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比以至社会各方面的综合情况,“观”指观点看法。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指导革命的思想和斗争策略,不是凭空得来,而是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认识形成的。孙中山如何看待中国的国情,在思想认识上有什么变化?下面谈点个人意见,以供讨论。一个人如何认识当时的国情,亦要看这个时期和他本人所经历的主客观条件。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到1905年同盟会成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提出“三民主义”,并明确主张用武装斗争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这标志着他民主革命思想的成熟。这段期间孙中山思想…  相似文献   

2.
怎样使我们的祖国摆脱贫穷落后,使中华腾跃于世界?这是近代中国先进人物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无数革命先行者苦心焦虑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寻求祖国独立、民主、繁荣富强之路,并且为实现他们当时所提出的革命理想而英勇奋斗,解放了的中国人民是永远尊敬和怀念这些优秀人物的,孙中山就是他们中伟大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和十分丰富的哲学遗产。毛泽东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明确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给予总结,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革命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半个世纪过去了,历史发生了巨变,在当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本介绍了孙中山关于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张,他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实现途径、资本主义属性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来源;列宁关于孙中山社会主义的评论,毛泽东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孙中山理论上和思想上的缺点的方法论观点。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的农业思想生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特定的历史语境之中。他不仅提出农业发展对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功用,而且针对当时中国农业存在的核心问题,提出了系统全面的解决方案,涉及到农业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及农业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内在关联等四个层面,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自由观的渊源,自由的概念与涵义。关于中,欧的自由史观和争自由问题,三民主义与自由,平等,博爱的比较,自由的潮流与秩序的潮流的关系,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的限度。党员的自由权利与服从党魅命令的关系,学生自由与学潮。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自由观的渊源。自由的概念与涵义。关于中、欧的自由史观和争自由问题。三民主义与自由、平等、博爱的比较。自由的潮流与秩序的潮流的关系。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的限度。党员的自由权利与服从党魁命令的关系。学生自由与学潮。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人民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人民主体观、人民幸福观、人民心力观;是在继承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吸收外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创新而形成的;是毛泽东、邓小平人民观的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孙中山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他将其一生贡献给了持续不断的、未竟的三民主义革命,被尊称为中国革命之父。今天不分左右派别都认为他是为一切中国人所敬畏的革命家。因而,孙中山谢世后所开展的中国革命运动,可以说继承了其三民主义革命论,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样在对日观方面,我们也能够说孙中山的对日观不仅成为中国国民党,而且也成为包括共产党在内的新中国所拥有的对日观的存在类型,成为其源泉。  相似文献   

10.
和平观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和平观的内容主要包括:重新唤醒、解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赋予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将民族主义与世界和平理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对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予以合理解释。在实现和平的手段上,孙中山指出,应当以建立共和政体为根本方式,以民众力量为根本依靠力量。他同时主张坚决打破帝国主义及其支持的军阀这两大实现和平的障碍,强调道德对实现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和平主义战士,孙中山以毕生之力践行了自己的和平观。  相似文献   

11.
在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中,对俄国的认识、态度和政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十月革命后,苏俄对孙中山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思想转变,以及中国国民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请看该文对此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的自由观思想对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以及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一定的影响,他的自由观思想存在一个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本文就孙中山的自由观思想做一个浅显的剖析。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接受了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和西方经济学家的影响,提出了“平均地权”的理论,企图通过核定地价的办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结果失去了广大农民这一同盟军,导致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有了新的觉悟,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提出了扶助农工的政策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但终因他的阶级局限,最终未能解决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在20世纪初叶形成的社会主义观,对后人研究和实践社会主义产生过重要影响。章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社会主义观的形成与发展、内涵与特征以及与科学社会主义观的联系与惜别的探析,指出了孙中山先生对认识社会主义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孙中山社会主义观与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5.
政党观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政党观演进的探讨文章至今为数甚少,这不能不视为孙中山研究中的一大缺憾。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先生,自始至终非常重视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正如他曾明确指出的:“盖非有一坚实之政党,国事终不可为。”本文所论,是关于孙中山政党观的内涵与演进,并就其政党模式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我们认为,孙中山政党观的演进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其不同的内涵,并分属于三种不同的模式。其政党观演进的基本轨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看到了西方文化的长处,也认识到了西方文化的种种弊端,主张根据中国的国情,取人之长补我之短,有选择性的借鉴与吸收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是以西方的自由思想为旗帜的。他的自由观的实质,是与封建专制主义根本对立的;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他创立的中华民国的立法中,充分体现了这种革命民主主义的自由观。但是,由于中国民主革命的极端曲折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孙中山的自由观带有了复杂的历史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他对近代民主政治中的自由的本质,缺乏准确的理解。比如说,孙中山总是把社会团体的自由与个体的自由对立起来,甚至把个人自由看成是有害的东西,因此,在解决团体自由与个人自由的矛盾时,常常陷入困境;再比如说,他认为,参加革命党的人,必须以牺牲个人的自由为代价,每个党员要以绝对服从党的领袖为条件,这样,就形成了国民党内的"党魁独裁"体制。孙中山在自由观上的这些误区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知行观是别开生面的。在中国哲学史上知行问题完全摆脱宗教和道德论的纠缠,被当作纯粹的知识问题来自觉地加以研究,还是第一次。他的研究在认识论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黄爱华 《考试周刊》2012,(58):36+67-36,67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一直是历代当政者关注的重大问题。孙中山作为20世纪初引领时代潮流的历史巨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中,已充分关注到民族问题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看到了西方文化的长处,也认识到了西方文化的种种弊端,主张根据中国的国情,取人之长补我之短,有选择性的借鉴与吸收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