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指出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当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 ,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50年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我国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成果的继承、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阐明了有关社会主义改造的几个问题。本文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 ,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紧接着就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主义改造历史功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是一次历史性的胜利。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是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它的历史任务是为进入社会主义创造条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否搞社会主义的论述为中国经过社会主义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是相互关联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改造原因的多视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改造是改变我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对它的评价一直存在着争议。深入考察社会主义改造发生的历史条件,就会明白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体而言,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社会主义改造势在必行:即理论信仰、社会实践、国际形势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7.
刘俊利 《新高考》2007,(3):31-34
【考点指津】 1.全面理解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提出原因:①农村和城市出现新矛盾。②国际形势相对稳定。③实现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2)历史条件:①人民政权的巩固。②国营经济的发展。③积累了利用和限制私营工商业的许多经验。④积累了土改完成后的农村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经验。⑤苏联的巨大成就,对我国具有巨大的榜样作用。(3)特点、实质:特点:①实现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②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实现“一化三改造”,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质:改造生产关系,解决私有制问题,即把资本主义所有制、个体所有制改造成为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使公有制占统治地位,成为我国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4)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间的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存的路线,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是总路线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就是由一片空白到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过而到一国和多国的具体实践,中间既有高潮也有低谷,在曲折中不断成长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既是一国的新时代也是世界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汲取了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历史的宝贵经验,秉承了革命先辈们不朽的先进精神,再次深刻认识了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问题,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从50年代中期起,毛泽东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观点。这些论述为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代价换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很好地加以研究、学习和借鉴。 1956年,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原来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怎样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不仅是我们党面临的全  相似文献   

10.
国内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改造意义的评价,有些提法或结论过于笼统,或不甚客观、实际。对这种状况的原因作了分析,对应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提出了看法,认为对这一历史问题的研究应本着客观、求实的态度,坚持科学的评价标准,既要注重当时的历史条件,又要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站在时代高度,予以更切合实际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经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建国初期三大改造消灭私有经济与现阶段鼓励发展私营经济都受经济规律的支配。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重点论述了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须,符合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这个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经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建国初期三大改造消灭私有经济与现阶段鼓励发展私营经济都受经济规律的支配。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真正的历史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孙中山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率先接触、学习、宣传、提倡社会主义。他的“三民主义”正是他接触西方社会、研读社会主义之后所得出的改造中国的方案。探讨孙中山与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这一问题,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认识革命先驱为推动革命的探索与奋斗.从而认识中国最终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主义变革,这场变革以及在这场变革下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的,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加强的历史演进过程,全球化的每一个发展都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第一次全球化浪潮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成为改造世界的重要力量,同时社会主义发展也遭遇了重大挫折;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将使社会主义向更高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实践,认识这一历史变革的历史经验;从现实的角度,通过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质的飞跃的分析.认识这一变革对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亦即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所有制经济结构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以至于"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整个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才得以实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最准确的概括,是从历史的发展逻辑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因此,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必须牢牢把握四项基本原则.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把握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也回答不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立的,对于民主社会主义的各种观点,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继承中的超越--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关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问题是我们进行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比较研究时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对二者关系的分析评价不应简单地停留在表面现象,而应该联系各自的时代背景,在深刻理解其必然性、性质、地位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