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除了讲究"主旋律"的引人入胜外,还得讲究"序曲"的扣人心弦,"终曲"的回味无穷,这样才能进入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奏出和谐、动听的"乐章"."序曲"和"终曲"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它能把学生散乱的精力一下子集中到本课的内容上来,为成功进行本课教学奠定学生在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良好基础;而精彩的"终曲",可使课堂高潮迭起,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从而在情感的驱使下进行新的认知活动.那么,如何奏出这动听的"序曲"和"终曲"呢?有位青年教师执教"角的度量"一课时其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现介绍这"两曲",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2.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动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导课是“起调”结果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必须做到善始善终。精彩的新课引入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同样巧妙的结尾也可以达到“课虽尽,趣犹存”的境界,课堂小结不是课堂教学可有可无的活动,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一堂课要经历几个教学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任务,其中有主有次。然而当教师讲到临近尾声时,学生久坐而易精力困乏时,结尾只有比开头和主体更吸引人,才能使人一振。将学习思维推向高峰,因此,精心设计课的结束部分是课堂教学中—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那么,怎样设计才更富有艺术性、诱惑力呢?  相似文献   

3.
罗丹红 《教育艺术》2003,(12):61-62
一堂完美的课,犹如一首动听的交响乐,不仅要有“序曲”——引人入胜的“开讲”,还应有“终曲”——淋漓酣畅的“收束”。许多优秀的教师处理课堂结尾都  相似文献   

4.
一堂生动活泼具有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动听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导课是“起调”,结课是“终曲”。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  相似文献   

5.
《方山子传》是苏轼为数不多的传记作品中的名篇.本课从“人物之异”入手,从“形貌之异”“生活之异”“际遇之异”三方面着重分析和挖掘方山子的外在形象特点及内在的个性内蕴.作者表现传主之“异”的过程中运用了一些诸如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奇”笔,使方山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学生对方山子的形象特点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后,再分析作者“传人见己”的写作意图.本课的最后对方山子的精神内涵作一适度的拓展,从而让学生能在本课的学习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堂成功的地理课、不仅要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还要有意味无穷的“终曲”,以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然而在这次全市青年地理教师优质课评估中发现,许多教师对“导语”_和新课内容设计颇为讲究,但对“终曲”的弹奏却缺乏精心设计。下面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谈谈地理课结尾教学的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2007届中考政治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主要可体现为五个字,即“新”、“多”、“紧”、“难”、“弱”,如何更好地讲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成为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  相似文献   

8.
蒋琳 《湖北教育》2010,(9):39-39
上一堂好课。不仅需要“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教师还需要精心设计过渡语,让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又结构严谨有序。  相似文献   

9.
初中理科教学不仅要精心“导入”新课,其课堂结尾的小结,俗称“结课”也应讲究艺术,以起到强调重点、归纳总结并为下一环节教学铺路搭桥.  相似文献   

10.
本课充分尊重学情,着眼于学生发展,从“梦前”“梦中”“梦后”等角度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李白“诗仙”美誉的内涵.以“诗仙”之美誉为切入点,以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境界为重点,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所写的阅读疑问或感受,以诵读、批注、属对等传统教学方式解读文本,践行课改理念,构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1.
做好一篇文章讲究“凤头豹尾”,历史课同样要讲究“凤头豹尾”。更多的老师往往对导入新课精心设计,这无疑是必要的。但一个好的结尾同样必要,它为整堂课划上完美的句号。下面要结合本人实践谈下课堂结尾的设计原则。一、总结知识原则如果把课始和课终比作“画龙”,那么课终就是“点睛”了。点睛之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要总结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出知识结构和主要内容,并用简明的语言把本课内容联结起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并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例如在讲北宋《加强中央集…  相似文献   

12.
谈终课教育     
一堂课有始有终,课上内容讲授完毕到打铃宣布下课,这段时间称为终课。终课不是招手即停的出租车,想停就停,哪儿停都行。终课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和讲究终课艺术,完善课堂教学,定格知识线索,总结知识规律,拓宽学生思路。笔者认为:一堂课的终课控制点应该有两个,即“整体控制”和“尾声控制”。1、整体控制。一堂课是由几个时段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某一时段因故提前或延迟,势必影响到其它时段顺序提前或延迟,使适时终课最终不能实现。整体控制既要使各时段任务限时完成,又要使教者所传授的信息(教学目…  相似文献   

13.
新课引入是新课教学的前奏曲。一堂生动活泼、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入问题,起着关键眭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说课]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  相似文献   

15.
一、《九歌》的结构与情感脉络屈原《九歌》的结构,前贤时哲多有论述,根据祭歌仪式,大多分其为“迎神→祭神→送神”3个部分,迎神为《东皇太一》,祭神为中间9篇,送神为最后的《礼魂》,按照音乐的结构,迎神之《东皇太一》为序曲,祭神之中间9篇为主体曲,送神之《礼魂》为终曲。闻  相似文献   

16.
说课案     
今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音乐第三册第六单元《卡门序曲》。 一、说教材 本单元着重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序曲”、“回旋曲”、以及它们在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对各种乐器的演奏,初步认识和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教了二十多年书,自己满意的课好像还没有过,常于“庆幸”与“遗恨”之间,冒出几丝偶感,有些话很想说出来,于是就有了以本课为例所产生的下面这些文字。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吾谁与归”中“归”的释义,认为“归”应训为“终、至”,“最终到达”。“与”在句中为介词,“跟……一起”。“吾谁与归(其谁与归)”的意思是:我还能和谁一起最终实现那至高的理想(探索到宇宙、人生的奥妙)呢?”  相似文献   

19.
说课是近几年来中小学教师常用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它由“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的说课三环节构成。通过说课 ,教师可以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说教材”,是说课的第一步 ,教师需高屋建瓴 ,从更高的视点来把握本章本节内容 ,一般各科教学大纲、教学参考均对教材有长篇分析 ,教师可以参考借鉴。“说教法”,是说课的第二步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从众多的常规教法中选择一种适合本课的教法或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摸索创新。“说学法”是说课三环节中的最后一环 ,常常也是最难、最关键的一步 ,因为学生千差万别 ,即使是…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中第五、六单元都是古诗文单元,涉及的文体众多,简直就是古代文体的大荟萃,如“书”“传”“说”“序”“诗”“词”“曲”“记”“歌”等。“诗”“词”“曲”大家都比较熟悉,那么,如何理解其他文体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