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文化科技创新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卿 《出版科学》2012,(4):9-12
文化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主要表现为:通过催生文化新业态,拓展文化产业边界;通过促进文化产品或服务创新,提升文化吸引力;通过拓展传播路径,增强文化辐射力。政府和企业的协调努力是实现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规制对文化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对文化产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促进和保障我国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应着重从完善文化市场体系、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产品内容多样化、创新文化产业走出去模式、维护国家文化产业安全等方面改革和完善政府规制职能.  相似文献   

3.
"5G+AI"技术群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牵引数字文化产业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转变,以新业态创新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5G+AI"技术群推动下的数字文化产业业态创新呈现数据化与智能化的特点,不仅实现了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行业升维,还推动了新兴文化产业的不断革新,引领新一轮文化消费.数字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要全力支撑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准线,坚持优秀文化内容供给,打造全新的数字文化消费场景,培育多元共生的数字文化产业创新生态.  相似文献   

4.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对韩国的文化产业造成重创.迫使韩国努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推动韩国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10年来.韩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文化创意产品成功登陆国际市场,产生了惊人的经济效益及国家形象效益。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我国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党的十七大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5.
刘宗勇 《新闻世界》2011,(10):184-185
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部分。文化的进步来源于文化的创新,文化产业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也是我们打造文化强市的动力与源泉。本文在阐释文化产业创新、文化强市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特别是原巢湖市的实际,论述了文化产业创新对打造文化强市以实现新时期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区域文化圈的发展既要保持特色,又要坚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发挥区域文化精神的纽带作用,提升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加强区域文化圈内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内容的融合,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为区域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升级奠定基础。利用大众传媒传播区域文化品牌形象,提升文化产品的品牌效应,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变革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文化+”的政策导向和产业创新的思路下,文化产业领域的符号转化、消费市场、产品设计和核心竞争力都在发生变革。文章从博物馆领域的文创突破、文化与旅游的深入融合和城市文化空间的拓展三个领域进行分析,阐释文化产业在消费升级背景下的产品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以期探讨“文化+”原创动力的培育与消费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两类文化商品及其价格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以中央<建议>的名义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新概念.党的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完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弄清文化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本文拟在分析比较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概念及其产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不同文化产品的价格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但文化金融的推动工作缓慢,文化产业要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应该尽快融入经济大循环中,文化金融是文化产业融入经济大循环的重要途径.文化金融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娱乐宝打破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固有模式,开创了一种线上消费者全程参与文化产品创造过程的理财产品,为文化产业融资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数字文化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只有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技术创新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诉求,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诉求,其发展要深化"市场主体""产品与服务""创新生态系统""运营环境""创新驱动"等内涵,选择高质量发展的正确路径,紧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技术、责任、信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浙江省文化产业抓住了文化体制改革全国综合试点的契机,以文化观念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及文化内容、途径、业态创新为动力,得到了稳步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文章全面总结了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发展经验与内在规律,并提出了浙江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旅游业发展严重失调、民族文化传媒业市场化程度低、民族艺术文化业逐渐消失和民族餐饮业、民族体育文化业、民族节庆不适应全球化竞争等方面,总结起来就是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面临各种安全问题,一直阻碍着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切实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发展产业,就要积极宣传本土文化产业、制定相关规则、创新民族特色进行文化产品和积极应对国际文化产业市场的挑战,使民族文化产业继续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战  靳盼 《传媒》2022,(23):71-74
品牌文化的塑造与推广是现阶段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化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品牌文化应与区域文化特质相对接,并在注重消费者非功能价值诉求的基础上引发共情体验,最终实现对品牌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双重认同。因此,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品牌的发展既要坚持以优异精神内涵构建品牌文化,持续守正创新,夯实品牌基础;又要注重文化传播与产品推广并举,讲好本土故事,传递区域文化精神;更要调动多方力量,以品牌文化为核心多维度、协同式地推进区域文化的传播与特色文化产业品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部分。文化的进步来源于创新,文化产业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也是我们改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动力与源泉。本文在阐释文化产业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述了文化产业创新对改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品是文化软实力传播的有效载体,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全球影响力依赖于该国文化产业的兴盛和文化产品的出口。著作权对于文化产品的保护和贸易至关重要,从而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证明,价值观和理念等文化输出结合文化产品的贸易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需要加强对文化产品的著作权保护,提高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供给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人们对文化产品的多元化需求,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利好条件,其巨大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文化企业和外资的重视.有专家预言:文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一项朝阳产业.但是,时至今日,大多数的文化企业仍然无法摆脱旧的体制障碍,从而影响和制约着整个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背景下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促进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文化,开辟了新的文化消费领域.中国学者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的内涵外延、集群模式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政策等方面,缺乏有关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产业与消费文化关系的研究.因此,本文从新媒体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和消费...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促进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新跨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互动推动着河南省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今天,河南正在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两大跨越,科技创新在经济强省中的贡献有目共赌,但与文化创新的结合不够。直接影响着全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仅就河南科技与文化产业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对比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创新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宏伟 《今传媒》2023,(3):116-118
文化产业的起点是文化产品,要更好地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充分了解文化产品的经济特性,文化产品的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是文化产品需求的连带外部效应。本文界定了文化产品的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的概念,分析了文化产品的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的特点,认为与一般物质产品相比,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容易出现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两种效应都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具备梯次升级的特点,“虚荣”可以向“攀比”转化,并提出我们要合理利用这两种效应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并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予以体现,从而使文化产业超出了娱乐范畴,独立于文化事业而发展。没有文化体制改革,就没有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