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S.艾略特(1888-1965),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和文艺评论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06年入哈佛大学学哲学,续到英国上牛津大学,后留英教书和当职员。1908年开始创作。有诗集《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诗选》、《四个四重奏》等。1948年因“革新现代诗,功绩卓著的先驱”,获诺贝尔奖文学奖。主编过文学杂志《自我》、《标准》。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是蜚声国内外的“学界泰斗”,学贯中西,他著有《谈艺录》、《管锥编》等书,博大精深。那些年,从天上给他掉金子的事不胜枚举,可他却视同草芥。他有一本《牛津大词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为此,牛津大学以重金求购,可他不为所动,还对他们说:“我姓了一辈子钱,还迷信钱吗?”又有一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开价16万美元,邀他去讲学半年,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23日,蜚声中外的翻译大师杨宪益先生因淋巴癌晚期溘然辞世,享年95岁。 杨宪益先生1915年生于天津。父亲曾是天津中国银行的行长。1936年,杨宪益在英国通过考试进入牛津大学学习,1940年与同在牛津大学读书的英国女子戴乃迭订婚并共同返回中国。杨宪益与戴乃迭合作翻译中国名著成就斐然,中译英本有《离骚》:《红楼梦》、《儒林外史》、《长生殿》、《牡丹亭》、《宋元话本选》、《唐宋诗歌散文选》、《魏晋南北朝小说选》、《鲁迅选集》等。杨宪益亦工诗,有诗集《银翘集》等问世。本文选自李怀宇在杨宪益生前的采访,略有删节,以此纪念杨宪益。  相似文献   

4.
杨宪益也许是中国最后一个集“士大夫”、“洋博士”和“革命者”于一身的知识分子了。他是把《史记》推向西方世界的第一人。他翻译的《鲁迅选集》,是外国高校教学研究通常采用的范本;与夫人合作翻译的《红楼梦》三卷本,是至今为止唯一一部由中国人翻译的全译本.与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一并成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译本。  相似文献   

5.
王云 《现代语文》2005,(12):6-6
斯威夫特(1667—1754),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早期启蒙时期的活动家。出身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贫苦家庭,靠伯父的帮助,于1686年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取得学士学位,1692年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701年获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回英国后任过私人秘书、教士、牧师。他以讽刺作家名世,写过《一只澡盆的故事》(1704)等讽刺名篇。其后经过多年的酝酿,用五年时间完成了最著名的讽刺作品《格列佛游记》。  相似文献   

6.
孙梦云 《留学生》2009,(6):62-64
1935年7月,时年不足25岁的钱钟书踏上英国的土地,来到著名的牛津大学,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活。之后的三年间,年轻的钱钟书从牛津大学行至巴黎大学,接受不同地域文化的熏陶,大量阅读各类文献,为后来的学术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围城》中部分人物的原型,也来源于他这段异国见闻。  相似文献   

7.
老舍在旅英期间写成的域外小说《二马》,讲述了来自“文明古国”的中国人在英国的一段饶有意味的生活故事。本文拟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老舍的《二马》进行解读,认为在《二马》中,老舍对小说的语言、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等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从而使作品呈现出新奇陌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分别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重要的古典悲剧作品。二人生活在同一年代,两部作品的诞生也仅相差三年,不仅在主题上表达了同样的反封建主义思想的爱情,在叙事上也运用了异曲同工的“还魂”情节,但具体到“还魂”前后、原因、过程,却发现了很多异同点。  相似文献   

9.
人教社《历史》必修3(2007年版)第45页“历史纵横”说《红楼梦》“1842年,就有了英译本”,其实早在1830年,《红楼梦》就有了第一个英译本。赵长江、付天军《(红楼梦)英译与中国文化传递》(《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指出,“《红楼梦》的英译工作始于1830年.至1986年结束”.“发轫期从1830年至1846年,出现了两个有关《红楼梦》英译的片断。第一个是183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德庇士的翻译,他译了《红楼梦》第三回中评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词,译文的标题是《Chinese Po—etry》,刊登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  相似文献   

10.
英国著名诗人兼小说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一生创作了数部著名的小说,其中《绿荫林下》、《远离尘嚣》、《还乡》、《喀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等作品都具有浓烈的悲剧意识。这是文学史家和评论家的共识。英国文学史家埃文斯认为,哈代的小说给人总的印象是“一个邪恶的命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作用,毁坏他们幸福的各种可能性,并把它们引向悲剧结局”。英国20世纪著名意识流小说大师,弗吉丽亚·沃尔夫称他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笔者认为,哈代能被长达几个世纪的人所追捧,就源于哈代悲剧作品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27页关于《南京条约》内容的表述是这样的的: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之后,关、法等国又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传教士传教权等特权。  相似文献   

12.
名人萧伯纳     
《招生考试通讯》2009,(9):47-47
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一生共完成了51个剧本,其喜剧作品《卖花女》因被改编为音乐剧和卖座电影《窈窕淑女》而家喻户晓。他不仅被喻为“20世纪的莫里哀”。而且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时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13.
埃德加·斯诺1937年出版的《西行漫记》是一部伟大的经典,而由斯诺编译的《活的中国》(Living China, 1936年10月出版)则是《西行漫记》的前奏曲。本文概述我国学术界40年来对《活的中国》的介绍和研究,着重论述了《活的中国》作为前奏曲的三个关键音符:一、宋庆龄;二、鲁迅;三、“活的”(Living),这些关键音符为斯诺后来写作《西行漫记》、深刻阐述中国革命的原动力提供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4.
继《风声》之后,《人民文学》二度刊出了长篇小说——严歌苓的《小姨多鹤》。小说延续了《扶桑》、《第九个寡妇》等严歌苓创作中着力塑造隐却自我、性格执著、长于以不变应万变的“东方女性”一脉,向读者奉献出“地道”的日本女子多鹤和地道的中国女子小环这个形象。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最著名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周易》,在三千年前就开始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易”是其一个主要思想,但由易走向和谐平衡是一个基本的趋势。若干年后,英国著名小说家劳伦斯在他的著作《虹》中恰恰解释了这一探索,而“和而不同,刚健中正”的理想状态则是两者共同追求的和谐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率性的韩寒     
韩寒真的像他期望的“越玩越大”了!由弃学从文的“韩寒现象”,十载演化到如今成了“韩寒话题”:《南都周刊》将他定义为“公民韩寒”;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将他形容为“中国文学的坏小子”;香港《明报》称他是“当代的鲁迅”;《南方周末》读者将他评为2009年度人物;而他“本土”的《新民周刊》12月给他做的封面人物访谈,  相似文献   

17.
老舍先生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文学大师,是首都人民的骄傲。他的许多作品如《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二马》《月牙儿》《四世同堂》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绝大多数人称“老舍”先生为“老shě,也有人说应该读作“老shè”。究竟该怎么读呢?  相似文献   

18.
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英国与拜伦齐名的大诗人。诞生于苏塞克斯郡的一个贵族之家,他六岁学拉丁文,12岁进入伊顿公学,对自然科学和哲学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开始写诗。在牛津大学因撰写散发《无神论的必然性》被开除学籍。后因发表《麦布女王》触怒统治阶级,被迫离开英国前往意大利。著名的作品有论文《诗辩》、《麦布女王》,长诗《伊斯兰的  相似文献   

19.
当代英国爱尔兰著名《圣经》注释学家巴克莱博士在《花香满径》开篇中指出“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相似文献   

20.
儿子九州今年8岁,在县城读小学二年级。他聪明伶俐,小小年纪不仅基本能读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说岳全传》《隋唐演义》等书,还为这些小说中的人和事写出60多首“打油诗”。受“百家讲坛”影响,他最敬爱岳飞和关羽,竟为岳飞一人写出4首小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