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梁卓  褚鑫  曾艳  周桔  马俊才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99-1405
生物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组学时代的到来催生数据量级的增长将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向"数据密集型科学"的新范式转变。因此,生物资源的大数据与生物资源本身一样,也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成为国际科技与产业竞争热点和战略制高点。目前,我国亟待加快建设国家级战略生物资源大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全面支撑生物资源保存、利用、开发、挖掘和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体系,形成包括数据质控流程、数据存储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和数据转化中心的可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高效分析和可用、易用的综合数据系统,支撑我国生物资源前沿领域科学发现和产业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信息平台配合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服务网络的建设,形成了包括数据管理规范、数据汇集平台、数据门户和数据可视化系统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数据生态,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数据的集成、共享、挖掘和利用。目前,该平台已经覆盖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标本馆、生物遗传资源、实验动物、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5类资源的42家单位,集成6 981 465条数据,且全部数据资源都可以通过数据门户进行共享。  相似文献   

2.
陈宗波 《资源科学》2008,30(4):518-525
生物资源是人类生存依赖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一。尽管我国是生物资源大国,但面临物种消减、生物被盗、物种入侵、生物技术战略挑战、惠享不公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健全的生物资源的法律结构应以公法为基础,私法和自律规范为补充的规范体系。显然,我国目前私法严重缺失的生物资源法律体系无法应对生物资源面临的威胁。因此我国应该在现有公法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全面而完整、可以调整生物资源的收集、保存、交换、开发和利用产生的社会关系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创新之源的保护。作为一种民事权利,生物资源知识产权具有占有性、集体性、非智力性、地域性和无期限性等法律特征。建立我国生物资源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充分的合理性,也有坚实的国际法基础。我国生物资源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框架结构应该包括生物资源知识产权的取得、权利和义务、权利行使和限制、事先知情同意、惠益分享、法律保护及其侵权责任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曾艳  周桔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45-1350
生物资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产、生活与生命健康的战略资源,也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基石,是国际布局与竞争热点。发达国家历来重视战略生物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发掘利用。我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生物资源领域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国科学院整合了植物园、标本馆、实验动物平台、生物遗传资源库以及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等机构,构建我国核心战略生物资源平台,大力提升我国战略生物资源收集、保藏、评价、转化与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能力,支撑和服务生物产业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支持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和运行团队针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关键物种灭绝、国家战略生物资源受到重大影响等问题,创建了亚洲规模居首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体系,进一步发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抢救性地保存了一批珍稀濒危、狭域特有和具有重要价值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陈宜瑜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43-1344
<正>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人类繁衍提供了基本物质基础,为人类健康提供了药物来源,为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柱,更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要素。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全球约10%的生物资源,是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的起源地,生物资源利用历史悠久。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为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遗传资源是重要的战略生物资源,关系到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在生物产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国际上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高度关注,尤其是对野生植物的收集保存。我国在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设施的建设和储量上已取得比较好的进展。文章建议我国未来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要更加重视顶层设计与整体布局;扩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加强资源评价力度;完善和出台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相关法规;促进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管理、执法的合作与联动;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确保现有体系的良性运转;加大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相关的基础研究攻关和技术标准研制;制定公民对生物种质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是“对全世界生物群落或人类的自然环境的保存,特别是对作为人类文明组成和基础的地球再生自然资源的保存;对非再生自然资源也需要保护、复原和科学管理,以确保人类未来的和平、进步与繁荣。”保护包括保存、维护、永续利用、恢复和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保护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网和类型系统并按它的经营目的经营,是达到保护及其目的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阐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概念,探讨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影响,分析生物资源研究状况、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在生物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等,提出了在扩大内需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之时,应注重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机制、长效保护策略研究,为重点物种保护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同时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资源永续利用研发,推动新兴生物产业升级,对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都有重要指导作用。寻求自身发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将是人类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贺鹏  陈军  乔格侠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2):1359-1370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人类生产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加剧,人类将面临对生物多样性认知、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及国门生物安全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包括隶属于中国科学院18个科研机构的19家生物标本馆(博物馆),是我国动物、植物、菌物及化石等标本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主要实体场馆,是2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和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的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标本藏量、管理和利用代表着我国战略生物资源的整体水平,在国家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国门生物安全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基于对其整体现状的全面分析,文章阐述了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博物馆)的基本定位、组成与布局特点,馆藏标本的规模、组成与特色,以及与发达国家标本收藏机构的对比;系统概述了依托标本馆在战略生物资源收集与保藏、经典分类研究、志书和图谱编撰、标本信息数字化、科学普及等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并阐述了对前沿科学研究、国家重大需求以及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支撑作用。同时,全面分析了生物标本资源收集、保藏、研究与可持续利用、信息数据共享等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制约生物标本馆(博物馆)运行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建设国家生物标本馆的具体思路,展望了生物标本资源收集的未来格局,以及生物标本馆(博物馆)运行模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宁波市专利预警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专利保护和专利战略正得到各国政界、企业界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运用,成为与国家、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专利预警机制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区域专利预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建立宁波区域专利预警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生动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文章简要回顾了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了我国野生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介绍了我国在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本领域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中科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选择,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抓手,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国家需求、优化创新布局是国立科研机构在新时代担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的现实要求。文章重点讨论4个问题,即:什么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达国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举措和镜鉴;以国家实验室为抓手强化战略科技力量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国立科研机构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任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存在着战略定位不高、顶层设计不具体等问题。建设科技强国,迫切需要构建新型的国家创新体系。其中,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体系、加快建设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综合体系,进一步协同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教育体系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强化科技与金融、贸易等的协同,是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做大做强农作物种业、保障粮食安全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当前迫切需要完善农作物种业国家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相对于农业科技强国已形成以企业为主的农作物种业国家创新体系,我国农作物种业仍面临着国家创新体系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效能低下、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创新生态尚未形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种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文章在分析全球农作物种业创新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剖析种业国家创新体系制约我国种业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问题和障碍。建议要充分考虑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的独特规律和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宏观统筹优化整合全国种业科技力量,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政结合、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中国特色农作物种业国家创新体系;在充分考虑区域差异性基础上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  相似文献   

15.
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设军民融合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来自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战略需求。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棱心在于必须不断全面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棱心竞争力,根本途径则在于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引入我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但从国防创新系统与民用创新系统的角度来考察分析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问题,一直不够充分.系统性也有待加强。扼要介绍了《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4-2005))定的主题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与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6.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高新区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国家高新区创新水平提升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本文在国内外开发区创新水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高新区发展实际,构建了国家高新区创新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就构建原则、指标选取等相关问题作了重点说明,为国家高新区创新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上的指引和评价与管理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系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然而,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其创新模式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本文关注的重点在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以及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和特性相配套的产业政策。文章首先在区域创新要素分类的基础上,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将创新系统与产业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区域创新系统作为连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政策的纽带,以期得到适合产业发展的、与区域创新系统相配套的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8.
关键核心技术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具有极端战略重要性,突破和掌握那些我国处于"卡脖子"短板位置的关键核心技术,对于我们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标志意义。因此,我们需要立足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视前瞻布局,加强战略研究。文章将在分析识别关键核心技术特性的基础上,系统反思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挑战与瓶颈,并从支撑重大技术突破的组织模式、人才培养机制以及新评价激励机制等维度设计等方面,思考如何构建充满活力和效力的攻坚创新体系,真正铸造强国重器。  相似文献   

19.
淡水和海水中存在的病毒被称为浮游病毒。它们是海洋和湖泊中最丰富的生物类群,是近年来才认识到的具有控制有害藻华(赤潮)、调节水生态系统结构、以纳米尺度驱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别是碳循环的一类不可忽视的战略生物资源。本文在综述淡水和海水病毒的多样性、感染类型、基因组分析、分布与丰度及其具有生物泵的生态学功能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对策和重点研究方向,认为建立进行淡水和海水病毒研究的技术平台与系统应成为我国争取该类生物战略资源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