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羲之是我国著名书法家,他的字简约玄澹,超然绝伦,被人称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而他的《兰亭序》以及《兰亭诗》也绝对是绝妙的文学作品,今试以《兰亭集序》分析之。  相似文献   

2.
《兰亭集序》是东晋王羲之的写景抒情的名作。作品由描写景物的乐事突然转而抒发对生死的感叹,这种由乐转悲的情感突变是否属于前后脱节,这种思想情感的突变又反映了当时时代背景下文人怎样的思想,是值得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名士之情怀”和“生命之体验”两个角度分析了《兰亭集序》背后的思想,对该文进行了解读和赏析。  相似文献   

4.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我们在看到其卓越讽刺艺术之时不能忽略小说中体现的另一可贵精神:有浓厚六朝情的吴敬梓对魏晋风度的仰慕及他希望通过对魏晋风度的学习重塑士林的美好人格理想。本文试通过对小说中名士、贤人、奇人形象的分析透视出魏晋风度对《儒林外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乞食》诗是魏晋风度在诗歌中的集中体现。这首表现陶渊明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的诗歌至少从三个层面展现了魏晋风度的内涵:一、真率自然,不滞于物;二、意气相投,知己情深;三、坚守节操,追求自由。  相似文献   

6.
魏晋风度是指魏晋士人放浪形骸,离经叛道的特异风姿,是中国封建社会士子群体对传统道德、礼教的叛逆。其行为的放荡、个性的张扬充分表现在士人们的言谈、举止、服饰、饮食、玩乐等方面。魏晋时期的服饰文化,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魏晋诗人的生命意识与魏晋风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期是一个政治上极为黑暗,极为险恶的时期。在“名士不有全”的恐怖环境中,魏晋诗人们对生与死的认识比其他任何一个时期的诗人都要清醒,深刻。魏晋诗歌中对人生无常的悲叹,对神仙幻境的渴求,都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留恋,对人生短暂的痛苦和忧虑。正是由于这种清醒深刻的生命意识,魏晋诗人才以狂狷怪诞的言行来全身避祸,鲁迅称他们这种看似荒诞不经的言行为“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8.
从《兰亭集序》看魏晋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读《兰亭集序》和《兰亭诗》,我们看到兰亭雅会诸人在诗文中表现的生命意识并不是孤立现象,而是从汉末一直到魏晋人性觉醒、个性张扬、小我对大我、小我对小我认真审视的结果,是弥漫在这一时段的空气中的苏醒意识。魏晋名士个性最为张扬,处处强调个体的存在,表面上看来似乎很潇洒,但是在他们放浪形骸的背后,隐藏着深重的压抑与苦闷。拟在忧生之叹、放诞之狂、山水之寄、服石之误等四个方面对魏晋生命意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凤玲 《双语学习》2007,(6M):113-114
飘逸的容止、敏慧的才华、清贞的品格、纯挚的情怀,这是读者熟悉的黛玉;崇尚自然、崇拜人之天性,任情执性、遵循内心自我,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魏晋风度”。字梦阮的曹雪芹让笔者决意对二者之间的关联作一翻探究,也许读者从而更加了解黛玉形象塑造所深蕴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0.
郭平教授主要从事写作类课程的教学、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1.
酒与“魏晋风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风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它是魏晋时期文人名士们惊世骇俗的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使得魏晋文士们常常“借酒浇愁”,排解心中的郁闷。本文试图从酒与“魏晋风度”的关系出发,探讨酒与“魏晋风度”的文学价值以及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的犬儒现象与我国三世纪的魏晋风度,均产生于社会转型时期。它们在表现形式上都具有反传统,蔑视政治权威,主张返于自然的共同特点。但中西方文化传统和行为主体所处的具体环境存在差异,使二者的共同表现形式的背后,还存在着文化成因和行为意义的差异。对犬儒现象和魏晋风度进行比较研究,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魏晋风度”是鲁迅在对魏晋时期的历史和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后.对当时士人阶层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的准确概括。魏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多灾多难的时期,连年战乱,国家分裂,礼乐崩坏,造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在玄学的推动下,老庄之轻人事、重自然的价值观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嵌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进而铸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玄、远、法、虚的人格类型和生活情趣。魏晋士大夫们或徜徉山水.逍遥自娱;或抛弃礼法,放浪形骸.构成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异景观。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鲁迅是与魏晋风度关系最为密切、受其影响最深的一个,在他的思想性格、人生态度、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打上了魏晋风度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飘逸的容止、敏慧的才华、清贞的品格、纯挚的情怀,这是读者熟悉的黛玉;崇尚自然、崇拜人之天性,任情执性、遵循内心自我,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魏晋风度”。字梦阮的曹雪芹让笔者决意对二者之间的关联作一翻探究,也许读者从而更加了解黛玉形象塑造所深蕴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5.
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中得到表现。从审美的角度看,魏晋风度的主要形态是超拔,其主要内涵是生命智慧。生命智慧是对“道”的把握和体悟。魏晋风度的本质是精神的自由,表现出“无待”、不为物累的理想追求。这种精神的自由只有通过生命智慧才能达到。魏晋风度是《世说新语》的编撰者通过淘选“创造”出来的,是其自由愿望的某种达成。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期,战乱纷争,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生命飘摇,各种矛盾交织,冲突激烈。思想的理性与生活的感性之间的矛盾,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黑暗之间的矛盾,内心的痛苦与行为的放任之间的矛盾等等,形成了魏晋风度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和风范。魏晋风度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黑暗中绽放出的光彩,是矛盾冲突中诞生的奇葩。  相似文献   

17.
魏晋文士身历乱世,经受了血雨腥风的洗礼,却并没有表现出颓废软弱之态,相反却彰显出极强的生命力,显示了风神独具的人格魅力。这一时期创作的送别诗充满了对人生世相的深刻体悟,对自然、宇宙和生命深情脉脉的关怀和眷恋。魏晋送别诗不仅反映了文人之间良好的社会交际关系,也是他们深情兼智慧的内心世界的外化。  相似文献   

18.
经由历代接受者的拒斥误解和想象追慕,作为专有名词的"魏晋风度",其内在特征固然和历史的魏晋士人无法分割,但更重要的却是有赖于现代学人的集体建构。魏晋风度的内涵包括二个层面:一是它的社会内涵,即它是那个时代思想解放的产物,是那个特殊时代社会的文化心理的产物;二是它的美学诗学内涵,即它是魏晋士人内在品格、精神气质的美学显现;是魏晋文章所负载的文辞之美。在魏晋名士身上,具体表现为:玄妙其心,至大其神,放达其身。后世学者从不同层面使用了这一词汇。  相似文献   

19.
魏晋风度“自由”和“解放”的本质内涵表现了一种活泼的生命力,支撑这种现象的根基是玄学思想,在这样的思想下,魏晋文人表现出的对人的关注、人的意识的觉醒在现在依然具有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指出 :“魏晋滑稽 ,盛相驱扇”。可见 ,高雅飘逸的名士也有滑稽世俗的言行举止。导致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点 :天下沉浊 ,不可与庄语 ;玄风的熏染。本文试图运用滑稽美学的理论来探讨“魏晋滑稽“的表现方式及其反映的名士心态 ,以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