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好逑传》是明清之际的一部才子佳人小说,反映明清时期的语言特点。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与统计《好逑传》是非问与揣测问,全面总结其是非问与揣测问特点。《好逑传》是非问出现48次,分为无语气词标记的是非问与语气词"么"、"否"标记的是非问,语气词"么"标记的是非问比例最高,"可+VP"是非问句式占是非问比例为41.7%,从元代到明代使用语气词的是非问比例增多;《好逑传》揣测问出现29次,用"莫非"、"莫不是"、"想是"、"怕不是"标记,疑问副词"莫非"使用频率最高,有时与语气词"么"、"耶"配合提问。  相似文献   

2.
“例”是中国古代法律文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历《问刑条例》是明朝历史上最后一次修订的“例”,但这次修订却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疑团,如修订过程、参修人员,完成时间。特别是完成时间,一般人认为本“例”完成于万历十三年,但实际上却是万历三十五年甚至更晚。本次修“例”看似平常,实际上却是在两种社会意识思想即“心学”和“实学”的冲突交合下完成的,而也正因为这种社会意识的转型和变化,才使得本次修“例”不同于以往。  相似文献   

3.
《文选》选文,有“对问”一类。问对作为人际语言交际的基本形式,由来已久;卜辞是人神问对,旨是决疑;《尚书》是君臣问对,旨在择贤;《论语》是师徒问对,旨在问道;《孟子》是君士问对,旨在问难;《庄子》是人物、物物问对,旨在说理。对问体在以专论为特色的第三阶段诸子散文消失,转移到以《战国策》为代表的史传散文中,《战国策》也是君士问对,旨在问计。对问作为文体是作为手法的问对句型发展而来,其基本特征是设词见志,抒发郁陶之情。宋玉《对楚王问》作为对问体的唯一代表,从问对内容上确立了文体范式,是北方文化与楚文化的结晶,成为骈赋尤其是设论体的直接渊薮。  相似文献   

4.
"例"是中国古代法律文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历<问刑条例>是明朝历史上最后一次修订的"例",但这次修订却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疑团,如修订过程、参修人员,完成时间.特别是完成时间,一般人认为本"例"完成于.万历十三年,但实际上却是万历三十五年甚至更晚.本次修"例"看似平常,实际上却是在两种社会意识思想即"心学"和"实学"的冲突交合下完成的,而也正因为这种社会意识的转型和变化,才使得本次修"例"不同于以往.  相似文献   

5.
押作为一部优秀的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的创作时代颇受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该书创作于明代,有些学者认为《好逑传》成书于清初。一个时代的语料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特点,根据学者关于近代汉语选择问的定义和分类,将《好逑传》选择问分为并列选择问与正反选择问两类进行定性分析和计量研究,全面总结《好逑传》选择问特点。在统计分析《好逑传》选择问次数和频率的基础上,比较《好逑传》选择问与明末语料《型世言》和清末语料《品花宝鉴》的选择问,发现《好逑传》并列选择问在继承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列选择问特点的基础上,其特点与《型世言》与《品花宝鉴》并列选择问特点都有相近之处,更接近于《品花宝鉴》并列选择问的特点;《好逑传》正反选择问具有明清时期正反问的共性,又有不同于《型世言》和《品花宝鉴》正反选择问的特点,《好逑传》成书于清初的观点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6.
体现指向写作的专业化阅读教学。六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字词句的教学不再是重点。  相似文献   

7.
《学记》强调“人不学不知道”“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出和阐发了很多教学方面的规律和方法。“善问”与“善待问”思想需加强研究。“善问”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对教育价值追寻的态度和行为。因为万物各有其理,必然产生怎样问的问题,“善问”是教学策略和方法。《学记》的“善问”策略有三条:一是先其易者,循序渐进;二是后其节目,突破难点;三是及其久也,环环相扣。“善待问”本质上属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的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以极其宽容的态度等待学生的学问进阶。一是过程性的关怀,即“和易以思”;二是发展性的关怀,即“举一反三”。“善待问”是关注闻道,在“善待问”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师生双边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交流状态;树立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使学生能够信任和追随教师;严格要求,“师严然后道尊”。  相似文献   

8.
葛安凤 《文教资料》2012,(34):95-96
曹征路自2004年发表《那儿》后,被文学界称为新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沿袭文学关注现实的创作理念,曹先生于200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问苍茫》体现了作者的社会公正意识。本文立足于作者的价值观从经济上资本者作威作福、政治上当权者有恃无恐和文化上知识分子贩卖知识三方面的权力来分析作品,意图更好地把握作品内在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9.
通过志文记载,郝天泽仕宦事迹与其家族成员情况以及元廷治川、滇等地措施可得一窥。墓志铭的作者为《大理行纪》的作者郭松年,而《元史》等文献记载郝天泽所任夔路总管之职应为封赠所得。  相似文献   

10.
评述梁光华的《问学论稿》,肯定其治学精神,介绍其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文章收录了魏源致宫保老伯大人的信的全文,考证了宫保老伯大人就是陶澍、写信的日期及魏源将务顶山之地让给了陶澍等3个问题,并提出值得商榷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吕氏乡约》是北宋时期由吕大均制定并由吕氏兄弟在蓝田推演的中国第一部成文的乡村民约。它体现着乡土中国,士绅阶层以"知识—权力"结构模式而实行的民间自治思想,凝结着儒教文化礼乐刑罚并重的集体无意识。陈忠实发现并对它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使其成为《白鹿原》中呈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具象,因此,剖析《吕氏乡约》在小说中或显或隐的结构便是研究近现代乡土中国的典型标本之一,由此不仅能够解开民族秘史的诸多重要症结,而且也能够了解儒教文化遭遇现代化的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13.
论汉末吕布     
纷乱复杂的汉末世局,使得边地武人出身的吕布能够参与高层政治,凭借诛杀董卓的功绩与自己的勇武,在大姓、名士为主流的时代异军突起,跻身为汉末群雄之一。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以其独特的一生,折射出了汉末社会的种种现象,例如边地州郡的特殊风俗、名士与大姓之间的不协调和武人割据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论述陈文龙在复元将唆都的劝降书中,以严正的立场,坚定的信念,义正词严,有力驳斥了唆都在劝降书中所提出的论点。指出《复元将唆都书》是篇具有教育意义,值得传颂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论诗推崇"中州英雄气",追慕韩诗雄健高古的风格。其五古、七古多追摹韩愈,并善于烹炼百家,能融汇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优长于一炉,形成他清雄顿挫、奇崛而不雕镂、巧缛而去绮靡的诗歌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元代虞集的《杜律虞注》早已在明代时就已经被肯定是一部伪书,并判定与元代张性的《杜律演义》有着很大的关系。明代有许多学者文人都对《虞注》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记载,为后人的辨伪工作留下了宝贵资料。在此分明代和明以后两部分对有关《虞注》资料进行总结评述。  相似文献   

17.
明代蜀中遂宁吕氏家族,科第蝉联,诗人辈出,历经数代,风流不衰,在社会上甚有名望,是明代巴蜀政治望族和文化世家.吕大器、吕潜父子,进入《巴蜀文学史》.本文选择吕氏家族中精英人物且对文学史有突出贡献的家族成员加以述论.  相似文献   

18.
王朴律的提出在我国律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然而,20世纪以来,我国的音乐学家们对其解释却是各不相同。从王朴律的音分数和弦长数可以看出,王朴律是在三分损益生律法的基础上,采用加减进退法,稍近十二平均律的一种独特的生律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沿淮地区麦茬直播播期对"绿旱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25日-7月5日范围内,随着播期的延迟,"绿旱1号"的株高、生物产量、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及经济产量均降低,而千粒重、经济系数呈先升后降趋势;因播期推迟,导致减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在6月15日之前播种的处理较对照减产幅度较小,6月22日以后播种的处理较对照减产幅度达17.9~43.9%。因此,"绿旱1号"在沿淮地区麦茬直播要尽可能在6月15日之前播种,提早播种对增加产量有显著效果,一定要避免在6月29日后播种。  相似文献   

20.
吕叔湘是语言学大师,自然他在语言学方面的贡献已载入史册.然而,学界对吕叔湘在修辞学领域所做的成绩则少有人研究,虽然几部修辞学史中都提及他与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但往往评价得很不到位.事实上,吕叔湘在修辞学方面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语法、修辞的互释性研究,二是对修辞本质、修辞原则以及修辞学研究范围等本体问题也有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