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站在"形式逻辑"的立场上,我国一些体育学者提出"中国体育Sports化问题",易使中国体育偏向竞技发展,从而陷入竞技化发展的误区.然而,从"自然语言逻辑"的"约定俗成性"和"多义性"看来."中国体育Sports化问题"根本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1 体育科学问题 日本大修馆书店1973年《现代学校体育大事典》对体育科学和竞技科学的注释:根据1963年10月14—19日体育术语国际会议报告,体育(Physical Educadon)是在人的协调发展中对人的身体全面发展施加影响的教育。体育科学(Science ofPhysical Education)是体育领域中的学问的总称。(第48页)根据现代对体育(Physical Education—身体教育)和体娱(Physical Recreation——身体娱乐)领域划分的特点,竞技(Sports)属于体娱(Physical Recre-ation)。竞技科学(Sports Science)是竞技中的学问的总称。(第41——42页)2 “大体育”问题 英国安德鲁斯(现任国际体育联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学习与思考国内人士对体育概念两种主要不同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最近在美国出版的《体育与竞技—现代导言》一书.对美国学者如何理解“体育(Physical Education)”和“竞技(Sport)”这两个概念及其关联内容进行了介绍与评述.本文认为,目前美国人对“体育”与“竞技”的认识正趋于分明,体育(Physical Education)不是竞技(Sport—athletics),不是娱乐(Recreation),不是闲暇(Leisure),Sports没有扩大到概括体育(PE).  相似文献   

4.
面对战争与和平的两难选择,“体育竞技”是“战争”的等价物吗?它可以既保留人们的斗争士气、勇敢、刻苦的意志,又于人类无害吗?关于此说,历来圣哲众说不一。程志理认为,Sports(竞技体育)在内在结构上确实存在一种与战争冲突惊人的“同构”关系,二者同构异质。即Sports不仅具有战争的冲动性,博奕性、惊险性以至于“分离性”,而且还独具仪式的“亲合性”,其单数“Sport”作为体育大概念,还蕴含着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育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即大学竞技体育起始于1986年,对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由于发展历程较短与单纯的追求锦标主义,使其体现为社会本位的“工具化”与中国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相悖,出现大学体育高水平运动队“竞技化”倾向,没有发挥大学体育培养健康与全面发展人才的现实功能。大学竞技体育目前缺乏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内核,它还需要历史的积淀与价值观念的转变。只有回归“人文性”,才能弥补大学体育在其发展中出现的“人文危机”。  相似文献   

6.
走进体育语言--对体育与竞技思维混乱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从因使用不规范的体育术语概念而引起的争议入手,在阐明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思维和竞技( Sports)思维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由于交错混杂使用这两种思维方式而导致的一些长期困扰体育工作者思维上的难题,目的是引导体育工作者寻求体育思维方式和竞技思维方式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促进中国体育事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学校体育运动项目教材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材化问题 所谓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材化是指把竞技体育项目的技战术方法,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改造成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从“群本位”到“民本位”,从社会本位到人文本位,体现了体育全球化的世界潮流。运动项目的教材化,本质上是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如何看待运动项目的价值观问题。解决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材化问题,就是要通过对运动项目方式方法的重新分类,体现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价值观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在竞技体育管理中引入人力资源理论,是对市场经济化趋势日益明显的现代社会条件下,竞技体育的社会、经济功能的客观认识与尊重。本文借鉴相关理论并结合竞技体育的实际,对竞技体育中人力资源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谈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实践和锤炼形成的文化,竞技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和完善。体育在发展的初期,照搬和借鉴竞技运动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在进入80年代后,由于竞技运动的发展甚至异化和体育对“增强体质”这一根本目的的回归,使得体育手段再原封不动地照搬竞技运动项目越来越不适应体育目标的完成,在“全民健身计划”方兴未艾之时,对竞技运动进行改造,使其体育手段化,从而为“增强体质”服务,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就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基本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关于体育基本概念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归纳了中国体育理论界对“体育”这一名词概念的争论,主要是以下四个问题,即体育同竞技运动有无区别、是不是硬把体育同竞技运动混在一起、体育学院统编《体育理论》教材对“体育”所下的概念是不是还有不科学、不准确的地方,以及“体育”的外延分类是否科学。论文逐一作了分析并对“体育”及其外延“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提出了新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体育发展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沧桑正道。这条道路蕴含着坚持党对体育工作领导的政治逻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体育的历史逻辑,加强依法治体和制度建设的法治逻辑,继承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逻辑,全面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创新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的实践优势包括:一切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发挥好适合国情的认同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价值选择,统筹和协调并举的结构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内在支撑,与时俱进开新局的动能优势为体育发展提供了路径依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之路",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奋斗之路",是成就体育复兴伟业的"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与男性气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性别逻辑的视角对体育运动中的性别问题,尤其是男性及男性气概进行研究,认为传统的性别逻辑将体育运动看做培养男性气概的途径,也是男性赢得男性气概的方式,导致体育场成为男性的保留地。但是体育运动对传统男性气概的推崇使得男性受益的同时,也损害到男性的健康,造成男女之间体育参与的不平等。对传统的男性占统治地位的体育运动进行反思,有助于实现体育运动中两性的真正平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体育全球化程度逐步加深,国家做出对竞技体育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重大决策。引入多重制度逻辑分析框架,审视中国职业体育组织高质量发展形成机制,发现其运行与演化内化于中央政府治国理念导向与战略选择顶层设计的政府逻辑、政策目标传导中风险规避与利益集团共谋的科层逻辑、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与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逻辑、投资收益效率考量与契约精神追逐的市场逻辑等多重制度逻辑互动过程中。这些主体秉持各自的制度逻辑,在职业体育组织发展中进行决策与采取行动,多重行为选择的博弈与冲突造成中国职业体育组织高质量发展面临价值取向冲突、行为策略选择偏差以及主导逻辑历史权变冲突等困境。鉴于此,提出建议:深化政府主体对高质量发展战略与理念引领,形成各方利益平衡格局;纾困科层部门政策执行危机,合力制定上下对接的配套政策;再平衡职业体育组织发展的政社关系,形成嵌入与自治的良性互动格局;建立健全现代化职业体育组织市场体系建设,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力量,旨在构建中国职业体育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多重制度协同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休茨与迈耶play,game,sport三者关系论争的方法论置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涛 《体育学刊》2000,(1):52-54,57
用辨证逻辑的方法,分析休茨与迈耶关于play、game、sport三者关系论争中的方法论缺陷,讨论了知性思维方式在此类问题上的无解和辨证逻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体育产业的兴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原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北京奥运会中办成功。尝试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寻找话语逻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关于发展中国体育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文化产业作为低碳环保的"朝阳产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采用文献资料、系统分析和逻辑推理等方法,从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出发,提出河南省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为河南省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体育外交作为独立研究对象得益于实践,但其实践缺乏系统性和统合性。以往研究者采用"例证法",强调体育外交的功能和政治目的,忽略了体育外交的实践逻辑。从韦伯的"工具理性"视角出发,重新整合体育外交的实践逻辑,同时引入社会学中的"资本"概念,提出"资源-行动战略-目的"的实践模型;认为应区分体育外交资源和体育外交行动,体育外交实践的政治目的是"资本生产与累积",经济、文化、社会和象征资本通过再生产的方式再次参与到体育外交实践中。以此模型为基础,进一步检视了中国体育外交实践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体育现代化概念内涵的界定与外延的划分是体育现代化研究与建设首先应该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运用形式逻辑的有关理论对已有体育现代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体育现代化内涵的新思考,并将其外延归纳为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4个层面,即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层面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职业足球与媒体逻辑——“体育和社会”对话之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媒体与体育,特别是与职业足球的关系,主要探讨了媒体为什么关注体育? 这种关注为体育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同时分析了体育媒体的报道逻辑及其可能存在的误区等问题;指出了近年来体育媒体对于职业足球的大范围的意见交锋,已经使中国足球的话语空间逐渐成为由公众参与的讨论社会公共事务的实验性空间。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是否具有伦理属性是能否以伦理介入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提,对其确认与把握将为学校体育伦理研究提供内在依据与理论凭借。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任何一个环节、过程都离不开人性取向的判断,人性假设是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前提。伦理道德孕育于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即人性或人的本性的折射,那么人性中必然内蕴着伦理道德,由此可以推断,人性内在必然具有伦理属性。按照事物推演的逻辑,既然人性内在具有伦理属性,而人性假设已经被确证是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前提,可以确认学校体育内在必然具有伦理属性。伦理属性在学校体育中主要体现为:学校体育相关主体之间存在实质伦理关系,学校体育终极目标具有伦理蕴意,学校体育实践需要伦理的规范与约束。依据人性逻辑对学校体育伦理属性的确认与探索,既有利于明晰学校体育的伦理内涵,也有利于丰富学校体育伦理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