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冉华 《编辑之友》2016,(11):100-103
通过考察传媒人胡适具体的传播实践,论题发现胡适与其积极参与的纸刊之间,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梳理胡适与亚东、商务这两大出版社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与汪孟邹、张云济等出版家之间的人际交往,又可发现胡适是思想文化界的“意见领袖”,在传媒界则是受困于人情法则的“能人”.而“能人现象”与“意见领袖”是胡适“传媒人”形象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2.
季维龙先生是大陆较早研究胡适的学之一,他有多种胡适研究论,其中重要的有两部,一部是《胡适译系统年目录与分类索引》(下称“索引”),另一部是与曹伯言合作编的《胡适年谱)(下称“年谱”,季维龙以其对胡适深入的研究,名闻于大陆学术界,对他的治学态度与治学精神,海外胡适研究会负责人,美国圣约翰大学李又宁教授的评价极恰当,好说,季“为人诚厚,治学勤谨”,季维龙对胡适研究的历程和成果,确是体现了“诚厚”,“勤谨”这四个字。  相似文献   

3.
那天,在台北“中研院”内的胡适故居,望着胡适的书房,我不知为何又联想起了“二一一工程”。“二一一工程”是国家教委正在着手实施的一项重大的办学计划,大意是近期将集中国家力量办好10所大学,在21世纪内再集中力量办好100所高校。这项计划不会与胡适有什么直接联系。可不知什么缘故,一想起这事,我就  相似文献   

4.
胡适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的道德文章天下皆知,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胡适还有一本“鸳鸯谱”,里面记载着由他牵线的几十对“鸳鸯”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和胡适之间有着深厚的学术缘分。本世纪初,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先后发表过《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和关于论“墨学”的论著,胡适后来在《四十自述》中说,他的书,“给我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使我知道《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学术思想。”正如《胡适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的作者罗志所指出的:“胡适治学极受此文的影响是无疑的。” 1918年11月,经友人介绍,梁启超和胡适在天津首次相会,相会的机缘不  相似文献   

6.
台湾胡颂平编纂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里,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内容:某要人自诩风雅,喜欢作诗,他把陶渊明的“饮酒诗”逐首唱和,又把杜甫的“咏史”诗依韵唱和,可见其自我感觉之好。他把诗集送给胡适“求教”,谁知年轻时就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治学原则的胡适,到了晚年更较真,真的“赐教”于此公。胡适之先生对此公有如下一段谈话: 先生说:如集里《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的第一首的头两句“君子固穷耳,天道循环之。”开始就不通。接下来“日月有常轨,寒暑岂定时?”寒暑自然是定时的,怎能  相似文献   

7.
胡适自述     
《全国新书目》2014,(10):21-22
内容简介《胡适自述》是胡适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记录其早年经历和心路历程的自传,也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在本书中,胡适回顾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全面总结了自己早年的心路成长历程。《胡适自述》是胡适先生与自己的过去进行的“心灵对话”,读《胡适自述》我们可以从中感受胡适先生特有的睿智、幽默与文化气质,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胡适,特别是胡适青少年时代的心路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8.
余慧敏 《青年记者》2009,(20):78-79
1908年7月,胡适成了《竞业旬报》的编者和记者,从第24期起,胡适接任主编,到1909年1月22日第40期因病终止。①《竞业旬报》呈现出新闻纸和杂志兼具的特色:其栏目囊括“社说”、“时闻”、“词苑”、“时评”、“小说”、“谈丛”、“金玉良言”、“闻所未闻”等。  相似文献   

9.
2000年夏季,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整理旧藏胡适藏书时,发现了部分胡适手稿和往来书信,本文追溯了当年胡适留在大陆藏书的来龙去脉,对这些“重新发现”的资料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关胡适资料的整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叶新 《出版史料》2010,(2):72-72
了解商务印书馆历史的人都知道,胡适与其有一段不小的因缘。“五四”运动以后,商务印书馆曾想让胡适来当编译所长,胡适来馆考察过,最后推荐王云五代之。晚年的胡适曾对商务印书馆作过很高的评价。《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胡颂平编著,新星出版社)曾记载1961年2月胡适与秘书胡颂平的一段谈话,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李新旺 《出版参考》2006,(6):19-20,39
胡适——蒋介石拟定的抢救名单中第一人 1948年1月底,平津形势趋紧。南京方面朱家骅、傅斯年、蒋经国等在蒋介石授意下磋商谋划“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细节办法。12月13日,蒋介石专门派大员飞抵北平劝胡适南下,但胡适以正忙着筹备北大50周年校庆为由不肯南下。第二天,蒋介石闻讯两次亲自打电报催促胡适飞南京,说时间紧迫不容再拖延,并于14日再次派出专机飞北平,实施紧急“抢救计划”,“抢救”对象首先便是胡适、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其次是平津的知名教授如陈寅恪、陈垣、毛子水、钱思亮等。  相似文献   

12.
书架     
《出版广角》2016,(17):95-95
《容忍即自由--胡适的政治思想历程》
  作者:李建军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52.00元
  提要:胡适一生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政治人,都饱受争议。本书与学界热衷讨论的胡适之文化思想、哲学思想等论题不同,独辟蹊径,对胡适的政治思想做了专门而深入的探讨,对“问题与主义”之争、“好政府主义”的起灭以及胡适在国体、政体与政党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看法做了较为通透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胡适文存》收录了胡适自1911年至1935年间发表过的大部分文章,是其学术思想的精华。近年来,国内欣起一股“重新评价胡适”的热浪,迄今为止,研究胡适的文章已达2000多篇,但在胡适著作版本的研究方面,却几乎是空白。故而,本文拟就《胡适文存》的版本情况作一简略述介,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4.
胡适与酒     
除“胡适博士”外,胡适还有一个著名的头衔——“我的朋友胡适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交际之广和人缘之好.当然,交游遍天下的胡适酒局肯定也少不了,对此有梁实秋的文字为证:“胡先生交游广,应酬多,几乎天天有人邀饮,家里可以无需开伙.徐志摩风趣地说:‘我最羡慕我们胡大哥的肠胃,天天酬酢,肠胃居然吃得消!'”  相似文献   

15.
蒲慧娟 《新闻窗》2008,(1):119-120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倡导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宗。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称胡适是“首举义旗”的白话文运动“急先锋”。但是,白话文的胜利并非胡适等人振臂一呼的结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将文学交给大众的事实,从清朝末年就已经有了。”胡适也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以及《四十自述》等文中屡屡提及近代白话文运动,认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白话文的提倡,不过是这种运动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晓蓓 《云南档案》2007,23(4):38-39
本文通过胡适对档案文献的查找收集、史料审定和文献加工三个方面,对胡适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得出胡适对于档案文献的重视与其“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一治学方法论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杰 《大观周刊》2013,(1):23-23,89
胡适在创作上使劲最多,影响也颇大的,是白话诗。他对于新诗理论的探讨,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有显著的成绩。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朱自清曾指出,“胡适之氏是第一个尝试新诗的人”,肯定他的《尝试集》是“我们的第一部新诗集”;并且说,胡适关于新诗的主张,大体上为当时的许多新诗人所共信誉而他的《谈新诗》一文,“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可见胡适在新诗创造和新诗理论建设初期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他的诗集主要是表现了个性解放、人道主义和民主、自由的诗,具有当时的反封建的时代色彩和积极意义。胡适对于传统诗歌的扬弃,作者在此文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胡适对档案文献的查找收集、史料审定和文献加工三个方面,对胡适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得出胡适对于档案文献的重视与其“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一治学方法论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诗的传统问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新诗传统的初步建构,应追溯到新诗开创者胡适的新诗实践。胡适对新诗传统的建构,主要体现为纯粹的白话文表达、自由的体式以及尝试探索的精神。这三点看似寻常,却保障了新诗发展的连续性,也约束了人们关于新诗传统的想象方向。当下看来,胡适更注重新诗之“新”貌,忽略了新诗之“诗”性,这是因为受到新...  相似文献   

20.
胡适认为中西文化并不存在异质性,因此他一方面输入西方的“科学”与“民主”,另一方面向海外传播优秀中国文化.胡适通过出版专著、发表论文、演讲报告、为学术著作写序等多种方式,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践行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