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就是说,教育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人的一切发展,教育要依靠人去实现发展。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群体,也包括个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是一个泛指的全称和特称概念。强调教育“以人为本”,就是强调教育的人文关怀本质,强调教育在人类再生产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我们必须“把人当成人”来教育。事实上,在过于强调教育文化传承功能的条件下,确实存在着某些“不把人当成人”来教,而更多地视为知识容器、视为教师的录音机或传声筒的现象。在沉重的应试压力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个性发展包括个体的自我意识、主体地位、个性心理品质及个性特长发展。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存在着只重视共性教育,忽视个性教育;强化集体教育,忽视个体自我意识的培养;强调学生对社会、集体的服从,不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抹杀个体发展的需要等误区,存在着德育目标空洞化、评价标准模式化、评价结果格式化等问题,使得学生个性扭曲或没有了个性。这样的学生自暴自弃、丧失自尊、孤僻叛逆或没有主见、唯命是从、盲目从众、不思进取、故步自封等。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中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关系,而不仅仅是代际之间的上下传承关系;强调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强调了集体的学习,而不是个体的学习.老师应该确立面向全体,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学生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论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学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是人类社会文化多姿多彩的重要源泉,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推动力。差异是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差异课堂生态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尊重差异,把学生带来的东西作为一种学习环境的资源,其教育学价值就是促进主体间互动、激励、协作和共生共长,追求高水平高质量,促进每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是学生差异资源的促进者、开发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强调个性的培养,是基于对个性的尊重和主体的回归,是教育价值观的转变。首先,每个人生来就是独一无二的,如果用一种模式去限制各具特征的个人的发展,就意味着我们对某些个体的不公正。其次,每个人的独特性是人类文化多姿多彩、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重要源泉。个人的独特性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使合作才成为必要和可能。人类文化进步的动力就蕴藏在个人的独特性之中。再次,新课程强调个性并不排斥个体的一般性。社会要存在、要发展,就必须对它的社会成员提出共同的社会化的目标,如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准则、价值观等。这些共同的…  相似文献   

6.
一、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困生" 尊重学生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教师打开学生心扉的第一把金钥匙.没有尊重就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儿童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相似文献   

7.
关于"集体责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责任存在的基础是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平等,集体责任的实现取决于集体责任的界定以及集体成员对集体责任的了解和认可程度,而集体责任与个人正当利益之间的关系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集体责任的角度可以对集体主义原则进行更全面的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班级是学生集体最基本的群体。一个优良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对生活在这个群体里的成员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促使全体成员身心健康不断地发展。反之,一个不良班风的形成,也会象一种腐蚀剂,使人心涣散、集体瓦解,助长歪风邪气。马克思早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它一切人的发展。”人的道德精神的成长,应该是集体对个人有效教育的极重要的结果。既然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影响,那么要培养和教育个体就要培养和教育他所在的集体。只有提高了整个集体的思想素质和道德面貌,才会形成影响教育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良好环境和巨大力量。正如马卡连柯所说的:“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之后,集体自身就会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育也是一种宽容,不懂得宽容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发展中的个体。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缺点,学会去宽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重要宗旨就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教育的重要宗旨就是“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应该是完整的、和谐的人格,它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条件。健全人格的养成有待于一种和谐的教育来实现。这种教育应该把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最高目的之一,强调人的尊严、自由与责任;又强调每个人都要关心他人、集体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而且要把伦理道德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去。人在尊重自然的同时要把自己树为自然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强调教育应挖掘人潜在的智能,培养人的创造性思…  相似文献   

11.
论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学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是人类社会文化多姿多彩的重要源泉,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推动力。差异是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差异课堂生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尊重差异,把学生带来的东西作为一种学习环境的资源,其教育学价值就是促进主体间互动、激励、协作和共生共长,追求高水平、高质量,促进每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是学生差异资源的促进者、开发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制度并非机械的纯粹规则,而是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育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是人文性的,是以人性发展为根本、为人性发展服务的。尊重人、关心人、解放人、发展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制度建设的根本。教育制度建设的价值关怀本质上就是对人类教育共同体成员需求的关注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更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和自我教育的课堂,所以构建和谐班级尤其重要。和谐班级应该是一个团结的集体,集体的每个成员对这个集体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谐班级应该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集体,集体的每个成员都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谐班级是一个满足学生所需的集体,集体的每个成员在这个集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品质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载体,是推行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师生关系的定位影响着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就影响着教学的质量。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呢?一、民主、平等——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与平等,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价值选择,是现代课堂与现代师生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人格与权利的平等,是尊重每个人的参与权利和决策权利,是尊重差异,尊重多样选择,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独特价值。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与同学交往,最应注意的原则是遵守集体规范。集体规范是使不同的成员得以交往的基础,它可以统一成员的行动,保持集体的凝聚力,同时也使每个遵守规范的人得到有效的帮助。遵守集体规范,就要对自己的独立意识加以克制,对他人的需求和利益加以尊重。同时还要以诚待人、实事求  相似文献   

16.
一、教师学生观的内容(一)学生地位的认识。指教师对学生在社会关系和在教育关系中地位的认识。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同样是享有社会权利的主体,同样应该受到尊重。甚至主张儿童利益首位原则。而教育过程是一种生命和生命的交流过程,是受教育者精神建构的过程。教育“并不仅仅是个体的内在潜能展开的过程,而是引导儿童精神发展的历程”,作为教师,不仅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而且应把学生作为自己意识的中心,将学生看成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相应地,对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地位的认识,应由“师本”变为“生本”,在知识与学生发展的认识中突出人的地位,强调人本关怀,形成知识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工具,人的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的人,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教育对象,教育过程中没有学生个体的主动积极参与,没有师生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存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教师最重要的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理解教育本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友好、相互学习、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教师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了解、尊重、理解学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对世界的考察要“从主体方面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是交往中的主体、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包括同一时期的不同个体(个人)或个体群(民族、国家),也指现在的人与未来的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坚持自身主体地位与尊重其他主体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中心,但这中心是多极主体的中心。每一极主体的个人或个体群  相似文献   

19.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从学校的培养目标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教育,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健康发展。这是创新教育的真谛,更是教育的责任。一、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1.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的,并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都是以承认、接纳、尊重和珍视多样化的存在为前提的。个性意味着差别和多样化,个性有其独特性,因为每个人生来就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我们每个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一样。如果我们要求用一种模式去限制原来就是丰富多彩,各具特…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强调开放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的开放式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机会和权利,欣赏每个个体的自身发展,强调学习过程中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