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学生评议教师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是教育评价中有关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教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性体现的重要方面。很多学校还把学生评议教师作为教师管理的一个“撒手锏”。然而,在学生评议教师这一工作中,总是出现学生评议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相背离的现象。一般来说,造成学生评议教师这一工作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2.
易明生 《湖北教育》2004,(11):14-15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处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对一所学校、一名教师的评价,往往是由上而下的内部评价,这种评价是单一的、静态的。引入“家长评校”“学生评校”(简称“双评”)机制后,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评价的内容更加丰富,但如何运用好这一手段,真正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育的整体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不和谐的现象太多。譬如,高校盛行“学生评教”,以学生的好恶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其结果是这些所谓的“评价”制约教师创造力的发展,“教育的复杂性被淡忘了”①。如果说科研任务的硬性规定是人为制造教师与管理者的对立,而学生“评教”则是制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为对立,这何谈构建和谐校园呢?校园不和谐因素形成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学校管理者忘却或漠视契约理念的存在和作用恐怕是重要方面。在笔者看来,不仅契约理念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契约理念在学生社会化和校园常规运行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校园中,应该积极地倡导契…  相似文献   

4.
发展性评价:教育评价发展的新阶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真 《天津教育》2002,(11):6-8
一、我国教育评价实践的回顾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育评价活动,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为了克服“文革”对学校教育的破坏,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引导学校办学行为标准化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化,将国外教育评价的理论和评价制度引进国内。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活动,基本上是采用了美国“教育评价之父”泰勒所创建的“行为—目标”评价模式,来对中小学校、教师及其教学活动、学生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的。这类评价的核心是以预定的目标为中心和依据开展评价活动,用统一的目标与标准来判定教育教学活…  相似文献   

5.
曹远 《泰安师专学报》2001,23(2):117-118
“和谐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素质教育是“和谐教学”的目的和归宿。“和谐教学”的基本原理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谐教学”有利于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与发展;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积极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6.
采用个案研究法,对一名小学四年级的男学生进行访谈,探讨学校因素与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学校情境中学业负担、教师的教育行为、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造成小学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虽然自卑感的形成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相互制约,但小学生处在人生早期的不成熟阶段,外部世界对他们的评价和态度,对其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学校作为教育专门场所,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应预防和纠正学生的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7.
教育评价偏失是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唯分数论“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紧张的师生关系扼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失偏的教育引起了教师对教育价值的质疑。从主观上讲,不良的办学质量观、教师观、择业观、人才观是造成教育评价偏失主要原因。纠正教育评价偏失需克服主观上的原因外,还需注意:第一、校长要正确地评价教师;第二,把教学方法与教育目标统一起来;第三,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基础、强调实践、重视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教育”,有利于学校优秀文化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社会的同步发展。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努力通过以下途径,来构建“和谐教育”,实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益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刘先海  叶芬 《湖北教育》2005,(10):18-24
几天的采访,从城区到农村跑了十几所学校,接触了局长、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及基层干部各色人等,采访笔记记了满满一本,字材料收集了厚厚一叠,粗粗回想一下对荆州区教育的印象,“和谐”二字一下子跳了出来。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学校领导与教师、社会与教育、家长与老师,与教育相关的方方面面,似乎都处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细细品味,“和谐”缘于方方面面对教育的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规范、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创建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学校首先应抓好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管”三方面的常规管理,一方面教师直接对学生施教,学生直接受教;另一方面教师的教通过“管”对学生的学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班级教育管理是最复杂、最繁琐、最基本的管理,教师处在一个比较复杂的学校关系中,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在班级管理中,常常有这样一些现象:老师们煞费苦心,管学生的思想动态、日常生活、学习成绩……然而却有学生对教师的管理反感、不接受,甚至针锋相对,反其道而行之,造成众多不和谐的现象。这种不和谐的现象往往给班主任的工作,学生的学习带来障碍。使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彼此相互理解、信任、支持而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和教师开展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而建立着这种关系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只是工作开展的对象,所以在工作中教师要用“爱”开启学生的心灵,身教重于言教,学会期待等各种工作方法来启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学生评议教师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是教育评价中有关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教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性体现的重要方面。很多学校还把学生评议教师作为教师管理的一个“撒手锏”。然而,在学生评议教师这一工作中,总是出现学生评议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相背离的现象。一般来说,造成学生评议教师这一工作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学生评议教师这一工作中,认识不够、组织及准备不到位是造成这一工作失真的常见原因学生评议教师是教育评价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自己的理论、原则和操作方法,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具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13.
潘红 《天津教育》2005,(7):29-30
“发展现代学校文化,构建研究型品牌学校”是天津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近三年的办学目标。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我们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以教师为本,为教师创设和谐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见习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会侠  李绍波 《陕西教育》2007,(11):115-115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应当也可以上升到学校教育根本目的和价值的高度诠释的”。一个学生,如果在受教育阶段没有在师生关系中体验到教师的平等对待,没有通过教学活动经历民主的过程,或者始终处在尊严被漠视、权利被剥夺的处境;  相似文献   

15.
熟悉教育情况的人都知道,那些“重点校” (或称“示范校” )情况好就好在实现了“良性循环”:因为社会声誉好,生源也就好;生源好,学生整齐,教师教起来就“顺心”、“顺手”,因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就容易提高……。那些“基础薄弱校”则往往是“恶性循环”:因为社会声誉差,生源也就差;生源不好,教师教起来就费劲,各项工作难于开展;好学生、好教师也就难于留住,反过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实践证明,那些已经形成“良性循环”的“重点校”、“示范校”和一些群众称之为“准重点”的已初步形成“良性循环”的学校和其地…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那么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在哪里呢?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核心是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其次是教育体制的原因,其核心是考试制度与学校、教师评价制度.中学数学教学尤其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主要表现在哪?教师是否负有责任?负有怎样的责任?本人认为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其一是“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其二是“施教不因材”.可用四个字来概括——机械重复.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的学校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碧 《教育探索》2003,42(3):44-46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要求有和谐的学校管理来保证,但由“物欲”、“权欲”而导致的“不和谐”现象,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目标的完善与实现。我们认为,学校管理应当追求和谐之境。和谐的学校管理具有对立统一性、自由愉悦性和超功利性,它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人物就是要引领教师实施和谐教育,使学生“变”,继而“变活”,最后“变好”。不同类型的教育有不同的“变活”“变好”的标准。普通高中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考上高等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则要使学生有高尚的职业修养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进入社会会做人,能做事,以此来创建和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黄有华 《福建教育》2007,(11):52-52,55
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很重视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但比较忽视对学生学习反思的研究,导致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教师满腔热情,学生却疲惫懒散;教师分秒必争,学生却姗姗来迟: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却启而不发……种种因由,学生学习的责任感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评价和反思的意识”。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指导学生进行单元学习反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对教师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是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及学校和谐稳定的大事,也是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