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实践》2009,(6):I0003-I0003
杭州西湖 早在南宋,西湖边的“曲院风荷”就可以观赏荷化闻纪。西湖荷化化期6月-9日,每日晨开幕闭。现在,每至复日,盛开在西湖中的上百亩荷花。成为这个季节一道最清晰夺目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张冠李戴七月二十八日工人日报《文化宫》载《荷花》一文,文中写道:“仲夏,荷花盛开,婀娜多姿,不禁使人想起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佳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读后不禁哑然失笑。这不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吗,怎么昭然归在东坡居士的名下了?此诗不难征索,只要翻一翻文化大革命前中华书局出版的古典文学普及读物《宋诗一百首》即可查到。原诗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较之其他读物,报纸的读者是最多的,其影响更为广大。为其撰文、编稿岂可不审慎?如有征引,还是别自信记忆,查对一下原著为妥。倘有举手之劳,何至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3.
西湖天下景     
鲁非 《浙江档案》2012,(1):52-55
西湖不愧为历史名湖,任何时候、任何角度看西湖,会感到不一样的美。游历西湖,怎一个"美"字了得,欣赏影像中的西湖,更有一种超凡脱俗、美轮美奂的感觉……作为浙江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文化景观的自然山水、西湖十景、文化史迹、城湖特色、景观格局、特色植被无不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4.
张晰 《浙江档案》2012,(1):50-51
清初袁子才(枚)在《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中写道:"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更有人说,如果把西湖比作一幅山水长卷,岳庙则是其中的压轴之作和点睛之笔。的确,岳庙因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使西湖有了一丝悲壮的美,这美与西湖山水的秀美婉约交相辉映,当之无愧地凸显出其在西湖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一、合作背景:西湖之声与余杭电台立足发展的共同选择成立于1992年的西湖之声,是全国第一家以娱乐定位的电台,在华东地区率先实现全天24小时直播。西湖之声的开播,曾引起杭城"随声听"一度脱销。"声声有情,心心相印"的口号传遍杭城的大街小巷。发展至今,西湖之  相似文献   

6.
<正>被彝语誉为"盛满鱼虾的池塘"的云南省丘北县普者黑,54个湖泊相连贯通,2万亩水面清澈透明。这里既有桂林山水孤峰、清流、幽洞、奇石的灵秀,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神韵,还有杭州西湖波光潋滟的明丽,更有比荷花淀还要浩荡的万亩荷花。景区内265个景点各具千秋,312座孤峰星罗棋布,83个溶洞千姿百态,13公里大峡谷雄险壮观,3公里茶马古道神秘古朴,4万亩高原喀斯特湿地让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7.
面向西湖而住,即使不是春暖花开,也是人间天堂.1905年前清进士广东刘学询在杭州西湖丁家山下建"刘庄".三面临湖,一面靠山,芳草萋萋,古树参天.因环境优美,建筑精致,陈设典雅而被誉为"西湖第一名园".刘庄日后成为西湖国宾馆,更是因为一连串改变中国甚至世界的命运事件发生于此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是国内首个直接面向华语网络文学和类型小说的文学大奖。奖项启动之初,主办方就提出了要使之成为中国的"直木奖"或者网络文学界的"茅盾文学奖"的目标。经过一年半的推荐和初评工作,近日顺利进入终评。目前,麦家、李敬泽等11位作家、评论家等已经接受双年奖组委会邀请担任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终评委,终评即将启动。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初评在5月25日结束,由于各分组评委选择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西湖绸伞,以竹作骨,以绸张面.轻巧悦目,式样美观携带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杭州西湖绸伞始创于1932年,由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研制成功,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  相似文献   

10.
刘庄在西湖边的存在已经一百年了.它坐落于绿树掩映的杨公堤边,三面临湖,一面靠山,风水极佳,庭院面积达36万平方米.因环境优美,建筑精致,陈设典雅及丰富的人文景点而被誉为"西湖第一名园".  相似文献   

11.
金毅 《新闻实践》2007,(10):13-13
同样是迎接十七大主题,与其他相同题材相比,这组报道呈现出五大亮点。用时尚的话语方式讲述党史。"西湖的A面是柔美的。柳枝蔽日,碧荷连天……然而,80年前的西湖,却是壮烈的、激越的。这是不为年轻人所识的西湖B面。"初看这段文字,还以为是一篇小资散文,其实它是记者所写的《刘庄码头,80年前张秋人纵身一跃》的开头。文章所写的是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张秋人在西湖游湖时被捕的故事。这段党史,用时尚的笔调写来,张秋人的故事,更为感人。事实证明,政治性报道也可以写"软",运用时尚的笔触即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从民国初年开始,美丽的西子湖畔刮起了一股"别墅风",军政要人、富商巨贾、地主乡绅争相置地建房,一栋栋别墅拔地而起,鳞次栉比,体现着江南园林和西式建筑等不同的风格.如今时过境迁,保存下来的历史建筑依然是西湖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刘家位列南浔"四象"之首,当然不甘人后,刘氏四堂在西湖边都有自己名下的产业.坚匏别墅和孤云草舍是环西湖别墅中的翘楚,但后世关于后者的记载却并不准确,一般人对小方壶斋与留余草堂更是不甚了了.笔者根据馆藏档案记载内容,向读者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西湖真是浓缩了一部激荡的百年史,我很想把这本书叫做“西湖版”百年中国史,就是试图以西湖为平台,围绕着西湖边走过的、与西湖有关的人事重新认识这段风雨苍黄的历史。这一百多年的中国正处于摆脱“衰世”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4.
《北京档案》2012,(8):2
正颐和园的西堤是一条人工筑垒的景观带,长约2300米。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到杭州,遍访西湖名胜,尤其钟情"苏堤春晓"的景色,于是让随行画师描绘下来这美景,到京城后,决定在昆明湖西侧开一湖,仿照杭州西湖苏堤的景致建一长堤,堤修六桥,取名为西堤,就是颐和园现在的西堤六桥。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以来,江苏省档案局和扬子晚报社联合推出《档案穿越》栏目,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深远影响,在金湖县影响更为重大,发挥着档案服务中心、传播档案文化的重要意义。一、历史光芒照进现实,抗战档案扬名全省《档案穿越》唱响荷花美食节。2013年7月27日,扬子晚报刊登金湖县《一对革命夫妇40年"档案保卫战"》,正逢金湖县荷花美食节前夜,闵权夫妇保护1030份革命历史档案、弘扬金湖人民舍  相似文献   

16.
正7月14日,金湖县委副书记张锋来到县档案局调研指导档案工作。张锋实地察看了档案库房、档案展厅和档案数字化工作现场,详细了解档案馆新馆建设情况,对全国荷花展期间《扬子晚报》"档案穿越"专版刊登《金湖陈桥发现新四军三枚铜印章》表示赞赏,认为该文章可读性强宣传效果好,在全国荷花展期间发布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兴百叶龙     
长兴百叶龙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它用艺术的手法演绎了长兴的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讲述了百叶龙在江南秀美的满塘荷叶中诞生的故事。通过湖水荡漾、荷叶飘逸、荷花盛开、彩蝶扑飞、荷花变龙、蛟龙嬉戏、龙变荷花这样一个舞蹈过程,表达了江南水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憧憬。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好比我去西湖玩,觉得西湖太美了,风景别致,可与当地船夫聊天时发现,他们对此司空见惯,反而觉得北京更好。这就是"距离产生美"。但"距离"能解释一切"美"吗?恐怕不能。身边有个女同事,我觉得她好美;家里挂着的画,我也觉得很美;远在纽约的脏乱差的街道,在我眼里依然是脏乱差,丝毫看不出美。看来,"距离"并不能真正解释"美"。  相似文献   

19.
林逋和他的山林隐逸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代,有两位诗人的名字是同杭州西湖分不开的。一位是苏武,他曾两度在杭州做官,有不少吟咏西湖的佳作,其中最著名的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因其中的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使得西湖得了个西子湖的美名。另一位是早于苏武的宋初的林道。他是杭州人,隐居于西湖的孤山,终身不仕,以种梅养鹤为伴,人称“西湖处士”。他以一种疏淡的笔致,写了不少描写西湖山水的诗,其中尤以写西湖梅花的最为著名。他的文学成就当然不能和苏城相比,名气也没有苏武那么大,但他的梅花诗在当时和后世都非常有名,影响也不小。林…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广播媒体区域整合发展与崛起方略研讨会"上,与西湖之声开展合作的余杭电台"丽人广播"的定位受到了许多与会专家和代表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