价值,都让学生分组讨论。3.教学内容单一,有些课堂教学看似花样百出,其实教学内容单一,除了跑还是跑,这样的课堂教学吸引不了学生,导致学生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来上课。笔者对以上问题展开思考,提出四点教学策略,供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如何突出中心之卒章显志”的学历案为例,分析学历案的特点,展示基于学历案模式的写作教学设计,研讨教师如何根据学历案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有效教学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师生的永恒追求.学生的精准学习是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必要路径.文章首先用软件分析“可视”学生学情,再用策略实施“可视”提质控量,最后用样本追踪“可视”学习成果,以促进学生学习更精准、思维更开放、能力有提升.  相似文献   

16.
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受其相应的学习动机驱使,学习动机的不同导致了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差异。从理论上讲,所有学生都有追求成功、回避失败的动机倾向,正如阿特金森所指出的,每个学生都有同时具备追求成功与回避失败两方面的特征,只是二者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尽管追求成功、回避失败是所有学生共同的愿望,但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有成功就有失败,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国的中小学,人们通常根据分数指标把学生分成三类:一类是成功多于失败者,即所谓“优生”;第二类是失败多于成功者,即所谓“差生”;第三类,即其余的,称之为“中等生”。  相似文献   

17.
吴俊 《教育现代化》2005,(10):74-75
“灵动”指教师教学的智慧,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灵动的数学课堂就是教师发挥教学智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状态,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绮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教师在课堂中追求“应试”,把学生当作被动学习机器,或者一味追求“活”而离真实越来越远,课堂没有生命,没有成长的气息。  相似文献   

18.
张燕 《山东教育》2002,(32):53-54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已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施。如何把“研究性学习”贯穿于音乐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谈一点自己的做法与体会。一、创设和谐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善问”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因此,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是“研究性学习”顺利实施的前提。怎样让学生“能问”、“善问”?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作为教师要敢于放下“先生”的架子,…  相似文献   

19.
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教师的不懈追求.但反观现实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种种“低效”的现象,这不仅是教师个人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急需提高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降低、自信心的丧失,从而对数学产生厌学.本文利用案例来透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种典型“低效”现象,并加以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学行为有了较大变革.问题情境创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起了很好的作用.然而,笔者在平时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发现,部分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方面做得“过度”了.虽然部分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探究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有时偏离主题,盲目地追求“量”,缺乏思维层次要求的“质”;课堂教学活动显得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