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脉或高原往往对物种扩散有着重要的阻隔作用,尤其对无尾两栖动物这样扩散能力较弱的动物类群。本研究扩增了贵州高原上和贵州高原外分布的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不同种群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种群间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的对照分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贵州高原两种群关系较近并和广西富川种群聚为一支,同时高原外分布的四川德胜种群和香港深涌种群聚为一支。对照高原内外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空间距离发现两者符合距离隔离模型(Isolation by distance)。这些结果暗示了贵州高原对于沼水蛙内部种群分化有明显的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俗与艺术     
民俗学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民俗与艺术的关系,民俗学有其独立学科性质,这并不抹煞和其它学科的关系,所以民俗还有边缘学科性质,民俗与艺术的密切关系正体现了民俗学的这一性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民俗共同心里素质的发展过程中,原始心理是基础,道德心理是发展,而审美心理则是其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4.
商贸民俗指商人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习惯,是商人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共同创造的、同时被当作某种规范加以保持的习惯。徽商在几百年历史长河的传承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商贸习俗,今天徽商研究已取得瞩目成就,然而其贸易民俗的研究却鲜有所见,本文试图从徽商的认知、管理、广告等三方面对徽州商人的重商习俗、义利并重、以贾服儒习俗、血缘亲族习俗、以族谊结商帮习俗等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元宵节当天,人们都有点灯的习俗,意在驱邪避凶。随着时间的发展,与灯相关的风俗逐步演化,出现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出现,如灯笼、花灯、面灯等。在皖北地区,每到元宵节,家家户户都有蒸面灯的习俗。这种独具特色的面灯习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仅为节日增添了丰富多彩的乐趣,也体现了我国民间生活的智慧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相似文献   

6.
习安是古安顺的代称。龙王洞就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处富有民俗色彩和人文特征的喀斯特自然景观,曾经一度饮誉黔中大地。在古代,安顺府的行政长官太守常在此地举行祭祀龙王祈雨的典礼,至今还是当地每逢节日时跳花娱乐的场所。这个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古老胜景,浓缩和凝聚了古安顺城的历史文化印迹。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赵树理作品中所体现的民俗性作了较全面的分析,认为赵树理的生活环境是他的作品中具有浓郁的民俗性的根源,而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的民俗性则是作者用来抨击旧事物的有力工具,它反映出作家强烈的革命责任感和清醒的革命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民俗生活是歌手的生存环境。晋北独特的民俗生活成为歌手滋生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直接影响了晋北民歌的内容构成。晋北民歌所表述的情感和思想以民俗生活为载体,得以形象化和生活化,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地域性,并且获得了意义张力。  相似文献   

9.
萧红的作品带有浓郁的东北地域色彩,是区别于现代其他女作家的标识。萧红乡土小说的成功离不开民俗文化对小说的浸润。试从自觉的民俗意识、鲁迅启蒙和指导两个方面来分析萧红民俗创作意识的来源,分析萧红小说创作民俗叙事的缘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文学艺术对民俗关注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诗经》、《离骚》到《红楼梦》、《水浒传》到现当代的文学作品,常常可以见到其中对某种风土人情或民风民俗的描绘,虽然这其中作家的因素不可忽视,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民俗与文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饮食民俗一般具有人类共通性、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变异性、集中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多层面地反映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尘埃落定》中具有大量的民俗描写。小说通过对民俗的场景化叙事、民俗的文本构成和民俗的意象化叙事,使得民俗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一部分。民俗经过审美择取与变形,成为反观藏地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13.
蜀文化孕育下的成都民俗体育有其鲜明、独特的文化品格。在史料研读的基础上,从历史变迁及其演进过程的视角,对成都民俗体育所承载的蜀文化内涵及精神价值进行分析与阐释,揭示成都民俗体育具有"亲近自然、包容并蓄、浪漫趋新"等蜀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4.
傩戏被称作中国戏曲的"活化石",盐城的童子祭祀仪式剧作为傩戏的一个分支,经历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作为民俗文化依旧残留在乡村中.本文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借助符号学方法,尝试解读祭祀仪式中的符号,以发现地方民俗文化意义和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徽商与皖南民俗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归纳等方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皖南民俗体育历史演变及与徽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徽商的崛起有力推动了皖南民俗体育的繁荣与发展。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变迁是皖南民俗体育繁荣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探究流传两千多年而现今活力依然的龙舟竞渡,不仅可辨析其体系结构中的民俗活力和融入现代体育赛事后的发展机制,更可以透视竞渡活动之下的民众生活世界;认为龙舟竞渡赛制的规范与趋同是其国际体育化趋势的必然;在此趋势下特别需要关注其地域民俗化发展,特别是民俗取向下的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促成龙舟运动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量阅读有关荆楚地域(主要在今湖南、湖北两省)中有关民众习武、练武、用武的文献资料,对荆楚地域民风中武术的历史做了较详细的梳理,旨在发现武术流传及其文化内容,即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繁荣丰富,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结出武术的流传方向为从遵崇格杀技艺逐渐向健身理念转变,由野蛮走向文明,单纯的格杀技艺经过历史的演绎而充满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8.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节气兼节日的传统大节,已有千余年历史。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祭祖,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民众通这些体育活动愉悦了身心,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民俗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它既有历史的风俗又有今日的时尚。它以日常生活的现实中所包含的典型化图式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民俗以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性别意识造成女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影响女童的角色认知,使其产生角色扮演的紊乱,从而影响女童的多样化发展。因此,建立具有双性同体价值观的与时俱进的民俗,可以促进女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端午节核心习俗的目的是通过特定的草药、食物和仪式以除病解灾。保山端午节赶花街的习俗在战祸与疾病的触发下应孕而生,在文人雅士的倡导下积淀出具有审美意蕴的端午赏花习俗,应民众的生活需求而发展成为集市,受政府引导而成为现代性的商贸旅游节,从中可以看出端午习俗在特定地域文化背景中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