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新闻系快毕业的学生最近纠结于就业选择,两个选择摆在面前,一个是某集团的新媒体岗位,一个是某报社的采编记者岗位.他之前在那个集团实习过,有一定的情感依赖,但大家都建议他去采编记者岗位,他问我应该怎么选择.  相似文献   

2.
一位农民造飞机,如果试飞,他会选择谁坐在他的身边一起上天,共同经历这一光荣时刻?——这是中央电视台一个访谈节目采访这位农民时的提问。在他回答之前,主持人把话筒递给观众,让大家先猜猜看。有人说他会选择支持他的妻子,有人说他会选  相似文献   

3.
"左右为难之时,只要舍得放弃一头,就不难选择。"2010年10月底,踌躇满志的他被前来包头采访惠龙奇迹的记者们围住,追问成功理由时,笑容满面地如是说。2011年4月13日中午,在自家公司院里自己的奥迪轿车里,他做出了人生最后一次选择。这一回,他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而且是以一种残酷极端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用信息整合突出报道的差异性 一名读者,面对着至少十多张可以选择的报纸,他选择哪一份?面对着一份少则8版多则80版的报纸。他怎样简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看的新闻?面对同一个突发事件的十几个报道,他选择哪一份报纸的报道?从读者而言,这是搜寻信息的难度。对报纸而言。就是如何使读者多快好省地找到他所要找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他本可以在一所不知名的大学轻松地做下去,但他却选择了清华,从此,也就选择了一条压力重重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对于成年人来说。性是不是一种权利?如果是,你可以苦口婆心地说服他不要选择,但是你不能剥夺他的这个权利。  相似文献   

7.
早就听说过阿索林的名字,看到他的作品却是最近。不久前出版的《卡斯蒂利亚的花园》,选录了这位西班牙名作家的50多篇散文随笔。读后若是有些感想,整理下来就是一种批评。只不过应以更大的宽容看待这种评论:选集本是过滤的结果,我们的批评又是随意的、听任兴趣驱使的。批评即选择。同样,创作更是选择,选择题材、语言、风格等。若是通过选择与他人区别开来,那就是特色。阿索林当得起这种评价。至少从读到的看,他拥有一个独特的视角,这使得视域中的风景,敷上了属于他个人的色彩。他善于抒写一种历史感的哀愁,生发于悠久的小城,  相似文献   

8.
5年前,他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5年来,他刊发稿件五百多篇、一百余万字。如今,他即将脱下戎装,开始新的征程……他就是武警森林指挥部政治部宣传处副团职干事张云生。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电影《猜火车》的开头有一段著名的台词,男主角喃喃自语道:“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光盘播放机、电动开瓶器……”他罗列了一堆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来表达对英国社会现代性的反抗,而其中,电视机名列第一.  相似文献   

10.
2004年2月,一张调令把他从机关工委调到档案局任局长,他自从1982年调档案局工作,就与档案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他从一名普通干部成长为单位领导,三进两出档案局,每经历一次岗位轮换,就增加他对档案事业的一份热爱。他想,既然档案事业选择了他,他就应该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倾注自己所有的才华和智慧、心血和汗水,去开拓与进取。  相似文献   

11.
1905年,是陈天华思想冲突最激烈的一年。他的民主共和理念逐渐走向成熟理性,而他的悲观失望却无法排解,最终选择了以身殉道,蹈海自杀  相似文献   

12.
我的一位朋友自从爱上了新闻写作后,他的妻子经过选择后专门给他订了一份北京的<新闻与写作>杂志,目的让他经常阅读这份杂志,不断从中了解、熟悉新闻理论和写作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当优秀的业余通讯员.  相似文献   

13.
他生来不是中国人,但他选择了中国,用冷静的笔调和65年的时间来记录中国前行的历史;他的文章感动了国人,也吸引了海外重新打量中国的目光;他一天大学都没有上过,却著作等身,报道散见于中外各大主流报刊,宋庆龄亲自请他写传记.  相似文献   

14.
跟许多普通人一样,我没有见过哈维尔. 可这个事实,不妨碍我走近他、阅读他,甚至想象他、感受他.在我的心目中,他更像是自己家里住得很远的父辈,一位可敬而更可亲的远房表叔. 是共同的历史、共同的命运,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对于这种限定或者恩赐,我们只有面对.或者,学鸵鸟是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他,曾经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好职工。商海大潮中的一次偶然跌倒,改变了他的人生。在事业处于低谷时,他没有选择继续努力,东山再起,而是误入迷途,在幕后精心设计了一个个网上“一夜情”陷阱实施敲诈。  相似文献   

16.
布朗姆斯(BrahmsMahadea)1952年出生在毛里求斯的瓦瓜小镇。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魔术师或者摄影师。他选择了摄影,因为在他看来这个职业可以与现实世界里的人和事物打交道。  相似文献   

17.
一位曾担任厅局级领导干部的老同志,一位把毕业精力奉献给绿色事业的林业专家,一位放弃省城优裕生活来到曾经工作过的洞庭湖滨小区的退休老人,是怎样的内心力量在支撑着他的选择?他像一个辛勤耕作的农夫,日出而  相似文献   

18.
陈西滢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他多年留学并定居于英国,对英国式自由主义思想有着强烈的推崇。这使他在国内执教时屡遭坎坷,也极大影响了他对翻译对象的选择,从而引起了当时及后世不少争论。  相似文献   

19.
当读者打开报纸,他最期望看到的是当天早晨或昨日发生了什么事,假如报纸没有报道这一天的新闻事件,他就会选择其他媒体获得新闻。  相似文献   

20.
这的确可以说是一篇在写作上自成一格、别开生面的新闻作品。说它是新闻作品,是指它作为一种消息的体裁而言的。你如果把它当作消息来读,它首先展现在你眼前的却是这样一段文字: 只要他愿意,他每月可以赚几千元。但他摇摇头——不干;她要是愿意,有可能成为一名歌唱演员,但她却选择做一名售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