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笔者曾经发表的论文《郭沫若考释甲骨文字形的两种失误》的续篇.前后两文作为一个整体,对郭沫若考释甲骨文字形的失误作了比较全面的评析.本文集中考察了郭沫若在甲骨文字形考释中的另外两类失误:一、误增构件或误减构件,二、误认合体字的部分偏旁.全文一共涉及到十九个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古汉语词汇海洋里,有两种词形、词义须细心辨析。一是古代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很容易与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词相混;二是古汉语里的一种“双音偏义词”很容易误认作两个单音词。稍不留意,“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  相似文献   

3.
反思“文革”中的知识分子,不能不提郭沫若。有人称,作为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的成就和失误都达到了他同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最高程度。成就不好说,他的《青铜时代》、《十批判书》都是“文革”前的产物,“文革”中硕果仅存的《李白与杜甫》一书对杜甫的诋毁,今天看来显然有政治投机的成分;而他的失误的典型性,则随着时光的推移显得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4.
余常翻读古籍、辞书,偶有所得,发现在古书训解中,由于种种原因,前贤及今人时有失误。又历代修纂辞书,大抵后出转精,在义项设置上多胜前修。今以此二问题撰为短文,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 古书训解辨误 古书训解中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古书流传既久,难免鱼鲁帝虎;或其字后世不常见,训解时若以形似、音近的常用字释之,则易失误。此其一。其二,古书断句不易,后人因断句失误也可能影响对古书文辞的正确的训解。其三,古文字流传中易形近而误,所以训解时应以校勘为先导;  相似文献   

5.
我们最近对今年上海自学高考现代汉语试卷的答题进行了一些调查,看看考生有哪些较普遍的失误。现把情况调查的主要部分简析如下:一、语音部分在语音基本掌握的考生中,失误较多的是归纳题中把“奇”字误归到“仄声字”中,把“词”字的韵母误归到“齐齿呼”一类中。  相似文献   

6.
我院图书馆资料组和中文系资料室合编的《郭沫若研究资料》上册,业已在郭沫若同志逝世一周年前夕印就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本集子是为配合文科院校郭沫若作品的教学和研究而编的,分上下二册。上册共32万字,分三辑:第一辑为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等同志论郭沫若,以及他们与郭沫若同志的通信、诗词唱和;第二辑为解放前后对郭沫若及其主要文学作品的评论文章;第三辑为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和戏剧创作经验谈。收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刘盼遂先生《六朝唐代反语考》一文中的部分误释进行重新分析,指出:最早的反切定义出自《增修互注礼部韵略》而非《礼部韵略》,刘文所涉例中确有三个字都参与拼音的真正的三反语,还有音韵关系更为特殊的对转双反语和声调双反语;对刘文其他因声韵误认,据本讹字而导致的错误解释也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8.
《说文古籀补》是古文字学术史上一部重要著作,由于种种原因,该书在字形摹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的发挥该书的价值和作用,现据有关文献资料,对该书附录部分所收字形做出校订。校订涉及到原书误摹字形、误以二字为一字、误以一字为二字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释文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误释形近字,包括未明典故而误释、未明普通词语而误释、未审语法而误释;二是误释异体字,包括未识构件讹混规律而误释、误套构件讹混规律而误释、未解类化字规律而误释;三是不辨同形字。从表层看,这些问题是文字问题;从深层看,既有文字问题,也有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说文古籀补》是古文字学术史上一部重要善作。由于该书在字形摹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好的发挥该书的价值和作用,现据有关文献资料,对该书正编部分所收字形做出校订。校订涉及到原书误摹字形、误以二字为一字、误以一字为二字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建立初期,郭沫若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一个青年学生写信给他,向他请教写作的窍门,他在回信中一连写了十个“改”字。 郭沫若写作的确是在“改”字上下功夫。他为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题词就先后改过十多次才定下来。先题“永垂不朽”,改为“浩气长存”,改为“气壮山河”,他认为太一般化;又改为  相似文献   

12.
《群经平议》是晚清著名小学家俞樾的一部重要训诂学著作,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是,该书在训诂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失误。其训诂失误的原因表现为:不明史实而误训、不明通假而误训、滥言通假而误训、偷换概念而误训、误会古注而误训、不明语法而误训、不达古语而误训七个方面。对书中误训的揭示和梳理可以为后人阅读和使用该书提供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六、关于“而勿正心勿忘”《孟子·公孙丑上》“知言养气”章谈养浩然之气的功夫时有“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的话。“而勿正心勿忘”义不可通,不应曲为之说。愚按“勿正心”三字疑涉下“勿忘”二字而衍误。原来原文当作“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长也。”由于原文“勿忘”前误衍“勿忘”二字;再把误衍的“忘”字分开写成“亡心”二字;再把“亡心”二字误写成“正心”二字。这样,原文的“而勿忘”,就逐步衍误成“而勿正心勿忘”了。若将本文还原成“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长也。”则下文宋人  相似文献   

14.
《全敦煌诗》是敦煌诗歌整理的集大成之作,但在校勘上存在"不审音韵而误认"、"不审音韵而误改"、"不审音韵而误补"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从小聪慧过人,六岁时就能吟诗作对。他所在的私塾老师,嗜好垂钓,即便是严冬季节也不间歇,时常吟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自乐。一天,老师钓鱼归来,余兴未尽,就在黑板上写下"钓鱼"二字,对学生说:"你们看这‘钓鱼’二字,前一字是动词,后一字是名词,组成了动宾结构的词组是一句话,也是一副对联,现在我要求你们按照同样的格式,再配上一句话,成为一副对联,谁能对的出来?"郭沫若刚看过《杨香打虎》这本书,想到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失误,如口误(脑中想说“一”,嘴里出来的却是“二”)、笔误(字迹不规范、错字、别字等)、忆误(记忆中断、词不达意)、逻辑错误等,给正常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些失误是如何发生的呢?又该如何正确对待和纠正这些失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了以下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陶辛一直是学校里大名鼎鼎的"挑刺儿大王".据说.他最让老师们头痛的事儿就是爱"挑刺儿"--老师上课不留心说错话啦,或者老师手下误写错了某个字啦,或者同学答问题出现失误啦……这些都在他挑"刺儿"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的今天,主播的语言失误时有发生。本文将主播语误分为两类:一为有声语言失误,包括语音、音义结合体和类语言失误等;二为副语言失误,包括眼神与面部表情、体态与服饰,以及时空感觉显示失误等。分析语误形成的原因:主观因素包括心理影响,专业素养不足,文化知识匮乏;客观受到语言自身特性、突发情况干扰和排班安排不科学等因素的影响。减少语误的建议与对策是:消除心理压力,增强心理素质;提升专业能力,强化思维升级;训练应对技巧,提高应变能力;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阮籍集校注》为已故陈伯君先生之遗著,中华书局出版。本文认为校注者的手稿尚未写定,体例亦有欠缺(如不用校勘底本),出版时又未认真核对、整理、校对,致使本书失误迭出。主要有:一、陈伯君先生《序》之误。二、陈伯君先生《阮籍年表》之误。三、陈伯君先生校注之失误。四、中华书局编校之误。 本文旨在评议《阮籍集》一书仓促出版造成的失误,并不否定陈先生的贡献,特别是在阮籍散文的注释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致误现象] 1.形声字误读:如“刹车”的“刹”和“一刹那”的“刹”未能区别,造成失误。2.形似字误读:如戌、戌、成、戎,不明其意,似是而非,造成失误。3.多音多义字误读:如活塞、堵塞、要塞,混读不清,不能正确作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