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其体大恢宏的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哲学基础之上,建构了他的美学体系。而雕刻美学正是其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黑格尔认为,雕刻是古典型艺术的典型代表。雕刻艺术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普遍的人性与特殊的神性的统一。在雕刻里所看到的,正是精神离开有体积的物质而回到精神本身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的雕刻艺术图案从审美到题材、从形式到风格深刻影响了山西民间建筑雕刻艺术图案特征的形成。神秘浪漫及清高远逸的双重审美取向,民间神话与历史故事的题材共存,谐趣、形象、写意的形式与风格等特征让山西传统民间建筑雕刻艺术显立于中国民间艺术之林。其艺术特色和美学意蕴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审美价值之中,为研究地域性"晋商文化"与发展本土艺术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莆田地区的宗教信仰蓬勃发展,而当地的神像雕刻工艺普及,民间艺人辈出,其中的道教神像雕刻不啻是一项珍贵的艺术品.文章拟从道教神像信仰的源流、题材内容、艺术审美方面展开论述,分析神像雕刻匠师的创作手法和审美理念,及具有地域特色神像雕刻的艺术美学,由道教信仰所产生的神像雕刻所代表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挖掘晋南民居院落装饰雕刻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一方面旨在弘扬民族传统雕刻艺术,另一方面以引起人们对晋南民居院落装饰雕刻艺术的重视和保护.从雕刻艺术美学角度分析,晋南的民居院落装饰雕刻表现出拙古凝重、气势雄浑,图文并茂、传道颂义,巧营布局、疏密有致等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5.
以社旗山陕会馆的雕刻艺术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跟随雕刻工程和追访雕刻匠师等方法得到一手资料,并对山陕会馆雕刻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整理总结,分析归纳了雕刻题材的商儒并重、装饰的繁复性与兼容性、艺术视角的民间性、雕刻风格的繁缛精细等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人工古水系和雕刻艺术的角度对宏村的建筑美学进行探究,阐述了宏村的水系建筑布局及美学特征。在现代景观建筑设计中,这种美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福州雕刻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本剖析了福州工艺雕刻作品中的“含蓄美”,认为“含蓄美”是成熟雕刻艺术作品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8.
食品雕刻是以食品为原料,利用特殊刀具荟萃雕、刻、绘画、工艺美术、插花等艺术手法,来美化装饰菜肴的一种造型艺术。其产生于我国古代祭祀活动中,以后在历代宫廷盛筵中得到发展,并辗转流入民间。清朝中叶传到国外,现已风行东南亚以及日本诸国。食品雕刻在中国烹饪文化中是一朵色彩艳丽的奇葩。当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食品雕刻已成为宴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是中国民居建筑雕刻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反映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审美情趣等。本文从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中的木雕和砖雕入手,来探讨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特点,旨在有利于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的健康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楚人的雕刻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沃土中发育、生长起来的艺术样式,是楚人生命观念的外化。从造型和审美的角度分析,大致可以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其一,具象造型传达写实性审美特征;其二,复合造型表现虚幻性审美特征;其三,抽象造型体现装饰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泥塑属于元艺术,其始源性决定了它是人类艺术最古老的品种之一。泥塑不仅记录了民俗生活,而且创造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达空间。泥塑艺术因地域性和传承的稳定性,体现了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经验。维护泥塑的文化差异性和审美世界的多样性,成为当代中国泥塑艺术生存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雕塑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中国传统雕塑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它的艺术风格也随着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而不断衍变,从题材的选择,内容的表现,造型的设计都有不同的体现,传统雕塑造型的设计不仅仅是对审美的追求,更多的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雕塑是艺术的主要门类之一,古希腊的雕塑是人类世界古代艺术的一枝奇葩,对欧洲乃至世界的雕塑艺术和所有艺术门类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古希腊雕塑艺术特性认识出发,阐释了共形成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基础,民族民俗条件等,并藉此为艺术的剖析认识,艺术地理的发展建设提供一个研究范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雕刻艺术起源于岩洞石刻,经历了浮雕、仿真雕塑及西方现代雕塑相融合的发展阶段,上海艺博会近年展示的作品表现了当代雕塑的最高水平和多种艺术特色,暗示了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雕塑的色彩语言及其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在中国传统的雕塑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代表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哲学美学思想,其形式具有绘画性、装饰性、多样性等特点,中国现代雕塑创作的用色应该继承传统雕塑丰富的色彩语言形式,弘扬本民族的雕塑艺术。  相似文献   

16.
罗丹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主义、对中世纪基督教艺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近代人文主义等传统是非常地欣赏和推崇的,但我们在挖掘罗丹作品的内涵和精神时,却发现其作品是极具现代性的。罗丹没有做传统的傀儡,他以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敏感思想,把握住了时代的变化,变革传统,变革学院派创作思维,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给现代雕塑以启发,在古典雕塑和现代雕塑之间,罗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雕塑对象是雕塑思想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雕塑对象的研究,进而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创伤特点做一探讨,旨在说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性质特征,决定了东西方雕塑对象的不同,东西方科技发展的不同,影响了东方不同的雕塑风格,研究艺术史应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考察,不能忽视哲学,科技,民族心理等因素对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徽州建筑中砖雕、石雕、木雕、竹雕4种民间雕刻工艺的历史源流、工艺特点。从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审美特征3个角度阐述了徽州建筑雕刻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西夏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党项族作为我国古代羌族的一支,西夏王国的主体民族,其民间艺术品以及雕塑绘画品都具有显著的特色。不仅体现了西夏文化丰富的艺术内涵,对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有着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闽王祠灰塑与彩绘艺术是福州传统祠堂装饰的典型案例。它饰域完整、工艺丰富,展示了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的审美特色;题材鲜明、表意通俗,体现了闽东祠堂装饰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型特征;造型秀逸、格调清丽,充溢着“海滨邹鲁”的福州人文底蕴和闽东独特的海洋文化气息。闽王祠灰塑与彩绘艺术的造型语言和审美样式丰富了福州祠堂文化的审美内容,同时也为闽东灰塑彩绘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文化审美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