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赫音乐创作充满了人主义精神内涵,内容上体现为对人类苦难的关注和对情感的升华,形式上表现为对复调形式的全面总结和创新。这些作品深化了艺复兴以来音乐创作中的人倾向,以哲理和抽象概括的方式。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限制,赋予音乐永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笔宝贵遗产。在系统考察家训读物历史演化轨迹及其世俗化历程的基础上,挖掘出隐藏在家训读物中的教化意蕴,以为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就有不少的神话传说,但比起古希腊的神话来,总显得那么不成熟,或曰,“贫乏”。本文详细论述了中国神话贫乏的诸多原因,这对于深入研究中国的神话和影响,显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人文主义视角,分析巴赫众赞歌的若干谱例,并追溯巴赫众赞歌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精神渊源,指出面对当下公众审美素养普遍下降、精神素质恶化的现实,有必要重提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元代桃源主题诗歌在继承唐宋时期以桃源为仙乡幻境、隐逸之境、理想社会、现实世界等四种阐释倾向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包括仙乡幻境之宗教化、双重主题之矛盾化,这些变化与元代文人际遇、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现代语文》2005,(7):110-110
中国是很早就使用书面文字进行社会交际的古代文明国家,而且是一个文章大国。旱在商周时期就出现文章写作,《尚书》就是当时的行政文书。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书面语言文字不仅具有历史记载的功能,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感染力,还具有实现生命永恒的理想的价值。《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上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里的“言”既包括作为口头语言的关于政治、德教的“言  相似文献   

7.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中超越时代的戏剧性是在当时十分少见的,尤其是《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下文简称《d小》)这首作品。在创作时运用了大量的半音进行和调式的变换,增添了乐曲的神秘色彩,同时也体现出深刻的人文主义思想。本文将《d小》的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巴赫的生平作为切入点,对作品的调性和主题进行分析,进而剖析这首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8.
中国藏书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极大促进了中华传统文明的延续和 发扬。而其中贯穿着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精神内核-人文主义精神,可以概括为“仁人爱物”,它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贺麟从现代社会的实际出发,运用西方的正宗哲学、基督教精华和艺术,阐发和改造儒家道德,重建儒家的道德形而上学,其具体途径为将道德艺术化,从艺术中去求具体美化的道德;将道德宗教化,从宗教中去求社会化、平民化的道德;将道德学术化,从学术知识中去求开明的道德。  相似文献   

10.
品牌忠诚度是学界和业界面临的重点问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按顾客对品牌忠诚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即品牌认同,品牌崇拜,品牌宗教化三层次层层递进进行理论梳理,并结合案例分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品牌忠诚度是学界和业界面临的重点问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按顾客对品牌忠诚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即品牌认同,品牌崇拜,品牌宗教化三层次层层递进进行理论梳理,并结合案例分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人文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人文学科既扎根于欧洲的人文精神血脉之中,也关联着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化自治,要想让它们完全“全球化”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设想的事情。理智的全球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们视野的不断扩大,更大包容性东西的传播,或文化多样性的坚持。必须知道,人文学科的全球化同样也置身于西方现代性的普适性与非西方民族国家的自身现代性诉求之两难处境之中。  相似文献   

13.
简述我们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传统说法,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近年考古发现,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还要更长久些。  相似文献   

14.
<正>很长的时间,我都爱着我的父亲。很长的时间,我都以为我不爱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在年轻的时候,是很英俊的。家里有老旧的黑白照片作证:那确实是一个好看的男人,轮廓深刻,浓眉大眼,端正而明亮,有一种坚忍的气质。站在机床前,自信而满足,微笑着,全无磨砺和疲倦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在历代对<关雎>篇的解读中,可以发现<诗经>的阐释和接受有着较明晰的发展过程.其阐释过程经历着由世俗化到经典化再到世俗化,这个过程不过是脱去儒教政治道德教化的重重外衣,重新找回自身本来面目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儒家天命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哲学基石。受“天人合一”思想中尊天敬天观念、“民本”现念、重合轻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凸现出与之相应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宗教化、伦理化、和谐化。中国古代哲法关系对构建当代法哲学体系,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2年.一个大学生的故事曾带给人们巨大的震撼,父亲长年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但儿子没有在大学校园里刻苦攻读,而是沉迷于上网聊天打游戏.给家里写的十几封信中,“要钱”是唯一的内容。最后儿子只拿着结业证书离开校园.在父亲的视野中“蒸发”了,更不用说回报父母养育之恩了!可见.加强青少年艰苦奋斗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论朱元璋的教化思想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璋在其统治实践中,立足当世,鉴于往昔,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教化思想。在教化途径方面,朱元璋始终以兴办学校为急务,认为学校是风化之原,教化之本。在教化目的方面,他依然坚持划一道德、端正人心、醇化风俗,重视对臣民的教化和管理。在教化条件方面,他认为最需凭借各级官员的参与,要求各级官员以淳美教化为要务。朱元璋通过其教化思想的实践,不仅达到了整顿人心、导民善俗的目的,且对加强意识形态建设、重构统治秩序亦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华东 《天中学刊》2014,(3):121-125
1820-1860年间,规模庞大的天主教移民涌入美国,增强了美国天主教的实力,打乱了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的力量对比。美国天主教因为这些移民的到来而呈现出很强的外来移民特征,这引起新教徒的恐慌和强烈排斥。以新教徒为主体的“一无所知党”向天主教徒发起了攻击,将激烈的冲突推向了顶峰。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有关美国基督教文化的两个问题。其一是“美国梦”与“新教徒道德”的关系,其二是美国基督教兴盛之原因。这些都是有关美国文化底蕴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深入美国人的精神世界,才能了解今日美国,并有益于中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