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首先从目录学角度考察出宋玉辞赋流传的源头为刘向的《别录》,其次从《别录》成书后自汉代至唐的流传考论《别录》与后世宋玉辞赋的流传产生关联的可能性,再从宋玉辞赋自东汉至唐得以保存并流传需要依据和保障的角度,论证《别录》之于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保障作用,进而得出的结论是:宋玉辞赋自东汉至唐的流传保持的是刘向最初整理的面貌;宋玉辞赋真伪问题的考辨应上推到西汉刘向之时或之前;以东汉至唐宋玉辞赋之流传为依据的宋玉辞赋真伪辩不能完全成立。  相似文献   

2.
《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品,这篇作品到底是代屈原立言,还是宋玉自悯身世,学术界一直都有不同看法,本追源溯本,从对代言的界定,宋玉与《九辩》抒情主人公的关系这两个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进一步阐释《九辩》为宋玉的自伤之作,宋玉与《九辩》抒情主人公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疑古思潮和《宋玉集》在南宋的佚失引发了宋玉作品真伪之学案,即《古文苑》所收宋玉六篇真伪学案与《文选补遗》所收《微咏赋》真伪学案。本文对这两个学案进行了梳理与评析,并指出了学案的疑古文化背景与其对南宋以来宋玉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末,有两部辑有宋玉资料的著述,即张燮《七十二家集.宋大夫集》和周圣楷《楚宝.宋玉》。我们通过对两书宋玉资料辑佚、整理、编辑的分析,认为张燮的宋玉资料辑佚与周圣楷的宋玉资料编辑具有互补作用,两者参看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宋玉,比较正确地认知宋玉,尤其是能够引导读者从文学的视角审视宋玉;张燮和周圣楷的宋玉资料辑佚、整理、编辑对于文学宋玉的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玉的《九辩》开创了中国文学悲秋的主题,其影响源远流长。通读柳永的《乐章集》,不难发现集中频频以宋玉自况。在其创作中不只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宋玉作品的句子,同时也在创作中屡屡涉及宋玉的轶事,其羁旅行役词尤其继承了宋玉悲秋的主题。柳永的文学创作主要从创作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等几方面,提现出对宋玉《九辩》的借鉴和继承。  相似文献   

6.
关于宋玉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载“宋玉赋十六篇”,但未列出篇名。当前学术界一般只承认《九辩》一篇为宋玉作品,其他都有问题或不足信。本文认为:宋玉作品,除《九辩》(辞)外,尚有赋体文章《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多篇。  相似文献   

7.
据《御制诗集》,乾隆有涉宋玉诗二十余首。这些诗或表现对宋玉才华及《九辩》的欣赏,或表现对宋玉讽谏及《风赋》的肯定,或表现对屈宋文学地位的推崇,或表现对宋玉辞赋典故的运用,不仅客观而且公允地评价了宋玉及其作品,从而对清代宋玉批评产生了积极而有益的重要影响,是研究有清一代宋玉批评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个案。  相似文献   

8.
三、关于宋玉在临澧及相关问题的讨论(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宋玉居住于临澧与终老于临澧的问题,清同治版的《安福县志》卷三十四《外纪·流寓》说的比较肯定,“周宋玉,归州人,屈原弟子。悯其师忠而放逐,作《九辩》五首,(笔者按:此据《文选》所载为言,《九辩》最早载于汉王逸《楚辞章句》,本不分段,《文选》选录其中五段,非是《九辩》全文。《县志》说不确。)  相似文献   

9.
宋玉,战国时期大诗人,生卒年不详,其现存生平资料甚少。东汉王逸称其为屈原的学生,并称“屈宋”;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曾提到过:“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辞令。”王逸之论当本此而出。宋玉的作品,王逸《楚辞章句》录有《九辩》、《招魂》两篇;萧统《文选》载《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和《对楚王问》共五篇;《隋志》称有《宋玉集》三卷,今佚。目前学术界对宋玉是否为屈原学生,以及以上作品是否为宋玉所作,都有不同意见,并时时发生争议。考察这些作品,…  相似文献   

10.
宋玉的作品,据《汉书·兰文志》说共有十六篇。但除《九辩》历来得到公认外,其他篇什大多认为不是宋玉作品。本文对《登徒子好色赋》序中的“阳城”和“下蔡”两个地名作了考证,找出内证,从时空两方面说明这篇作品的著作权还应还给宋玉。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庄子研究持续升温,成果卓著,并涉及哲学、文学等多种领域;宋玉研究也不甘落后,但多集中于作品真伪的考辨,而把生活年代相近的庄子学派与宋玉同置于楚地文化场中,结合二者思想特质和具体文本来做比较研究的却不多见。我们试图从庄子学派影响宋玉的可能性和宋玉对庄子学派的具体继承两方面来论证二者的亲缘关系,以作抛砖之用。  相似文献   

12.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情结,悲秋意象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传统意象。究其源头,在《诗经》、《离骚》等作品中已见端倪。真正开始大量使用悲秋意象始于宋玉的《九辩》,一系列动植物、山川、地理、天文都被赋予了情感的内涵,特别是秋天衰飒的景物成为文人表达失志、感伤等人生悲情的重要载体。从表达意象上来看,宋玉的《九辩》开创了文人悲秋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宋玉是我国战国后期著名的辞赋作家,古今往来多有学者对其创作作品进行真伪鉴赏,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从音乐方面,窥视宋玉在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的学术是以考据为核心的,因而出现了许多涉宋玉考据资料。我们按考据对象将其分为涉宋玉作品词语考证、涉宋玉作品成语熟语考源、涉宋玉作品修辞章法考释、涉宋玉作品习俗名物考辨四类,并进行了扼要的传播价值分析,指出了四类考据各自特有的对于宋玉传播的作用与意义,以及四者共同具有的对宋玉传播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代是中国古代楚辞学史上研究宋玉成果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个朝代。在宋玉作品的艺术探讨、真伪鉴定和整理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16.
对于宋玉作品的真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但学者们以《昭明文选》为据,认为《风赋》为宋玉之作无疑,则基本上达到了共识。尤其是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唐勒《论义御》的发现、整理及定性,更是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验证了这一点。①关于宋玉《风赋》,学界有“谀辞”、“讥赋”之辨,各持己据,未见究竟。那么《风赋》到底是“谀辞”,还是“讥赋”?文学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作家的生平经历对作家的创作心态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宋玉的生平论《风赋》的创作心态及艺术价值,不揣浅陋,以就教于学界先进。一、“处势不便,岂可以量功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学界多有争议的《笛赋》真伪问题,本文借鉴前贤观点,并增列新的证据,从三个主要方面证成其属伪作:一,《笛赋》有"宋意将送荆卿于易水之上"的话,而以宋玉生平论,当不会见及其事;二,由马融《长笛赋》"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颂,唯笛独无"的话可知,《笛赋》不应出现在马融之前;三,《笛赋》有"招伯奇于凉阴,追申子于晋城"的表述,但从现存文献史料看,伯奇事见诸记载已在入汉以后。综合这三点可知,《笛赋》当是一篇后人依据后出文献所作而托名宋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一些历史资料,特别是对屈宋作品及汉代拟骚之作的全面深入的对比、分析,指出《九辩》既不是宋玉闵师或悼屈之作,更不是宋玉自抒愤懑之作,而当是屈原自述和抒愤之作。  相似文献   

19.
宋玉的《九辩》与屈原的《九歌》虽都是以骚体形式委婉巧妙地抒发伤己不遇之情怀,然而两者在抒情方式、思想内容、体裁等方面有不同。在抒情方式上,二者与古乐的结合程度不同,描写的侧重点亦有别;在思想内容上,虽同为伤己之曲,《九歌》的自荐意味更浓厚;在体裁上,《九歌》是典型的骚体,《九辩》则更趋于向赋体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宋玉《九辩》的篇章结构及写景抒情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辩》9段成文,是九体作品生成链条上重要的中间环节,为九体的最终成熟创造了条件。《九辩》采用写景抒情的言说方式,不但悲秋,而且伤冬,秋冬两季的景物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出现。作品的写景抒情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展开,采用的笔法也多种多样。宋玉对典型意象进行精心调遣,多种意象错落有致地分布。《九辩》的句型参差变化,多种句型相错杂。作品表现的心态极为复杂,心路历程也较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