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起源: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  相似文献   

2.
文言是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文人仿古的作品。比如: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汉《史记》、《汉书》之类的典籍,以及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文章,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龚自珍的文章,都是典型的文言作品。此外,五四从前除民歌以外的诗词歌赋,也算文言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一、课文导读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学习的是宋代散文。宋代散文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并且更长于议论,对后世散文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代作家,他们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杰出成就。人们对“苏洵、苏轼、苏辙”的评价很高,有诗称:  相似文献   

4.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在散文、诗歌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等方面都有相当高的成就,著名的古文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最杰出的散文"八大家"。因倡导古文运动,与韩愈并称"韩柳"。他的《捕蛇者说》深刻揭露了社会矛盾,批判时政,尖锐有力。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上,朱右不是因文学创作成就闻名于世的,而是因其文学选本《唐宋六家文衡》而为世人所知。《唐宋六家文衡》接续了南宋以来集唐宋八大家为古文流派的趋势,首次仅集中编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八家"之文,并大幅度提高曾巩散文的入选比例,对曾巩散文的最终经典化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这种独特的安排是朱子理学的不断强化,科举考试机制的长期存在,浙东地区学术文化的理学氛围,朱氏家族的儒学传统,交往群体的儒学观念以及朱右自身"尊经重道"的文学思想等多重因素联合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朱右不是因文学创作成就闻名于世,而是因其文学选本《唐宋六家文衡》为世人所知。《唐宋六家文衡》接续了南宋以来集唐宋八大家为古文流派的趋势,首次集中编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八家”之文,并大幅提高曾巩散文的入选比例,对曾巩散文的最终经典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独特的安排是朱子理学的不断强化,科举考试机制的长期存在,浙东地区学术文化的理学氛围,朱氏家族的儒学传统,交往群体的儒学观念以及朱右自身“尊经重道”的文学思想等多重因素联合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四)宋元文学 第一,宋代文学 1、诗文: ①宋诗在继承唐诗传统的基础上,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有所开拓创造,追求新奇、细密、显露而富于理趣;同时出现散文化和以才学为诗的倾向。重要诗人有欧阳修、苏轼、陆游等。 ②宋代散文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宋古文八大家”有六家在宋,他们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和王安石。 2、词:词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文学史上词以宋称。 ①前人论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前者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后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相似文献   

9.
语言大师们认为,“简洁是天才的姐妹,是智慧的结晶”。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有一天,欧阳修和几个同事出游。一个同事骑的马受惊纵奔,在路上踩死了百姓的一只狗。欧阳修叫下人赔了钱,又叫那个同事将此  相似文献   

10.
<正> 宋代是我国古代散文空前繁荣,名家辈出的时期,也可说是古代散文自觉的发展时期。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新古文运动无论在理论、创作上,还是在作家的培养上,都显示出探求规律,力追前贤,刻意创新的精神。宋人远继秦汉古文的优秀传统,近承唐代韩柳古文之优长,创造了蔚为壮观的宋代散文,并由此形成了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八家的作品是唐宋古文的典范,而八家中除唐代韩愈、柳宗元之外,宋代的欧阳修、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占了六位,他们创作之繁富又是大大超过了唐人的。要而言之,宋代散文比起唐代散文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考察宋代散文的发展历史,必须从分析北宋古文运动入手,欧阳修是倡导新古文运动并使之成一代大观的首领;嗣后,苏轼发扬先师业绩,领导古文运动取得全面胜利。本文就分两个阶段来论证欧阳修、苏轼在古文运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索引收集1977年至1997车间韩愈研究论著85部,分为总集、别集、选集,论著和年谱、资料汇编等三个部分。由于本人所见资料有限,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指正。一、总集、别集、选集唐宋八大家全集(全三册)余冠英、周振甫、启功、博璇琮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1月版唐宋八大家全集(全十四册)逸凡点校新世纪出版公司1997年10月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冯中一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版唐末八大家散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3月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译郭必励等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版唐宋八…  相似文献   

12.
从中学课本所选用的“四记”看,无论文章内容,写作手法还是表情达意方面都说明宋代散文是唐代散文的继续,宋代的散文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涌现了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大家,明清散文实际上是在宋代散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杂记》选择了以下几篇杂记: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苏洵的《木假山记》、曾巩的《墨池记》、苏轼的《超然台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这几篇杂记“从所记事物中概括抽象出关乎社会人生的大道理,言近旨远,多有寄托”(专题导言),各类教参对每篇文章的微言大义都进行了深度挖掘,却很少从整个专题的角度进行阐释。笔者在通览这几篇传世之作后,感觉有一股浓浓的“爱”的热流在每篇文章内潜行暗涌。  相似文献   

14.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询、亦轼、苏辙、工安石、曾巩八位散文作家。唐宋八大家是何时排定的呢?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文学史上,两个以上的作家常常被并在一起称呼,其基本形式主要有六种。因生活时代接近而并称 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唐宋两朝的散文作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因作品倾向或政治主张相近而并称 唐代的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和孟浩然并称“王孟”;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都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并称“元白”;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因生活地点相近而并称 魏晋时诗人嵇康、林七贤”因他们常在竹林聚游,;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  相似文献   

16.
<正> 自明中叶的茅坤将唐之韩愈、柳宗元,宋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的文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传世后,八大家之说便“盛行海内”沿用至今。确实,他们的散文不仅比较全面、确当地继承了我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光大,而且开启了后世散文发展之流变,几乎各种流派都从他们那里接续了基因。明代竟陵派的创始人钟惺说:“有东坡之文,战国之文可废”指的是它的承上;从启下说,桐域派散文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散文的总结,桐域三祖之高祖的方苞也以“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介韩欧之间”为终极目标。诚然,我们也应该承认,“八家大同小异,要归雅驯”,或者如黄宗羲所归纳的,  相似文献   

17.
陆游作为一个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他的九千二百多首诗,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可在宋代乃至中国诗歌史上名列前茅;他又是个词人,词的数量虽少(一百三十首左右),然“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刘克庄语),在南宋,人称他的词几可与辛稼轩并驾.然而,人们似乎很少注意到,陆游其实还是个成就杰出的散文家,其散文绝不在所谓的“唐宋八大家”之下,完全可与“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四家媲美.本文拟先对陆游散文的成就与风格特色分文体形式作阐述,然后看其在南宋文坛上的地位,并同时与二苏、王、曾四家作概略比较,以确立陆游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许明 《考试》2005,(11)
在我国古代散文百花园中,宋代散文犹如一朵奇葩,傲然独立,引人注目。特别是唐宋八大家中王安石和苏轼的游记散文,更具哲理韵味。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按照游程顺序,很有层次地描写了山水景物和名胜古迹。作者根据自己敏锐观察和亲身的体会,用生动的语言、精练的笔触,神形毕肖地把一般人容易忽视或遗忘的自然景色,图画般地再现出来,使读者产生一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又因曾为官柳州,人称“柳柳州”,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同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永贞元年(805)九月,因革新失败,被贬为邵州刺史,同年十一月再贬为永州司马。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我国古代游记中的名篇,历来颇受重视.明清以来的重要散文选本,如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吴楚材、吴调侯的《古文观止》,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林西仲的《古文析义》,张相的《古今文综》等都将此文遴选入书.现代人选编的一些古代散文选本,文科院校的古典文学教材以及中学语文教科书,也都选了这篇文章.但人们对这篇游记,品评的意见,论文的方法,却不尽相同。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