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间退回到1993年7月20日。这天清晨。无锡市及其邻近地区的听众都通过空中电波接收到了这样一个声音:“无锡市郊区人民广播电台,FM92.6兆赫,江南之声。”这表明。试播了一年多时间的无锡市郊区人民广播电台调频立体声广播正式开播。这个全部由主持人直播的大板块节目——《江南之声》。从此也引起了广大听众和广播界同行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新星 《新闻天地》2011,(8):67-67
7月5日,史玉柱在微博上发布,消息表示,将和马云、刘永好、冯仑、茅永红、郑跃文、张征宇“七君子”集体举办一个“追悼会”.每个人给自己致悼词.以“结束过去、开始未来”。这条微博截至5日晚8点钟已经被转载近4000次,评论超过2400条。  相似文献   

3.
我作为《会海——当前一大公害》的作者,真没有想到这个已经“老掉牙”的题目会在社会上和新闻界的同行中引起如此反响! 7月2日晚,这条消息播发之前,新华社当天已经播出四五万字的稿件,其中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消息、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以及全国人大颁发的军衔条例、授衔规定等重头新闻就达二三万字,这无疑对“会海”一文的采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编辑、记者无不对此感到不安。 7月3日早上,时针刚指到6点半钟时,记者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收音机。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发出的电波中,听到了“会海”一文“落地”的声音,沉重的心情一下变得轻松起来。同日上午,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刊出了专稿;北京日  相似文献   

4.
1972年7月。我就当时发掘长沙市郊马王堆汉墓出土许多珍贵文物,写了一条消息。消息于7月28日经郭沫若同志审阅后,新华社即报周恩来总理审定,于7月30日播发。周总理是第二天就将稿子退回新华杜的,只改了四个字:将原稿中把出土的一幅帛画说成“古代帛画中空前的杰作”一句中“空前”二字,改  相似文献   

5.
8月27日,《人民日报》登了两条报丧新闻(均系新华社8月26日电讯):一条是,原国家商检局总顾问廖体仁于7月23日在北京逝世;另一条是,浙江省军区原顾问宋治民于5月15日在杭州逝世。当读者得悉这两位同志谢世的消息时,已是他们分别作古35天和104天之后。姗姗来迟,在报丧新闻中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但迟至人死后100多天才发消息,也许创造了“新纪录”! 还有这样的怪事:报丧新闻也要“出口转内销”。著名作家沈从文于今年5月10日逝世,海外传播媒介很快报道了,国内报纸当时却没有报道。《新民晚报》在5月16日登了一条“出口转内销”的消息。这在内地算是最快的了。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南店乡降下一个一吨重的特大冰雹。从地方到中央的一些新闻单位都作了报道,遗憾的是这又是一次失实报道。《人民日报》7月23日报道了这条消息,7月24日就刊登了否定消息,说:“内蒙古千公斤冰雹至今查无目睹者,气象专家认为不可能有这样大的冰雹。”7月25日《羊城晚报》刊出一幅漫画,指出此事“是一个叫做鲍永胜的人杜撰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这个地区,究竟是杜撰生造,还是事出有因?很有必要弄个明白。冰雹是个易溶体,调查应从哪里入手呢?《人民  相似文献   

7.
我在报上见到两条消息,心存疑窦。这两条消息,一条是发表在中国农民报今年7月14日三版上,题目是《身居果园五年鲜果一口不尝》,另一条是发表在人民日报7月20日四版上,题目是《朱性哲义务修理钟表一万五千多只》。这是两条很普通的短新闻,但都引起了人们的一些议论。一种意见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朱天作同志身在果园五年,哪能“鲜果一口不尝”?朱性哲是农村干部,哪有那么多时间义务修那么多钟表?  相似文献   

8.
2000年7月的一天,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一条关于苏州吴县市将要在10月3日至6日举办“飞越太湖大桥”的消息。看到这条消息,我们《无锡日报》的同仁们一下子都议论开了。去年飞机穿越天门洞时的特技惊险表演的事件,我们仅用了几条新华社的消息,但事后大家觉得太不过瘾,这回就在家门口又来一次飞行特技表演,怎能错过这种大好时机呢?我当即请示了领导,领导也  相似文献   

9.
1994年,我台收到通讯员来稿近万篇,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却是一条不足300字的消息引出的一次人物宣传。事由是这样的。1994年7月31日下午6时,我台通讯员打来电话:“今天下午5时半,北吴集乡余庄村九组青年刘兆伦,在领居房屋失火后,连续3次冲进大火封门的屋中抢救邻居的财产。在最后抢救一辆自行车时,电线断落,触电身亡。”这条消息是作为一般消息处理还是作为重要消息播出?编辑部内产生了分歧。有人提出:“为一辆自行车值吗?”问题的提出,实质上是衡量消息的新闻价值的争论。争论的结果认为,问题核心不在抢救物品的经济价  相似文献   

10.
1.线索发掘 2007年10月23日,我们从网上看到南方都市报有一条小消息:“深圳市长许宗衡在一次会议上表示,要杜绝开着奔驰、宝马车要房子的不合理现象,公务员转租公房的收入要全部吐出来,拒退房子的公务员将被升除。”虽然这只是一条很简单的小消息,但凭着多年从事新闻报道的经验和敏感,我们第一感觉,这是“好东西”,  相似文献   

11.
1996年12月29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简短的新闻,颇为引人注意。兹将这一条消息引述如下: 美国目前有一张颇为流行的“快餐式”报纸,这张报纸的特点是消息报道简明扼要,三言两语道出读者最关心的事情,最长的消息不超过300字,有的只有标题和副题。这种报纸适应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 这条消息给了我们以什么启示呢?它告诉人们:新闻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必须向“短些,短些,再短  相似文献   

12.
4月24日北京一家报纸第九版有一条消息,题为《利用合同诈骗,定襄农民落网》,大体内容是犯罪嫌疑人王某假冒“山西晋东华煤焦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与浙江陈某签订了煤炭买卖合同及合作协议书。先后骗取陈某33万元。4月6日,王某被忻州市警方抓获。这条消息的内容是准确的,但标题中的“定襄农民落网”表述十分不准确。从这条消息中得知,王某出生在定襄县蒋村,早已不务农,而是开煤矿,捕前居住在忻州。这条标题首先是混淆了群体和个体两个概念,即使王某是定襄农民,也只能说“定襄农民王某落网”。其二,王某只是出生在定襄,早已不务农了,还说他是…  相似文献   

13.
1993年8月21日,某省报在头版发了一条消息,介绍一位全国劳模,农民企业家为了发展高科技项目,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忍痛卖掉了四辆高级轿车,其中有“奔驰”、“奥迪”、“桑塔纳”、“大禹”等。这条消息见报后,许多人认为是一篇针对性强,有新闻价值的好稿。然而,有位公安交警部门的同志却提出:“在此之前‘大禹’车我们国家一辆也没正式进口过,这劳模的‘大禹’车是哪里来的?莫不是买的走私车吧?”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某地一煤矿不幸发生瓦斯爆炸,伤亡惨重。次日晨练时,笔者将这条新闻告诉一位老友听:“已经找到16具遗体了。”不料对方问道,“这是截止到什么时候的消息?”笔者学着媒体用语不假思索地答曰:“截止到记者发稿时。”  相似文献   

15.
翻开1991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二版,当我看到《乐做“洋劳模”愿当“主人翁”》的消息时,竟然吸引了我。虽然,这条消息并不在显眼的位置,可我仍爱不释手地少说看了三遍,并且确实咀嚼了一番。这条消息一反老面孔,“老外”在中国获得中国奖,并且一个“乐”、一个“愿”,足见“老外”对中国人的追求感兴趣了。这消息怎不不令国人振奋?用新闻术语讲,题材非但新鲜,而且重大。这条消息全文不足  相似文献   

16.
1985年9月14日,无锡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播出了一条反映无锡市一些菜场肉案上买不到瘦肉的新闻片。这条新闻片不仅展现了一些菜场肉案肥肉成堆瘦肉少的状况,并从消费者的角度提出了“瘦肉到哪里去了”的问题。新闻播出后,许多观众反映说:“这条新闻好,电视台为我们讲了话。”新闻界同行说:“电视台的这条新闻争得了观众,扩大了影响。”商业部门的同志也受到震动,并迅速采取措施,对这一问题作了处理。  相似文献   

17.
“绝版珍品”多如牛毛本来应当很罕见的“绝版”“限量发售”的“旷世收藏珍品”不知何时已变得多如牛毛、铺天盖地。随手翻看一份份都市报,这类广告消息就会映入眼帘:国内一家老牌晚报,1月24日A1至A3版,版版都有这类“珍品”广告。某沿海城市的市委机关报上,1月27日这一天国内要闻版上同时有4个此类“限量”收藏品的广告。辽沈某主流媒体,2月5日只出16版,就有5条“珍藏品”消息。记者归纳了一下,这些“绝版”“限量发售”的“珍藏品”大致可以分为类:一是所谓“黄金书画”。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已经面世的“黄金书画”至少超过20种,大有泛滥…  相似文献   

18.
走过了3个年头的无锡市郊区广播电台,在9月12日她3周岁生日的这一天,又在早间新闻的形式和编排上作了一番全新的探索和尝试。这档早间新闻节目,由“国内新闻”“港台传真”“国际新闻”“体育消息”“兄弟报台”“追踪报道”“时事经纬”等12个栏目组成,总长度为3个小时。标志性的举动是在新版新闻节  相似文献   

19.
評:韭園溝給黄河輸送清水作者:新華社陕西分社記者王永刊載:7月25日新華社新聞稿 7月94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顯著地位刊載了新華社一条消息:“韭園溝已經变成給黄河輸送清水的山溝”。这是一条生动而有意义的新聞。根治黄河是我国一件重大的事情。毛主席曾親自視察了黄河,国务院也發布了根治黄河的远景規划。因此,对全国人民有極大的鼓舞作用,全世界人民也感到很大的兴趣。根治黄河是全国人民乃至全世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7月18日刊登了一则题为《县委副书记李凤洲被撤销党内外职务》的新华社消息。这则消息用词混乱、前后矛盾,仅明显错误就有七、八处之多。一、消息说:“李凤洲从1976年11月以来,利用各种手段,将自己的子女、亲属等28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