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永兰 《青海教育》2015,(Z1):54-55
备课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理念新,教材新,学生活,备课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我们不能将备课狭义地理解为写教案,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写完了教案就备好了课,教案只是备课呈现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形式上大胆地改革,在备课效益上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2.
教案≠备课     
在教学工作中,常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就是把教案等同备课,或是将备课等同于教案。部分教师认为备课了。就不需要写教案了;或是抄抄写写编教案,就认为不需要再备课了。这种把教案等同于备课的观点是不了解备课和教案的真实含义造成的。实际上,教案与备课是不能等同起来的,也是无法等同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管理者的声音——教师备课现状如何,我们怎样改进备课管理方式讨论来稿摘要我校是一所师资力量较薄弱的农村小学。反思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较慢,就因为输在备课这个起跑线上。我们对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发现能独立研究教材,查阅资料,撰写教案而且效果不错的教师约占5.9%,备课时按照出版的教案抄一部分,结合教学实际改一部分的约占55.9%, 利用集体备课资源并根据各自教学实际进行再加工的占14.7%。  相似文献   

4.
我的备课观     
1.备课不等于写教案。不要将备课和写教案画上等号。写教案绝不等于就是备课。我们通常所谓的写教案,最多也只能算作狭义的语文备课,我们应该树立大的语文备课观--终身备课。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应该用一生去备课。终身备课是以语文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既包括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  相似文献   

5.
讨论来稿摘要 我校是一所师资力量较薄弱的农村小学.反思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较慢,就因为输在备课这个起跑线上.我们对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发现能独立研究教材,查阅资料,撰写教案而且效果不错的教师约占5.9%.备课时按照出版的教案抄一部分,结合教学实际改一部分的约占55.9%,利用集体备课资源并根据各自教学实际进行再加工的占14.7%.  相似文献   

6.
本刊自去年第9期起,连续5期刊登了关于教案问题的讨论文章,引起了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数不清的电话、电子邮件和几百封来信、来稿,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备课是绝对不行的,但备课的方式很多,教案绝不是备课的惟一形式,我们应该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审视教案的功能和作用,教案改革势在必行。许多作者还就教案应该如何改革,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案,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应该怎样评价一份教案的优劣等问题发表了看法,更有一些地方和学校在前几年就开始进行教案改革,并取得了成效。本刊将继续进行关于教案问题的讨论,欢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和教师积极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刊自去年第9期起,连续5期刊登了关于教案问题的讨论文章,引起了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数不清的电话、电子邮件和几百封来信、来稿,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备课是绝对不行的,但备课的方式很多,教案绝不是备课的惟一形式,我们应该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审视教案的功能和作用,教案改革势在必行。许多作者还就教案应该如何改革,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案,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应该怎样评价一份教案的优劣等问题发表了看法,更有一些地方和学校在前几年就开始进行教案改革,并取得了成效。本刊将继续进行关于教案问题的讨论,欢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和教师积极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刊自去年第9期起,连续5期刊登了关于教案问题的讨论文章,引起了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数不清的电话、电子邮件和几百封来信、来稿,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备课是绝对不行的,但备课的方式很多,教案绝不是备课的惟一形式,我们应该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审视教案的功能和作用,教案改革势在必行。许多作者还就教案应该如何改革,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案,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应该怎样评价一份教案的优劣等问题发表了看法,更有一些地方和学校在前几年就开始进行教案改革,并取得了成效。本刊将继续进行关于教案问题的讨论,欢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和教师积极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9.
“备课”之惑想上好课、教好书必须有备,才能无患;反过来说,如果无备,可能就有患了。——可想当年自己实习,苦苦备课一周有余,教案背得滴字不漏,待到上课仍没有解患;再看如今学生实习,备课苦苦不止一周,教案熟得倒背如流,轮到上课还是有患。——不知道应该写多少“通过……使得……”才能真的“通过……使得……”;也不知道要有多少“启发…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下的电子教案可以让教师分享到更多资源,从而提升教师备课能力。电子教案带来快捷的同时也滋生了教师的拿来主义、唯心主义和虚无主义,削弱了教师的备课能力。为此,学校在英语备课组内进行了电子教案调研,目的是让执教多个班级的英语教师能够重审互联网下的电子教案,提高备课质量,提升备课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刊自去年第9期起,连续5期刊登了关于教案问题的讨论文章,引起了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数不清的电话、电子邮件和几百封来信、来稿,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不备课是绝对不行的,但备课的方式很多,教案绝不是备课的惟一形式,我们应该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审视教案的功能和作用,教案改革势在必行。许多作者还就教案应该如何改革,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案,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应该怎样评价一份教案的优劣等问题发表了看法,更有一些地方和学校在前几年就开始进行教案改革,并取得了成效。本刊将继续进行关于教案问题的讨论,欢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和教师积极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2.
我校是一所师资力量较薄弱的农村小学。反恩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较慢.就因为输在备课这个起跑线上。我们对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发现能独立研究教材,查阅资料,撰写教案而且效果不错的教师约占5.9%.备课时按照出版的教案抄一部分.结合教学实际改一部分的约占55.9%,利用集体备课资源并根据各自教学实际进行再加工的占14.7%。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的到来,无纸化备课的倡导及集体备课的盛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我们也看到:有些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却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实在是本末倒置。有些教师视集体备课为轮流备课,由原来备全册教案,变成备一两个单元的教案。更有甚  相似文献   

14.
一、备课≠备教案什么是备课 ,顾名思义 ,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 ,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 ,管理者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 ,项目填得齐全 ,那谁的备课就是充分、认真的 ;如果谁没有写教案 ,那一旦发现 ,就会被戴上“没有备课”的大帽子 ,不仅要受批评 ,甚至有年度考核不合格面临解聘的危险。于是乎 ,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这实在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 ,观念上的误区!本文不打算探讨教师年年重复写教案这种行为的实效性如何 ,单就对备课的理解而言 ,写教案决不就是备课…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课程、新理念影响着我们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传统的"教案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并非是"懒"备课、零教案,而是创新,在详尽备课的基础上书写具有"生案""学案"功能的教案。在观念上,写教案不等于备课,教案应是详尽备课的体现。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对我的备课观进行了积极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稍微留意一下老师们的备课我们就不难发现,身边的很多老师甚至是部分骨干教师都在搞“优质备课”。一本优秀教案在手,备课就变得非常得心应手了。字抄写得工工整整,内容抄得具体详实,环节抄得滴水不漏,还时常来点插图表、漫画等花样点缀、粉饰,以求编制一份优秀教案以备检查时获得高分。更具普遍性的是大多数教师的备课经常课后补写,即使是课前备好的,也基本不按所备的去上课。工整写出的教案成了摆设,这种备课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会有多大的帮助?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恩:新课改教师应如何有效备课?  相似文献   

17.
时下,学校对教师备课的管理,主要是检查教师的教案。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项目填写是否完善,乃至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都是备课评估的依据。为此,许多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抄写教案以应付检查。虽然学校要求教师持教案进课堂,然而,"进课堂"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的到来,无纸化备课的倡导及集体备课的盛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我们也看到:有些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却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实在是本末倒置.有些教师视集体备课为轮流备课,由原来备全册教案变成备一两个单元的教案.更有甚者,"备课靠下载,上课靠模仿,作业靠教辅",这些做法都与有效教学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备课和教案的关系问题有些人以为,备课便是教案。写教案是备课的过程,但备课决不仅仅是写出教案。备课是一个思维过程,是一个准备过程,“备课”就是准备上课。是考虑用什么方式把某一些人类的经验让学生接受、同化的过程。这样的话,我们就会知道,看课本就是备课,计算就是备课,看参考书也是备课,就是看其他书也是备课,那是在储备资料,就是今天用不上,以后也许用上。准备器材也是备课,更不用说如何导入、如何新授、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练习巩固,你要考虑课堂结构、情境安排、时间的利用、学生的反映、接受程度等,其复杂程度似乎不亚…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的到来,无纸化备课的倡导及集体备课的盛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师的T作效率.但我们也看到:有些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却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实在是本末倒置.有些教师视集体备课为轮流备课,由原来备全册教案,变成备一两个单元的教案.更有甚者,"备课靠下载.上课靠模仿,作业靠教辅".这些做法都与有效教学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