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原文]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戴嵩《斗牛图》①,暇日展暴于厅前②。有输租氓见而窃笑③。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④,乃识真牛⑤。方其斗时⑥,夹尾于髀间⑦,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⑧。此图  相似文献   

2.
停鼓望云     
翟院深,营丘伶人,师李成山水,颇得其体。一日,府宴张乐,院深击鼓为节,忽停挝仰望,鼓声不续。左右惊愕。太守召问之,对曰:“适乐作次,有孤云横飞,淡伫可爱。意欲图写,凝思久之,不知鼓声之失节也。”太守笑而释之。  相似文献   

3.
王朔 《上海教育科研》2012,(3):31-34,15
国内学者围绕"钱学森之问"进行了大量讨论。首先,是关于命题本身真伪性之讨论,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实际是"钱学森之陈"的变相表达,有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被彻底虚构的伪命题,大多数学者认为"钱学森之问"是一个具有极强现实意义的教育问题。此外,众多学者对"钱学森之问"的内涵及产生原因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实际上,"钱学森之问"之内涵已远超出"钱学森之陈"之本意,其涉及整个复杂的教育领域。求解"钱学森之问"需重新唤起教育育人之本意,同时需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4.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书洪范传后》中说:"问之不深,则其听之不专;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周。"可见,"问",是要讲究深度和艺术的。在实际教学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诗歌的语言以浅显通俗著称,学者多所注意,但其诗的另一重要特色,即善用疑问句表情达意则鲜受关注。白居易诗歌中疑问句使用频繁,与情感的表达密切相关,而且是构成白居易诗歌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其意蕴亦丰富多样。通过对白居易诗歌中疑问句的全面考察和梳理,其问句的内在意蕴可概括为四大方面,即家国之问、自省之问、友情之问及生命之问。  相似文献   

6.
知士而有术焉.微察问之,以观其辞.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与之间谋,以观其诚.明白显问,以观其德.远使以财,以观其廉.试之以色,以观其贞.告之以难,以观其勇.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相似文献   

7.
黄羊举贤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日:“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相似文献   

8.
《老年教育》2014,(3):15-17
102年前的今天,即1912年3月11日(古历正月廿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下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令文说:"夫将欲图国力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至缠足一事,残毁肢体,阻阏血脉,害虽加于一人,病实施于子孙,生理所证,岂得云诬?至因缠足之故,动作竭蹶,深居简出,教育莫施,世事罔问,遑能独立谋生,共  相似文献   

9.
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焉,此帷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选自《问说》) [注释] 1.安:妥当。 2、几无:差不多没有。 3.心术:此指品德。 [练习] 一、给加横线的句子加标点。二、“狎”字在字典中有四个义项.你认为文中  相似文献   

10.
[阅读训练一] 举火求贤 [原文] 齐桓公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日:"宁威,卫人也,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问之而固贤,用未晚也."公日:"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①.以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②也."乃夜举火而爵之为卿. (摘自李贽<初谭集>)  相似文献   

11.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书洪范传后》中说:“问之不深,则其听之不专;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周。”可见,“问”,是要讲究深度和艺术的。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在他的《语文导读法探索》一书中也说:“要发展学生智力,研究‘问’的艺术很有必要……问题本身要富有启发性,要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宝贵的经验之谈,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十多年来我在语文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现就点滴体会,略陈管见。直问。这里的“直问”绝非指平淡无味、一览无余的提问,而必须具备一定的难度和启发性。如教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一文时,我问文中的…  相似文献   

12.
曾经在本刊上看到一道趣题:“一个无盖正方体纸盒,将其沿棱剪开并展开,共有种不同形式的展开图”.这道题新颖有趣,富有启发性.我的朋友和一些数学爱好者来问我,这样的展开图很多,不止参考答案中的8种.比如下面的图1~图4中各图都是无盖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图1图2图345图4为此,我  相似文献   

13.
顾恺之论画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稿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珠胜未安时"。顾长康画谢幼央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  相似文献   

15.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改革是这次(2012年)"两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徐显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把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和乔布斯之问都回答完了,也就把中国教育的基本问题解决了。徐显明说,中国有三问。第一问叫做李约瑟之问,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提出来了。李约瑟问的是为什么中国自清朝以来再  相似文献   

17.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书洪范传后》中说:“问之不深,则其听之不专;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周。”可见,“问”,是要讲究深度和艺术的。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时光倒回战国时代,群雄逐鹿、烽烟四起。乱世造就了武功,也造就了文明、思想的蜕变。就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就是那个思想纷呈的时期,屈原携其173个问题横空出世。其问天地之玄黄、宇宙之洪荒、历史之更迭,而最终归结于问自己的本心。纵然时间的流水涤荡了一切,这些问题至今仍熠熠生辉。问,即自己有疑问而发问。读罢这173个问题,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屈原为何而问?"王逸在《天问序》中提到屈原是因在楚国的先王之庙见到了壁画,激起了其丰  相似文献   

19.
王维的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早在唐代天宝年问,殷璠《河岳英灵集》即有“在泉为珠,着壁成绘”的赞誉;到了宋代,大豪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099从此,“诗中有画”便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相似文献   

20.
[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