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的确,再严谨的理论,再高深的道理,都必须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通过阅读来学习理解,最终为人所用,发挥作用。阅读还是多方面吸收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是表达的基础,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  相似文献   

2.
学习语文贵在多读多积累。有的学生读得多,可积累得少,原因是没有好的记忆方法。用移情换景的方法,可以达到背诵诗文、写好作文以及学好语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重视语言积累积累是直觉思维产生的根基 ,只有把积累的知识经验与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相撞击 ,才会产生直觉思维。一般说来 ,语文的经验越丰富 ,对知识理解得越透彻 ,就越容易对语文中的现象和问题产生直觉。经验告诉我们 ,积累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多读、速读。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 ,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多读、速读便于更广泛地地积累语言经验。所谓多读 ,是指在读好教材之外 ,广泛深入地阅读课外读物。关于多读 ,新课标有明确的要求 :一是提…  相似文献   

4.
王英 《小学生》2011,(3):44-45
高效阅读要两个视野的扩展,一个是扩大识别间距,一个是扩大阅读范围。一个是要让学生读得快,质量高,效率高;一个是要让学生读得多,读得好,形成积淀,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博览群书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人文精神家园。这是高效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阅读策略。这两个视野的扩展,既重视技能层面的训练,又注重学生在建构过程中的积累与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曾告诫青年不要让"小说写法"之类的东西骗了时间和钱,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并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共计145万字的课外阅读任务.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指出:"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由此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是积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阅读能力,当然就谈不上学好语文。所以,学好语文,阅读和积累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把阅读和写作一般比作蜜蜂采花和酿蜜的过程,其中阅读是采花的过程,是材料的积累;写作是酿蜜的过程。掌握读和写相辅相成的关系,对学好语文大有裨益。一、读写的辩证关系1、读是写的基础。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的灵感和素材的积累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大量阅读即包含了读的文章数量多,又包含了一篇优秀的文章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诵。小学生阅读的过程可以懂得文章中心的确定、遣词造句的技巧、表达的流畅、前后语境的表达等方法,可以习得文章作者分析事物、观察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习语文,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能力的获得主要靠语文实践,而朗读是一项最基本的训练。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学好语文其实不难,重要的是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学习的过程是积累、感悟、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读、多写是必然途径。多读胸中富,多写笔生花。学好语文首先要多读书。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成熟思想;读书可以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励炼思维,利于表达。多读的含义有三:一是文学名著、精美时文,尽可能地多读几部、几篇;二是精彩的篇章、精彩的片段,尽可能地多读几遍;三是朗读、默读各有侧重,既要多朗读也要多默读。阅读过程中,同学们遇到的首要问题是“…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素有重视诵读的优良传统,那些流传千古的读书古训或名言,无不彰显着读书的魅力。《语文课程标准》从文化积累和文化构建的高度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是《语文课程标准》只规定了阅读  相似文献   

11.
张箫桐 《家庭教育》2014,(11):20-20
我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要想学好语文,提高阅读习作能力,就是要多读多思多写。第一,大量阅读。不但要熟读课本,还要大量阅读课外书,书读得多,视野就宽广。当然喽,阅读时要养成好的习惯。比如,对要阅读的图书内容进行甄别,要多读好书。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运用。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写得好是读得好的体现。因为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识记、书写、积累,会逐渐提高写作能力。正如扬雄所说:"读千赋而后能赋。"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密切联系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多读教材,读好教材,教师还要联系范文点拨写作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并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教师还要在学生进行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积累进行仿写、写读后感、写日记等。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是积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阅读能力,当然谈不上学好语文。所以,学好语文,阅读和积累是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5.
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读和写之间,读是根本,是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多读、熟读、精读,能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帮助记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中学生来说,读,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长成须读五车书"古人告诫我们博览群书,加强语言积累,才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古人学诗提倡“工夫在诗外”。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重阅读、重积累”的规律。为学生学好语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多读多写”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一大法宝,但是不是只要多读就一定能提升语文素养呢?如果不注重阅读的方式,可能效果不大。只有注重阅读后的积累、运用,最终积淀、内化成自我的“知识建构”,语文素养才能在阅读中提升。对于“以读促写”的“过程”,要成就初中生写作,有效的“阅读”方式离不开“批注式”阅读、“摘抄式”阅读、“复述式”阅读和“仿写式”阅读。  相似文献   

19.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会读书,喜爱读书,从书中寻找知识,寻找真理。张因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指导好学生朗读,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20.
语言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人的整体素质高低的主要标志,是综合素质的主体与基础。这决定了语文教学必然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十六七岁的职校生,无升学压力,课余时间多,兴趣广泛,精力充沛。但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世界观尚未形成,语言运用能力较差。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需要,我在语文教学中做了如下的探索与实践。   一、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培养阅读兴趣 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而积累依赖于广泛阅读。不仅读课本内的,还要读课本外的;文学作品要读,科技作品也要读;古今中外,广泛涉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