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D知识共享是培养软件企业连续、高效、敏捷的R&D核心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在分析阻碍R&D知识共享的成因基础上,从R&D人力资本投资战略、R&D薪酬激励体系设计、R&D绩效考核、员工选聘与培训、知识共享型文化建设等角度提出了促进R&D知识共享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总体策略安排,并提出了今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波普尔的试错思想,从R&D盟主企业和候选研发企业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R&D联盟伙伴选择试错成本形成的微观机理.运用先验概率、后验概率以及损失函数理论构建了R&D联盟伙伴选择的试错模型,得出了R&D盟主企业犯两类错误的概率表达式,并给出了试错成本最小时R&D盟主企业对候选研发企业有效价值的贝叶斯估计取值范围.通过揭示R&D联盟伙伴选择的试错机理,为研发企业减少R&D联盟伙伴选择的经济损失以及提高R&D联盟伙伴选择效率提供理论支持,从而有利于研发企业更加有效地把握市场结盟机遇.  相似文献   

3.
龚健  黄鲁成  罗琳 《科学学研究》2003,21(Z1):85-89
企业海外R&D战略联盟中合作与竞争并存。建立进化博弈模型,得出了企业海外R&D战略联盟的进化稳定策略。通过对模型进行参数分析可以看出,不论从参加R&D战略联盟的单个企业,还是从联盟整体角度考虑,提高资源整合的效率都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许皓  严鸿和 《预测》2001,20(3):17-19
本文在分析了企业R&D联盟形成的动因基础上,从强化R&D联盟创新的经济性、联盟企业的文化沟通等方面,提出了实现R&D联盟协同效应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5.
R&D型动态联盟是一种高度柔性化的模块化组织,这种合作型研发组织通过对合作企业核心能力和资源的整合,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研发竞争力。将R&D型联盟中的合作企业按功能进行模块化分解,并将各个功能模块转化为项目活动,以实现对R&D型动态联盟的项目式集成管理,并运用网络优化原理对R&D型动态联盟各模块的进度进行优化,为最优工期的确定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建立R&D战略联盟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了中小企业选择R&D战略联盟的契约式组织形式应该是参与大型企业外包合作,积极寻求政府帮助,借助技术联合会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并且分析了中小企业应从合作目的、伙伴实力、伙伴文化以及合作经验四个方面选择R&D战略联盟的合作伙伴,为R&D战略联盟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国际化多重R&D联盟的概念,并构建了用于分析R&D联盟的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国际化多重R&D联盟的特点及其所遇到的挑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一个分析不同类型的国际化多重R&D联盟如何选择合适治理模式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协作R&D网络与技术标准联盟是高技术企业技术合作的两种不同方式,也是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高技术企业协作R&D网络与技术标准联盟进行分析与界定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R&D团队是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的核心,高效的R&D团队,必然会带来企业R&D活动的高效,选取有效的指标和流程对其测评是关键环节。由于R&D项目具有不同于传统项目的特点,R&D人员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这就对绩效测评体系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的绩效考核体系具有自身的缺陷,不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R&D团队绩效测评。在对当前高新技术企业R&D团队绩效测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R&D团队绩效测评拓展模型。  相似文献   

10.
R&D战略联盟是企业间因技术创新活动而进行的战略性合作,是一种新的技术方式和商业竞争模式。跨国公司凭借技术垄断优势成为世界先进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创新者,而它们之间的R&D战略联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范围内的科学技术进步和商业运营。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的R&D战略联盟在联盟目的、联盟方式、行业分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密切关注这些新动向,有利于我国企业学习掌握新的经营理念.积极参与和纽建战略联盟,以迅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研发周期是R&D项目评价的重要指标,项目进度优化是压缩工期的重要方法,而动态联盟则为大型R&D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分析了大型R&D项目进度的影响因素,从进度优化角度提出了基于进度控制、利益与风险管理和资源共享的大型R&D项目动态联盟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R&D合作中的热点问题。在综合考虑知识的共享比例和非正常溢出率、知识保护成本、知识窃取成功率以及社会惩罚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R&D合作组织间知识窃取和保护的博弈模型,分析其均衡实现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R&D合作组织的知识保护和知识窃取具有内在联动机制,企业的知识保护概率受知识保护成本、非正常知识溢出比率和对方知识窃取成功率等因素的影响,而合作伙伴的知识窃取概率取决于非正常知识溢出收益、社会惩罚和知识窃取成功率。针对上述结论,以一个数值算例加以说明,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税收激励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激励政策从三个方面影响企业R&D投资:一是降低了企业R&D投资资本的使用成本,增加了企业R&D资金来源;二是降低了企业R&D投资风险,从而鼓励企业提高持有R&D资产的比例;三是提高了R&D人才的实际工资水平,降低了企业投资R&D人力资本的成本支出,从而提高了R&D人力资本的供给和需求。  相似文献   

14.
R&D投资在知识共享联盟价值创造活动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R&D投资,联盟成员可以获得进行价值创造所必需的学习能力,但在获得学习能力之后,联盟成员也就具备了实施机会主义策略的条件。通过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本文发现,如果联盟成员的R&D投资具有承诺的特点,那么,联盟伙伴就不会实施这种机会主义策略,而且这种承诺会与学习能力一起决定每个联盟成员的知识投入水平。最后,利用本文的结果和方法还可以解释中外合资公司中诸如外资的独资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
我国R&D/GDP偏低的模型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现阶段R&D/GDP偏低的现实,探讨一种R&D/GDP投入绩效的解析模型.考虑到R&D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以及技术创新的R&D学习效应,R&D投入过程即是“R&D学习”过程,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知识增加,进而促进生产产出,R&D投入对生产的贡献是一种知识贡献.在一系列假设前提条件下,给出了R&D/GDP的解析模型.依据模型分析,得出结论:较低的知识弹性系数(对应于知识的分配和使用效率)、较低的“R&D学习”效率(对应于知识生产效率)是我国当前R&D/GDP偏低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6.
熊志根 《预测》2004,23(4):16-19
随着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变迁,当代跨国公司R&D投资战略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其主要特点包括:R&D活动逐渐由母国向他国转移;广泛建立R&D战略联盟;实施跨国并购,提高R&D能力;注重R&D储存和技术提升,讲究技术转让与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献研究,构建了一个企业R&D投入产出的计量模型,并利用中国1999—2005年间29个省市(不包括海南、西藏)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对政府科技资助、企业R&D支出、金融机构贷款等对企业R&D产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总体来看,政府科技资助和企业R&D产出之间没有固定的线性回归关系;进一步对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分别研究,发现在中部地区,政府科技资助促进企业R&D产出;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R&D产出作用不显著;在东、中和西部的大多省份,企业自身R&D支出明显促进了R&D产出;在东、中、西部,金融机构的贷款对企业R&D产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关系到装备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R&D联盟是装备制造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R&D联盟稳定性影响联盟技术创新进程.联盟效率和联盟公平是影响联盟稳定性的直接因素,以联盟效率和联盟利益分配2个角度为切入点,探究联盟的行为策略对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将联盟行为策略抽象化、定量化,构建R&D联盟博弈模型,分析联盟效率最佳状态和公平利益分配状态,计算联盟效率损失和不公平分配对联盟稳定性的影响,求解联盟成员容忍的行为策略区间.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的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劲  朱朝晖 《科研管理》2003,24(5):76-83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跨出了国门,与国外公司合作建立了R&D联盟甚至在海外建立了R&D分支机构。本文立足于资源理论,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了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化中的资源配置现状,总结了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现有模式以及未来演化,并为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国际化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新一轮全球科技资源重组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化R&D人员配置的内在机理,剖析了全球化R&D人员配置网络的内涵与基本演进趋势。最后,提出了中国高技术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化协作R&D与技术标准合作以融入全球化R&D人员配置网络,通过全球化R&D人员的流动与重组,获取组织间的技能、经验、技巧与诀窍等隐性知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