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填空题(1 )从广义上讲 ,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技术有两种主要类型 :和点到点。(2 )信道有三种工作方式 ,分别是单工、和。(3)网络管理的五个功能域是指、、、性能管理和计费管理。(4)SNMP的三个组成部分是管理信息结构、和SNMP管理协议。(5)DTE与DCE间的物理接口特性是指机械特性、、和。(6)RS - 2 32 -C规定接口采用芯连接器 ,后在计算机内简化为 9芯连接器。(7)根据信号的调制方式 ,调制解调器分为频带调制解调器和。(8)在SNMP中 ,对象类型的三个基本属性分别是名字、语法和。(9)借助交换机和路由器 ,可以在物理网络…  相似文献   

2.
在较温和条件下MoO3与NH3通过局部规整反应合成不同表面积γ-Mo2N.通过合成条件探讨,发现MoO3颗粒大小、NH3的空速以及床层加热速率是决定能否获得大表面积γ-Mo2N的关键,且随着γ-Mo2N表面积增加,其范围在2~3nm之间的孔径逐渐增加.γ-Mo2N的H2-TPD表征表明存在两个H2脱附峰:一个为γ-Mo2N表面吸附,一个为其次表层及体相吸附.噻吩的HDS及环已烯的HYD活性被测试,结果表明,高表面γ-Mo2N的HDS,HYD性能优于中、低表面γ-Mo2N.  相似文献   

3.
2,3,4─三羟基─4'─磺基─偶氮苯的电还原及其在电分析中的应用该文作者为化学系徐茂田和河南师大化学系汪振辉、周漱萍,文章被收录于第2届国际分析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THSECONDCHANGCHUNINTERNATIONAI.SYMPOSIUMON...  相似文献   

4.
建兰原球茎发生及其无性繁殖系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建兰未成熟种子为材料,培养于附加NAA2mg/L的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原球茎形成.然后将原球茎培养于附加NAA05mg/L的MS液体培养基中,形成丛生形原球茎并能不断增殖生长,建立无性繁殖系.将原球茎转移至附加6-BA2mg/L的MS培养基上,分化出幼芽.将幼芽培养于MS培养基上,分化出根,待植株达4~5片幼叶时即能盆栽  相似文献   

5.
徐妍 《神州学人》2001,(9):32-33
2001年7月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设立以来资助额度最大的项目——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络(NSFCNET,在清华大学通过国家鉴定验收。这是我国第一个高速计算机互联试验网络,它首次实现了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络INTERNET 2的连接,标志着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与会专家评价,NSFCNET在总体设计、DWDM关键技术、高速计算机互联网组网技术、高速互联网络服务关键技术、网络基础理论研究以及若干重大互联网络应用研究方面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NSFCNET立项一年时间里,项目主要…  相似文献   

6.
一、CMOS密码的打开1.对AWARDBIOS设置程序,它有一个通用的密码:“DIRRID”,即DIR命令三个字母顺排与倒排共六个字符。输入该密码可打开CMOS,原CMOS中各种设置的均保留原样。2.对AMIBIOS设置程序,只有一个默认口令“AMI...  相似文献   

7.
ASIMPLEPROOFOFSTABILITYANDCONVERGENCEINL_2FORSOMEDIFFERENCESCHEMESANDTHEIREXTRAPOLATIONMETHODFORPARABOLICEQUATIONSSunZhizhong...  相似文献   

8.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在校园网管理中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迪 《教育信息化》2005,(9S):17-18
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网络的复杂性不断增加,网络管理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并已成为保障网络正常、高效运行的必要手段之一。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以其简单、灵活、可互操作等特点已经成为广泛应用的一种网络管理框架。本文针对校园网环境下以SNMP协议为基础的网络管理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在实现网络管理各项功能的过程中SNMP协议所处的位置以及方法。最后对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新的网络管理模式杨靳辉随着应用Intranet企业的增多,一些主要的网络厂商正试图以一种新的形式去应用MIS,从而进一步管理公司网络。WBM(Web-BasedManagement)技术允许管理人员通过与WWW同样的能力去监测他们...  相似文献   

10.
一、中小学网络的配置目前中小学装备的微机网络大致有两种:1.NOVELL3.12+PWIN32:这种网络系统主要是装备微机较早的学校普遍采用的。一般装的是NOVELL3.12版(250用户),硬件设备一般是486兼容机(少数学校是奔腾),4M内存(少数学校是SM),网络系统中装有常用的辅助教学软件,如WT、练习指法的CAI、UCDOS5.0或6.0网络版、中文WINDOWS3.2等。2.WINDOWSNT4.0+文WINDOWS95(DOS):这种网络系统主要是近期装备微机的学校采用的。一般安装…  相似文献   

11.
PKI(Public Key Infrasture)是目前保障信息安全的最佳技术之一,是为用户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认证机构是PKI中的一个实体,遵循PKI的策略,负责发布数字证书.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CC)具有密钥短、单位安全强度高、计算效率高等优势.在PKI中引入椭圆曲线密码体制更加适合网络安全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于基于IP的网络和互联网络的管理而言,简单网管协议(SNMP)是应用最广泛的协议。SNMPv1作为原先的版本被很广泛地应用,SNMPv2版本添加了功能,但并未强调其 安全性限制。目前,SNMPv3正在努力的研究过程中,它将增加强大的保密和认证特性。本文将介绍SNMP, 并且对管理信息如何表现以及协议的功能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讨论了单向函数的定义、安全性要求以及单向函数在密码学中的应用,涉及对称钥密码算法、报文算法及公开钥密码算法,进一步阐明了密码系统的基本思想:只要构造出足够安全的单向函数,就可以以之为基础构造足够安全的密码系统.  相似文献   

14.
TCP/IP中网络管理协议的演变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管理协议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特别是Internet中基于TCP/IP的网络管理协议.本文就TCP/IP中网络管理协议SNMP,SNMPv2,SNMPv3及RMON的技术特点、缺陷和优势进行了论述,从中可看出网络管理协议演变的过程及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NTRU公钥密码体制及其算法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TRU(NumberTheoryResearchUnit)是1996年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公钥密码体制,其安全性取决于从一个非常大的维数格中寻找很短向量的困难性,它很好地解决了公钥密码体制的最大瓶颈———速度问题,这使它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新一代最优秀的公钥密码体制,本文主要介绍了NTRU公钥密码体制并对其算法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使NTRU能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不使用双线性对的无证书代理环签名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已有代理环签名方案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方案中大多都使用了昂贵的双线性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基于离散对数和无证书的优点,提出了一种不使用双线性对的无证书代理环签名方案。避免了基于身份密码体制中的密钥托管问题和基于证书密码体制中的证书存在问题,实现了原始签名人和代理签名人的完全匿名性。整个方案没有使用双线性对,计算成本低,安全性能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7.
加密数据库的密钥管理是实现加密数据库安全共享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利用现代密码学中的数字签名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加密数据库授权访问控制和密钥管理方法,构建了安全的加密数据库授权共享机制。公钥密码的高度安全性充分保证了用户身份的不可伪装性和数据库密钥的高度秘密性,实现了数据库的共享性与秘密性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一种公钥密码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Shamir秘密分享方案和E1Gamal密码体制,提出了一种要求(t,n)门限解密的公钥密码方案。在该方案中,接收方的n个参与者中任意t个合作才能获得明文,而少于t个合作则无法获得明文的任何比特.对方案的安全性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提出并求解了有限域中的一类逆二次特征问题,进而设计了一类新的HILL密码体系(GFQIEP-HILL),数值实验说明了该密码体系的可行性.该密码体制动态构造密钥矩阵,增强了通信的安全性、不可抵赖性和不可伪造性,能适应现代密码体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网络安全分析与监控平台通过收集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的事件日志、安全策略等信息,实现对整个网络的安全分析与监控,因此其安全性尤为重要。为了保障平台安全性,提出多重安全防护机制:利用智能密码钥匙和数字证书,实现高强度的身份鉴别;通过设置多级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权限的分割与访问控制;对每一次操作进行日志记录和数字签名,保证操作行为日志的完整性,可用于安全审计与责任追溯;采用秘密共享技术实现对对称密钥的分割存储,以保证安全策略等重要数据备份恢复的安全性。这些安全防护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增强网络安全分析与监控平台的安全性,防止攻击者通过平台获取关键信息,或进行非法篡改等恶意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