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灌输理论是我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之一,坚持灌输理论是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灌输理论固然重要,但在其产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把灌输与强制灌输混为一谈。灌输主体和客体应打破传统"强制灌输"的错误思想,既要发挥灌输主体的主导作用,又注重灌输客体的主体作用,增强双向互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校理论灌输的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理论灌输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非常有益。当前,正确认识理论灌输的作用,科学把握理论灌输的实质,积极防止理论灌输步入误区,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理论灌输模式的建构与操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了理论灌输模式的建构原则、操作结构和适用范围,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建构了我国高校德育理论灌输模式及其具体操作样式,对实际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育工作的成效影响到示范性职业教育的整体建设,示范性高职要在德育工作中有所突破,必须牢牢把握住理论灌输这个教学原则与方法,对职业教育中的德育来说,它所起的作用是基础性的,它是职业教育阶段学生接受系统理论体系的前提,也是职业教育阶段完成德育内容最快速便捷的途径,更是高职学生实现以德驭术、以身示范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自建国以来,在高校"两课"教学中形成了传统的灌输模式,该模式自身的局限导致了它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须向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转换,完成这一教学模式的转换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及"两课"教学自身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德育新观念: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参与式道德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灌输教育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是一种无视学生主体,目中无人的教育。以柯尔伯格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各派德育理论,其主旋律是反对道德灌输,尊重道德的主体性和道德主体的自由意志,主张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智活动和实践获得道德上的成熟;对道德需要作溯源性研究,认为实践过程本身就是创造需要的过程,道德需要源于道德实践,并建构出新的参与式道德实践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最终形成是由列宁完成的。苏共错误的理论灌输导致了苏共的信仰危机,造成了苏共最终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因而,苏共垮台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以史为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加强对共产党员的理论灌输,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公共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由两个教学环节组成,一是理论灌输("入耳"),二是社会实践("入脑"),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理论灌输是前提基础;社会实践是延伸升华,正确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真正做到既"入耳"又"入脑",才能够使高校的公共思想政治课实现其预期的目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灌输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转换和相关理念的深入群众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对于指导人们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灌输理论,如何将灌输理论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是当前相关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政治理论的灌输必须充分认识社会基础的作用与地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理论灌输是其中一个环节,都是建立在相应的社会基础之上的。政治学关于社会基础的经验研究结论,可以作为理论灌输的依据。社会基础不是孤立的,总是和一定社会制度相联系,社会制度最终决定着灌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基本原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灌输"理论.我们要正确理解"灌输"理论,认识到该理论的重要性及现今坚持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用该理论来指导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自建国以来,在高校“两课”教学中形成了传统的灌输模式,该模式自身的局限导致了它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须向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转换,完成这一教学模式的转换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及“两课”教学自身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高职培养的是一线的技工、工作人员,这就决定了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而我们之前的实践能力培养理念和方法远远满足不了现在的社会需求。为了给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所以将学生参与理论引入了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研究,最后提出了基于学生参与理论的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步入新时代,经历长时间的课程改革,教育界对于教与学的联系的认知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针对于此,大家构建了尚学课堂教育模式,借此推动教育落实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目的,课堂核心转变为学生课内外结合自主学习,以教导知识为核心,改变为以教导知识与形成智能、提升素养并重的三大转变的趋势中来.本文针对其模式的基础原则、...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信息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必然要从给学生灌输使其服从回归到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上来,本文以现代德育观视角,阐述网络德育中学生道德自主能力培养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及其条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信息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必然要从给学生灌输使其服从回归到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上来,本文以现代德育观视角,阐述网络德育中学生道德自主能力培养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及其条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关于理论灌输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有效的理论灌输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非常有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确认识理论灌输的作用,科学把握理论灌输的实质,积极防止理论灌输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18.
拟景教育:高职教育模式的转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教育模式的转换,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成为我国教育实践最主要的参考形式.但是,一元在学校里实施,一元在企业里实施,把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训两部分的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现状.把模拟企业情景的组织(拟景组织)作为由学校"元"过渡到企业"元"的拟景教育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选择.从根源上对拟景教育模式的内涵进行探讨,可为高等职业院校寻找适宜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人的价值观念正发生裂变。特别是给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带来了混乱,许多变化的社会因素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影响,使青少年无法获得自己清晰的价值观,而传统的道德教育只是规劝和灌输,无法达到教育目的。价值澄清理论如同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一样,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确定个人珍视而又愿意维护的价值观,通过澄清价值的过程,帮助青少年减少价值观混乱,提高分析处理各种有关道德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20.
鸡西大学经过多年的实践,不断的探索,最终形成了“六个三”教学管理新模式。主要内容包括:“三个一”教学思想、“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三个教学和课程新体系、“三师型”师资队伍、“三结合”实习实训基地群、三级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独具特色,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新模式,形成了毕业生素质高、能力突出、技能笃实,就业顺畅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