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妈妈的礼物     
罗纯 《世界文化》2013,(11):F0002-F0002,1
我是在一个小镇子上长大的,从小学到我家,只要步行十分钟。在还不算久远的那个年代,孩子们都可以中午回家吃饭,有妈妈们在家等着他们。对今天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奢侈,但那时的我并不这样觉得。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当妈妈就是要做三明治、要看孩子画画、要陪着孩子做作业。我妈妈非常聪明干练,在我出生之前她有自己的事业,早晚也要回归职场,但我从没怀疑过这位职业女性竟会在我上小学那几年,几乎天天陪我吃午餐。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礼物     
我在一个小镇里长大。我家离那里的小学校仅10分钟步行路途。那时,并非很久以前,我们这些儿童可以回家吃午饭,并发现母亲在倚闾等候。尽管现在想来那是一种奢华的生活享受,可当时却意识不到。我曾认为,当母亲的就是三明治的制作者,指画的鉴赏者,家庭作业的监督者。我从来不问一问,母亲这个在我出生前曾经有着自己的职业,实际上可随时重新谋一职业的雄心勃勃且聪慧的妇女,如何能与我共同度过小学几年中几乎所有的午餐时间。  相似文献   

3.
晓明 《世界文化》2001,(4):26-27
世界上有一位只写过一本小说却名扬天下的作家,那就是写《飘》的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书中所写的斯佳丽从漫天大火中逃离亚特兰大的路,就是作者上小学时天天走过的那条路。上小学一年级时,玩疯了的小玛格丽特根本不愿意上学,她不断地问母亲,为什么她要上学?她母亲梅贝勒说不明白,只好强行送她上学。在上学的路上,她们经过了一个又一个农场,可那里的房子已经在民主战争中被烧掉了。母亲梅贝勒总是给小玛格丽特讲从前在这里住的人有多么富,但现在他们的世界坍塌了,她们自己也是一样。“每到最后,她总要告诉我有一天我要探…  相似文献   

4.
正尽管父亲的暴力和仇恨思维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创伤,但是查克·埃伯拉希姆却成长为一名和平主义战士。此文选自其撰写的《恐怖主义者之子》(The Terrorist’s Son)一书。1990年11月5日,新泽西州克利夫萨德帕克母亲将正在床上熟睡的我摇醒,"出事了,"她说道。我当年才7岁,是一个胖乎乎的孩子。我已经习惯了在黎明前被叫醒起来做祷告,但向来由父亲来做这件事。母亲是从来不管的。那天的夜晚11点钟,父亲还未回家,近来他总是在泽西城的清真寺待到很晚很晚。可他毕  相似文献   

5.
回顾过往岁月,首先触碰到的是童年的懵懂时光。记得读小学的那年月,我常常受到家里人和亲戚们的夸奖,他们说我是一个乖巧而懂事的孩子。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为这,我的奶奶和父亲母亲在村里人面前,腰杆都可以挺得更直一些。在那个"越生越有"的思想观念还左右着人们意识的年代,母亲却只生了我这一个儿子。因为我上无兄姐,下无弟妹,村里那  相似文献   

6.
母亲做得一手好菜,其中最拿手的是鱼,她能用鱼做出几十种菜式,而且每一种都那么鲜美,那么令人回味. 做鱼使母亲认识了父亲. 那是在高中毕业会餐时,母亲做了一盘糖醋鱼参加了会餐.父亲那时和我一样,还是个毛孩子,而那一天他的座位刚好在母亲旁."真棒!我以后也要娶个会做鱼的老婆,这样才对得起我钓的鱼!"当父亲吃到这盘鱼时不禁赞道.而母亲则在一旁羞红了脸……  相似文献   

7.
自传片断     
我于1885年9月11日出生在英格兰中部地区诺丁汉一个小煤矿市镇伊斯特伍德。父亲是一名矿工,几乎目不识丁。母亲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是我们这个家中有文化的人。家里一共有五个孩子,最大的是两个哥哥,其后是一个姐姐,接下来是我,还有一个小妹妹。我虽然体格壮大但赢弱多病。我和其他矿工的孩子们一样,上小学念书。12岁那年,我获得诺丁汉中学的奖学金。这所中学被认为是当  相似文献   

8.
森鸥外和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两颗巨星。他们的创作,开创了一代文风,对日本文坛的影响十分深远。森鸥外本名森林太郎,1862年1月19日出生,是一个世代作藩主侍医的家庭的长子。象封建时代的许多父母一样,森鸥外的父母对长子也寄托着无限希望,从小就加意对他进行培养,而且要求十分严格。那时还没有小学,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跟着汉学先生读汉文典籍。森鸥外六岁读《论语》,七岁读《孟子》。母亲峰子以前没有学过这些艰深的汉文,但为了帮助孩子学习,找来注有日语读音的《四书》,把孩子该学的地方自己先学一  相似文献   

9.
完美随心     
<正>"你又开始小题大做了!"母亲唠叨着,"你以为这是戴安娜王妃的婚礼哪!""我只是想为凯茜办一个完美的婚礼,"我有点生气了,"她可是一个非常浪漫的女孩儿,而且从小就为这一天做准备了。""但是你不可能事事称心,"母亲咕哝着,"事情不一定会按照你计划的那样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墨菲定律。""也许吧,但我们可以尽力而为呀。"我回答道,然后继续一遍一遍地核查婚礼计划单上的细节。27岁的凯茜是我三个孩子中第一个结婚的,我许诺给她挑一个"良辰吉日"成婚——但愿真的有这种日子。这个愿望可能跟我的经历有点关系吧。我的婚礼堪称完美,除了婚纱那皱巴巴的拖裾——等到发现的时候,已  相似文献   

10.
卖山药     
袁泉 《大理文化》2006,(1):44-45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不错。在农村,孩子稍大一些,就得学着先干活。我,自然也不例外。小学刚毕业,能算几个数了,便跟着母亲学着卖菜。记得第一次上街卖菜,是出卖十斤山药。这山药是自家种的。清早,还在家里,母亲便教我些基本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假期里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给母亲写信,女儿玛瑞安坐在窗外的草坪上,和她的洋娃娃玩着模仿老师上课的游戏。看上去,她好像有点儿生气了,似乎她的“学生们”没有好好听讲。只见她一边训斥着他们,一边还像她的老师那样富有表情地打着手势,那副认真的模样,真让人忍俊不禁。关于玛瑞安我写些什么呢?母亲在加拿大,渴望得到家里的音讯;她最放心不下玛瑞安,总让我多说一些有关她的情况。对这个孩子,母亲有一种特别的怜爱。也许是为了获得灵感,我又一次打量起了我的女儿:一头乌黑的鬈发映衬着一张尖尖的小脸,两片圆润敏感的嘴唇…  相似文献   

12.
比尔·盖茨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经常皱着眉头顶撞母亲。一次,母亲玛丽叫他吃晚饭,他却不做回答。见他在一动不动地看着家里的电话装置,妈妈着急地问道,“你在干什么?”“我在思考。”盖茨不耐烦地回答。“思考?”“是的,在思考!”他重复道,“你不曾思考过吗?”他的父母决定去找心理医生。一年之后医生建议,玛丽今后要尽量适应自己的儿子。玛丽是个外向而且个性很强的女人,“不过后来她还是明白了,长期和孩子对立于事无补。”盖茨的父亲回忆说。如今,不少电脑信息企业都想和比尔·盖茨一争高低。从离开哈佛大学,到后来成立现…  相似文献   

13.
母亲去逝时我20岁。她的逝世是我一生中最沉重的打击。那时,我觉得自己再也不会振作起来了。几个月过后,我开始慢慢地接受这一事实。春天的到来,使我不再觉得那么悲伤,望着自然界奇迹般的更替,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4.
我15岁时的一天下午,在翻看家里的旧照片时,偶然看见一张三个男孩的合影。这张照片是我父亲,岁左右时照的,照片中另一个男孩是他们的弟弟特雷西,还有一个男孩看上去好像还要小一些,但是我不认识。母亲告诉我:“他就是梅尔罗斯,你父亲的弟弟,他从*-岁就住在一所特殊学校里。”母亲告诉我:父亲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长子,实际上是他将梅尔罗斯带大的。梅尔罗斯天生弱智,连话都说不清楚,去卫生间、系鞋带,等等都需要帮助,而这些照顾弟弟的工作就落到父亲的肩上。有时叔叔因无法理解,无法应付这个世界而感到十分沮丧,便躺在地上,…  相似文献   

15.
我十三岁时是个很机灵的孩子——一个异常机灵的孩子,我那时这样想。正是那个时候,我第一次为报刊写了点拙劣的东西,然而使我十分意想不到的是这竟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反应很好。事情确实是这样,我也为此感到很自豪。我是一个印刷厂的学徒,并且是个进步的有抱负的学徒。我的  相似文献   

16.
我在山野     
正1叫魂,是我小时候记忆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情。我不知道,那时我的魂是否真丢过,但有两次,母亲是请过巫师为我叫魂的,仪式不算隆重,但总是有些神神秘秘,令人心生敬畏。说实在的,母亲其实并不迷信。我小时候体弱多病,她会时常带我到大队里的张医生那儿看病打针。打针打怕了,一到大队门口,我就会穷尽所能乱折腾不肯进去,甚至用恶毒的话语骂张医生。可母亲不依不饶,任我哭闹也要把针打了。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她用大腿夹住我的两只小脚,一只手钳住我的双手,另一只手褪去我的裤子,张医生用手术钳在一个搪瓷口缸里夹一团酒精棉,趁机下手,在杀猪般的嚎叫中,针水迅  相似文献   

17.
力量的平衡     
我在八、九岁时,写了自己的第一首诗。那时我父亲是好莱坞电影界的巨头,派拉蒙影片公司的负责人。我的母亲参加了许多次知识界组织的活动,帮助将“文化”带入声名显赫的好莱坞。我母亲看了我那首小诗后,禁不住哭了。她说:“巴迪,这首美妙的诗不会真是你写的吧?”我不好意思地、结结巴巴地说是我写的,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母亲对我大加夸奖,“噢,这首诗简直是天才的杰作!”  相似文献   

18.
经历22年的婚姻,我才发现了怎样与妻子佩吉保持爱情和亲密关系的一个秘密:与另一个女人约会。 妻子鼓励我去约会的“另一个女人”就是我的母亲,一位72岁的寡妇。我的父亲20年前去世后,她一直独居至今。就在父亲去世后不久,我来到2500英里以外的加利福尼亚,成家立业。6年前,我迁回老家附近的地方,那时我曾承诺要花些时间和母亲在一起。然而,由于忙于工作和家务事,除了家庭聚会和节假日以外,我很少有时间去看望她。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心     
王祖远 《大理文化》2014,(11):31-34
1“阿倍,你爸说他不上来了。” 母亲从三楼的廊外探进一头白发,蓦然现出的寥落身影打断了我正指导孩子吟诵李白的《秋浦歌》。那是一个秋日,我在母亲满布皱纹的一脸明镜中,觅见了秋霜。  相似文献   

20.
施立卓 《大理文化》2015,(1):105-112
记忆的碎片中国人给孩子取名图时尚,比如生于抗战时取"战生"、"抗生",以志爱国。我生于国人刻骨铭心的1938年,却享受不到这份崇高。原因可能是出生的地方闭塞,这里曾被徐霞客称为"四山如城"的桃花源、朱陈村。那时日本鬼子的枪声还离我们很远很远,大多数村民还蒙在鼓里哩。这一年,母亲怀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